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教训:国弱不可怕,人祸才亡国

正道故 2024-04-15 03:10:28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耻辱,这场战争,不仅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西方列强的掠夺屠杀,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本来清王朝占有绝对优势,却败在人祸上,这种腐败无能的朝廷不亡才怪。

清王朝的主场优势

从中英鸦片战争的实力来看,英国远征军漂泊万里,来到中国沿海,他们完全处于劣势。英军在大洋上航行,缺少淡水和食物,来到中国沿海之后,急于寻求当地给予食物和淡水支持,这种后勤保障不足,是英军最大的劣势。

虽然清王朝的武器装备明显弱于英国,但完全可以依托广袤的国土优势,与海上船只进行作战,特别是持久战,利用主场优势,完全可以将英军拖垮,这种明显的地理优势,却被清王朝给忽视了,最终把优势变成劣势,输掉了本不该输的战争,这也是清王朝腐败无能的表现。

清王朝没有主心骨

道光皇帝执政初期,继承了雍正,乾隆和嘉庆的禁烟思想,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特别是启用林则徐等一批能臣干将,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得到全国上下一致拥护和支持,仅虎门销烟,清王朝就烧毁了112.9万斤的鸦片。

然而,当英国人以禁烟运动导致贸易损失为理由,对清王朝发动武装挑衅的时候,道光皇帝腐败无能的本性,再次浮现出来,他不仅将林则徐等能臣干将革职查办,还派出投降派官员与英国人谈判,最终导致英国人得寸进尺,落得个割地赔款的下场。

道光皇帝性格多变,举棋不定,他对英军入侵的态度不坚定,政策变幻不定,时而求战,时而讲和,把整个沿海海防废弃弱化,不允许地方备战,导致整个国家海疆防线如同虚设,全国军民缺乏主心骨,无法团结一心,最终打了败仗,清军伤亡惨重。

不抵抗政策,祸国殃民

鸦片战争的失败,说到底,就是清王朝不抵抗政策的结果。英国远征军虽然在海上占有绝对优势,可一旦进入内陆,英军远不如清军的战斗力,但由于清王朝采取不抵抗政策,要求沿海各省市放弃海岸防务,主动将清军后撤,解散地方支战援战的民众组织,纵容英军登陆,对百姓烧杀抢掠,数以万计的平民,惨死在英国军队的屠刀之下。浙江定海、广东广州等地沦陷,众多百姓被英军滥杀无辜,民房被烧四天四夜不灭。

英军的恶行,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怒,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力量,利用锄头,砍刀,木棍等劳动工具,对登岸的英军实行围追堵截,把英军打得落花流水,予以重创。著名的有广州三里元民众自发的战斗,证明了英军并非不可战胜。

民众的力量虽然能够打败英军,却引起了清王朝的极大担忧,清王朝害怕民众的势力壮大,危及清王朝统治。清王朝对民众施加压力,要求民众向英军道歉,解散民众组织,这让英国军队更加有恃无恐。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让人叹息,不抵抗政策,祸国殃民。

鸦片战争的教训

回顾鸦片战争那段历史,让现代人感到极大的惋惜,明明可以打赢英国侵略者的清王朝,却落个惨败的下场,这不得不让人反思。

面对外敌入侵,清王朝采取不抵抗的政策,一味妥协求和,并没能换来真正的和平,反而让侵略者的气焰更加嚣张,得寸进尺侵占领土。

鸦片战争的教训非常深刻。当代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只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对中国构成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任何胆敢挑衅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外部势力,我们必须坚决反击,不允许汉奸卖国贼有滋生的土壤。

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0 阅读:30

正道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