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县一中旧址找到,原来隐藏在九龙坡区长江边的百年古镇里

巧云聊旅游 2024-06-13 11:00:44

前段时间发表一品赶场的文稿,顺便提一下巴县第九中学设在跳石镇的人原因,网友留言能否把巴县一中至11中的具体位置捋一遍。其实,老巴县11个区的区公所都走完,并且11个区公所所在的场镇都发表过文稿,当时只是没有在意老巴县11个区的排序,只知道分单干后对区的描述,好比如木洞区、姜家区等,本文就肤浅的书写一下老巴县的第一区,铜罐驿。

本文所写的铜罐驿是场镇驻地的铜罐驿而并非铜罐驿古镇,铜罐驿古镇距离场镇驻地还有差不多5公里的距离。铜罐驿得名于明朝末期设水驿站而得名铜罐驿,而铜罐驿的则叫桶罐。长江边有一块巨石向江心延伸,远看像木桶,近看像瓷罐,人们将此巨石叫木桶瓷罐,简称桶罐。设水驿站时起名桶罐译觉得不雅,将桶用同音铜字取代而改为铜罐。

清朝初期水驿被废,铜罐驿则改为铜罐场,属巴县慈里四甲,清朝宣统元年属集思镇,民国元年设铜罐乡。民国18年(1929)改为铜罐里,民国24年(1935)改为铜罐联保,民国29年(1940)铜罐联保改为乡直至解放前夕。四川解放后为较快建设步伐修建成渝铁路,铁路经过铜罐乡设火车站而启用老地名铜罐驿站,铜罐乡则更名为铜罐驿乡。

1951年铜罐驿乡与西彭乡析出部分村设冬笋坝乡,冬笋坝得名毋庸置疑,就是冬天出产竹笋的地方。铜罐驿乡原本的区域非常的大,只不过解放后除了析出本分村设冬笋坝,还有宝华、白沙两乡都是从铜罐驿乡析出来。铜罐驿乡作为始建于明代的老牌场镇,自古以来就是巴县长江北岸的重要集贸市场。巴县设11个区,其中第一区就设在铜罐驿乡,也就是现在的铜罐驿古镇。

1954年冬笋坝乡并入铜罐驿乡,1955年又从铜罐驿乡析出冬笋坝乡,1956年冬笋坝乡升格为镇。冬笋坝乡能够升格为镇的原因是铜罐驿火车站比较靠近冬笋坝,1958年铜罐驿乡并入冬笋坝乡改为冬笋坝公社,与此同时巴县第1区改为冬笋坝区。区公所设在冬笋坝的原因是交通便利,陆路有火车汽车,水路则是长江黄金水道。铜罐驿乡只有水路,而且码头无法跟冬笋坝这边相比,光火车站就能甩开铜罐驿乡几条街。

1961年冬笋坝公社拆分为冬笋坝公社和铜罐驿公社,分单干后公社改为乡,1983年冬笋坝乡升格为镇,铜罐驿仍旧是乡。1985年冬笋坝镇改名为铜罐驿镇,铜罐驿乡则在同年并入铜罐驿镇。冬笋坝镇改为铜罐驿镇,铜罐驿乡则并入铜罐驿镇,倒不如说冬笋坝硬生生的吞掉铜罐驿。铜罐驿乡并入铜罐驿镇的同时冬笋坝区亦更名为铜罐驿区,区公所仍旧设在冬笋坝。

如果没有后来的重庆直辖还有区域调整,菜市场应该叫做巴县第一区农贸市场,巴县第一区撤销改为冬笋坝区后则叫冬笋坝农贸市场,冬笋坝镇后来更名为铜罐驿镇则叫铜罐驿农贸市场。铜罐驿农贸市场更名为铜罐驿菜市场则是后来随着大量的县办、市办企业的入驻,使得冬笋坝从农业小镇变成工业大镇。冬笋坝商品粮居民多过粮农村民,此时再叫农贸市场不合适而改为菜市场。

铜罐驿区当时辖有铜罐驿、西彭、宝华、白沙沱、陶家、元明、跳蹬等乡镇,拥有罐头厂、石粉厂、氮肥厂、砖瓦厂、酒厂等众多企业,还有火车站和长江港务码头,那时候的铜罐驿用“小香港”来形容都不为过。巴县老二的白市驿,还有老三的虎溪跟铜罐驿不在一个档次上。繁华总就是一过云烟,1997年之后,随着铜罐驿划入九龙坡区,还有大量工厂的体制改革给改倒闭,职工下岗,工厂搬迁,还有铁路货运、客运分流至北站、西站,铜罐驿就此没落。

巴县没有拆分,想来学校应该是巴县第一中学,铜罐驿镇并入九龙坡后变成镇级中学,在后来则变成实验学校。实验学校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教育机构还真不知道,本人书念得少,实验学校,莫非就是这所学校只搞实验不教学。如果学校不搞教育只搞实验那真的就太好笑了。冬笋坝没落后流失人口不少,想来这所学校可能没没有几个学生就读了。

巴县11个区排在第一位,能够排在第一位的绝对不是泛泛之辈,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大多数的工厂倒闭,即便是冬笋坝人口流失严重,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异常的安逸。喝茶、打麻将、吹夸夸一样不少。曾经的“小香港”即便是进入落幕之年,但不可否认曾经是大爷,现在仍旧是大爷,以前是小康生活,现在生活标准仍旧不变。

就是这座火车站让冬笋坝镇变成铜罐驿镇,亦让铜罐驿乡硬生生的吞没掉,400多年的水驿站变成默默无闻的铜罐古镇。有时间,搭乘绿皮火车到铜罐驿也挺好玩的,全程也就2元,游玩一趟落寞的冬笋坝,再来等待唤醒的铜罐驿古镇,绝对是市民周末游的绝佳胜地,喜欢游玩光老镇的朋友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1 阅读:229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