《绿皮书》影评:冷酷又温情,这就是世界

影剧行者 2024-03-09 11:09:04

没有比开始更完美地结束,没有比全新的视角更深刻地理解。这就是由彼得·法雷里执导、维果·莫腾森和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绿皮书》,这部影片无疑拨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它于2019年3月1日在银幕上绽放,并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荣誉,但它不仅表面光鲜,更触及内心的冷暖——这就是世界。

种族主义和友谊是影片叙述的核心,故事发生在种族隔离的美国南方,一个因分歧而分裂的时代。黑人钢琴家唐·雪莉和白人司机托尼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命运的车轮下被捆绑在一起。这就是《绿皮书》中精彩的双男主典范,并肩行走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展现着人性的光辉。托尼和雪莉之间的友谊在旅途的土壤中自然生长。

影片巧妙地将托尼的幽默和老练与雪莉的冷漠和不合时宜的高贵进行了对比,并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平行地交织在一起。角色的深度和细节不仅跃出屏幕,而且延伸到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绿皮书》的叙事不是单纯为了看电影而看电影,而是通过这两段人生历程,释放出对深层次人文情怀的探索。

在整部影片中,真实与改编的结合恰到好处,虽然有艺术处理,但没有过分夸张或扭曲。面对丑陋的种族歧视,它没有回避,而是用坚实的叙事手法进行揭露和对抗。随着旅程的进行,当雪莉在南巡中一次次遭遇肤色的门槛和暗礁时我们不仅体验到旧美国南方的压迫气氛,还通过两位主人公的眼睛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种族矛盾和不平等。正是这些现实的压力,在他的心中筑起了一座孤独的堡垒,而托尼则逐渐成为了攀登这座堡垒的伙伴。

在视觉叙事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绿皮书》以独特的公路片结构,生动地呈现了矛盾冲突与心灵救赎的过程。道路上的每一次拐弯和停顿都以强烈的镜头语言强化了冲突,探索了人物内心的纠结和复杂。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旅程的电影,也是人类在面对偏见和种族的斗争和拼搏的纪念碑。

这部电影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观看的享受,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严重的种族歧视,揭示了历史的疤痕,以及其背后深刻的人文关怀。它讲述了一个黑人钢琴家在种族隔离时代的美国南部的经历,生动地揭示了人性和爱的力量,跨越了肤色的界限,即使在如此严重的种族分裂的背景下,也能紧密相连。

影片以孤独、偏见和改变为三大主题,巧妙地编织了尖锐的社会问题,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情绪。唐·雪莉很孤独,不仅因为他是一个黑人钢琴家,在白人世界里航行,还因为他的内心世界不被理解,不被接受。这种孤独与托尼的偏见相呼应,进一步巩固了电影中变化的线索。当托尼的视野慢慢打开,偏见逐渐瓦解,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和内心深处的温暖。

我觉得,我们赞美《绿皮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披着一件冷酷外衣的温情。这就是世界,既有僵硬的隔阂,也有温情的理解。在屏幕前的几个小时是一段旅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认同的过程,而这,或许就是《绿皮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0 阅读:2

影剧行者

简介:希望我的出现,能给你带来一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