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京津冀发生这些大事(2024年6月27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27 08:35:47

▶ 北京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2成

“517”楼市新政的“靴子”在北京落地了。昨天,北京市住建委、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首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调整至20%,利率最低调整为3.5%。

▶ 北京:超六成油车指标被无车家庭摇中

北京今年第1期普通小客车指标(油车指标)摇号昨日进行,超62万个家庭、259万个人申请者同池摇号,“竞争”9600个普通小客车指标。从摇号现场配置结果看,9600个指标中,配置家庭指标数5838个,配置个人指标数3762个,超六成指标被“无车家庭”摇中,家庭中签概率高于个人。

▶ “月背采样”入北京中考化学试卷

昨天,北京市初三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束。从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到今年6月刚刚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的嫦娥六号,一系列新闻热点出现在化学和历史试卷中。两份试卷通达古今,创设多学科综合情境,引导考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 中共一大、二大回忆手稿入藏北大红楼

25日,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举办北大红楼学术活动季文献史料捐赠仪式,包括罗章龙关于中共一大、二大回忆手稿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献史料入藏。

▶ 古蜀文明三星堆重装亮相北京城市副中心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今天,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大展正式亮相。展览汇集了出土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古蜀文明代表文物上百件套,其中包含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展览将持续到10月10日。

▶ 8条路线邀市民乐游数字北京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前置活动,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暨数字消费节今天启动。期间,北京市围绕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生活,推出8条“乐游数字北京”数字经济特色体验路线。路线可观、可感、可学、可互动,邀市民体验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探索数字经济的无限可能,感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 北京:潮白河畔新添夜景打卡地

北京日报记者从北京市顺义区水务局了解到,潮白河通航段码头夜景灯光调试工程近日全部完工。扬帆码头在璀璨灯光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景致,成为市民欣赏“潮白夜景”的又一处“打卡地”。

▶ 北京:燕京啤酒节首次入驻新国展

昨天,北京市顺义区举办第33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北京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燕京啤酒节将于7月12日在顺义新国展开幕,活动共计10天,持续至21日,横跨两个周末,且场地与各项活动全面升级,将为市民提供更多样的消夏体验。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主体结构完工90% 三大文化建筑将开放配套停车场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北京市通州区与天津、河北的跨界道路陆续打通,在建工程加速,跨省出行提速。昨日,北京市交通委通州公路分局、通州区交通委做客“交通大家谈”节目时介绍,正在建设的孔兴路道路工程,将为通州区增添一条东南部环线,同时,备受关注的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工程结构完工90%。

▶“天津之夜”亮相夏季达沃斯

时隔5年,天津再次在大连“盛装亮相”。昨晚,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之夜”城市推介活动在大连举行,千余位中外嘉宾欢聚一堂,在充满天津元素的会场中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天津:失智老人照护空间有了新标准

被“擦去”记忆,他们变得不识物、不认人、不通常理。面对失智老人,如何给他们一份温暖的守护?继鼓励养老机构接收失智老人后,天津市民政局于日前又出台《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从提高失智老人生活质量角度,为养老机构照护失智老人明方向、设标准。

▶“未来之城”的千年回响

作为河北古文化遗存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雄安新区的文物数量多、埋藏深且年代跨度大。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历史画卷缓缓打开,一处处文化遗存经由考古而愈加鲜活、明晰,接续着“未来之城”的千秋文脉。

▶京津冀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1万公里 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6月25日,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第9次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河北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1万公里,相比2014年的7983公里增长近40%,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