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迁西县"马树山"案,引发关注!

柠茶普法 2024-01-21 10:15:23

引言:

近日,迁西县"马树山"案备受关注。在这起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干预司法与法治之间的博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名退休干部因举报县委书记而被逮捕,引发了最高检深夜的紧急发声。

这并非个别事件,而是揭示了司法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

从干预司法者的傲慢到唯命是从者的谄媚,马树山案成为了一个充满争议和反思的焦点。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案例,探讨司法独立与政治压力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法治建设中的隐忧。

基本案情:

马树山,1948年6月出生,河北唐山迁西人,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科级退休干部。

2023年12月,马树山举报迁西县委书记李贵富在当地花几千万元搞城关“亮化工程”劳民伤财等问题。

12月6日,迁西县委办公室向迁西县公安局报警。12月8日,公安局将马树山带走,并于次日刑拘。12月20日,检察院批准逮捕。12月28日,侦查终结,以涉嫌诬告陷害罪移送审查起诉。

仅仅5天后,即2024年1月2日,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将罪名扩大到了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

整个过程用时不到30天,捕后侦查8天,审查起诉仅5天。如果不是最高检提醒“刀下留人”,恐怕马树山早就受到了法律制裁。

处理结果:

2024年1月15日,迁西县检察院以“不存在犯罪事实”为由,对马树山撤回起诉,同日马树山被释放。

最高检在深夜发表声明,对于“迁西县一退休干部举报县委书记后被逮捕”事件,表达了坚定立场:务必保障检察权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强调了案件的深刻教训,并强调将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追责。

典型意义:

对于诽谤罪,最高检、公安部早在2010年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解释。

通知中指出,对于群众对个别领导干部工作的合理批评和过激言论,不能简单认定为诽谤犯罪。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属于公诉案件。

结语:

中央一再强调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并发布了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然而,我们看到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马树山案并非个例,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司法现象。

一些人可能是为了私利,一些可能是为了政绩,他们打着各种旗号,无视事实和法律,欲加之罪。

这种行为虽然堂而皇之,却对法治造成了巨大伤害,也损害了国家的威信。类似的案件还在以各种形式、各种借口存在,例如某药酒的跨省抓捕事件。

在司法的长河中,我们不能停步于表面,更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在问题,共同为法治的深化贡献力量。

马树山案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在法治建设中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让司法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