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禾:雷佳音得三跪九拜,“梁三喜”79岁活出自我

妞妞谈国际 2024-05-19 07:13:35
“花前蝴蝶翩翩飞 月下人儿一对对 最是风流裙下鬼 世人有叹若此君”,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东东哥有货”,感谢您的支持!

他,15岁就进入话剧团,32岁才有第一部作品。

他,是1984年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九连连长梁三喜。

他,曾主演话剧《榆树下的恋情》,并获得了全国戏剧梅花奖。

他,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男演员奖。

他,是曹禺口中的一流演员。

他,在操场上捡回了雷佳音。

而他扮演的战斗英雄梁三喜的原型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他就是吕晓禾。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他的人生故事。

[中国赞]关注“东东哥有货”,持续为你更新有趣、有料名人故事。

说起那个雷佳音,诶呦,这哥们儿可是从鞍山一路闯荡出来的哩!

想当初,他还是个初中辍学的小伙子,坐着大客车来到沈阳,一下车就感觉到阳光普照,心里那个美呀,感觉人生路就铺在脚下了。

话说那天他去艺校面试模特专业,却被一个大叔给“截胡”了:“小伙子,你跟我走,学表演去吧!”哈哈,这不是缘分使然嘛!

想当年,雷妈妈下岗后在夜市摆摊卖拖鞋,雷佳音也跟着打下手,拎起两大袋拖鞋就往夜市跑,早早占个好摊位。

他负责吆喝、找零钱,妈妈负责装袋,母子俩配合默契,晚上十点才收摊回家数钱,真是辛苦又温馨啊!

后来沈阳艺校招生,老雷家觉得儿子学历太低,得继续上学,于是借了辆车送他去考试。

谁曾想,在操场上被吕晓禾老师“盯”上了,觉得他形象气质都不错,有潜力啊!

于是吕老师就直接让他插队考试,哈哈,这不就考上了嘛!

回家后,老雷看着14寸的黑白电视,脸上笑开了花:“儿子终于有学上了,我们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雷佳音听到这话,鼻子一酸,跑到门外就哭了起来。

哎,这可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啊!

现在看来,吕晓禾老师可真是雷佳音的伯乐呀!

没有他,哪有今天的“前夫哥”呢?

吕晓禾,这哥们儿1945年就出生在齐齐哈尔,不过后来辗转到了辽宁沈阳读书。

想当初,他可是沈阳少年足球队、少年体校速滑队的风云人物,身体健壮得跟头牛似的。

他老汉儿,短跑也是一把好手,本想让儿子继承父业,在体育路上一路狂奔。

哪晓得,一次意外受伤,让吕晓禾的体育生涯差点儿就打了水漂。

就在这时,1960年4月的一天,辽宁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来了几位“神秘老师”,他们是沈阳市话剧院的,来挑学员的。

老师说:“这小伙子身高马大,长相也周正,很适合做表演……”

吕晓禾一听,心想:“唉,这也许是老天爷给我指了条新路。”

于是,他一咬牙,决定加入话剧院。

他老汉儿一听这事儿,头摇得像拨浪鼓,说:“读书才是正道,表演算个啥?”

但吕晓禾这“倔头”哪儿听得进去,卷起铺盖就进了话剧团,学业也就此止步于15岁。

嘿,这吕晓禾,真是个有主见的小伙子,说走就走,毫不含糊!

跟着剧院老师,吕晓禾从舞台上的一个小眼神儿、一句台词儿开始学,慢慢地搞定一个潇洒的转身,一段流畅的情绪释放。

看这哥们儿长得牛高马大,情绪把握得可是恰到好处。

三年学员生涯一晃而过,18岁的他成了话剧院的正式员工。

第一次登台,他把爹妈都接来观看,演得那叫一个成功,家人在台下看得热泪盈眶。

演完,他爹啥评价也没有,就说了一句:“好好干,莫辜负了自己,也莫辜负了观众的喜爱。”

之后,他演了《英雄小八路》《雷锋》等话剧,可惜后来因为特殊原因,被送到农村去劳动改造。

直到1974年,有机会翻拍电影《平原游击队》,他才得以回到剧院,差点儿就成了李向阳。

可惜啊,长相不够帅气,机会就溜走了。

不过呢,1977年,他和李亚林、严晓雯一起主演了电影《孔雀飞来阿佤山》,终于登上了大银幕。

之后,又演了《我的十个同学》《叶赫娜》《归乡》三部电影,可真是红透了半边天!

再补充下他从话剧到荧屏的过程。

吕晓禾学了几个月的表演,终于可以登台露一手了。

演出那天,他瞥见台下的父亲,哎呀,老爹还是来看儿子演出了嘛。

这一看,吕晓禾就演得更来劲了。

之后,他演了好多话剧,每次演完都飞快地跑回家问父母咋样。

老爹总说没看,吕晓禾就逗他:“咋可能没看嘛,我在台上都瞅见你们了,老爹你还穿着我买的那件大衣呢。”

这时,母亲从厨房里走出来,老爹瞟了她一眼,阳光透过玻璃撒在他们脸上,笑容都显得那么温柔。

吕晓禾不仅演话剧,还去拍戏了,《孔雀飞来阿佤山》、《我的十个同学》啥的都演了。

从《南海长城》到《霓虹灯下的哨兵》,他一步步积累起丰富的经验。

就在他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麻烦来了。家里人受牵连被下放到农场、牧场做工,他也被送到北大荒去种地。

一去就是近10年,期间家人很少见面。

回到话剧团已经是1976年底了,那时候他已经31岁。

话剧行业不景气,他就转战大荧幕。

1997年受到导演张其的赏识,和李亚林等人出演了《孔雀飞来阿佤山》。

虽然10年没演,但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第一部剧就让人看到他扎实的台词和表演功底。

之后他又演了《我的十个同学》、《叶赫娜》、《归乡》等电影,风头无两。

圈内都夸他“演技出色,极能与角色、影片内容共鸣”。

说到《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谢晋导演一眼就相中了梁三喜这个角色,觉得他就是中国农民的典型,那种憨厚、热情、勤劳,还有那么一股子朴实和牺牲精神。

选演员的时候,谢导心里就琢磨着,得找个“长得土”的,但眼睛得深沉、含情,这才符合梁三喜的形象嘛。

沈阳话剧团的吕晓禾,就这样进入了谢导的视线。

这哥们儿之前演过不少话剧,像什么《万水千山》的罗营长啊,《霓虹灯下的哨兵》的鲁连长,都演得挺到位的。

这次要演梁三喜,谢导觉得他挺合适的。

但谢导还是有点儿担心,那时候的男演员们,演爱情戏总是有点儿“概念化”“脸谱化”,情感表达上总是差那么一点儿。

他希望吕晓禾能突破这一层,把梁三喜这个角色演活。

试戏的时候,吕晓禾跟何伟俩人都有点儿紧张,毕竟谢晋是大导演嘛。

但谢导特风趣,跟他们聊了些男演员演爱情戏的囧事,一下子就把气氛搞活了。

最后,吕晓禾成功拿下了梁三喜这个角色,演得那叫一个到位。

1985年,他还拿到了金鸡、百花双料“影帝”称号,这可真是实至名归啊!

拍戏那个苦哟,吕晓禾可是深有体会。

他跟着剧组一起训练,条件不咋地,手里也没啥钱,每天就靠馒头咸菜过日子。

哪个屋里做了好吃的,他就厚着脸皮去蹭一顿,嘿,这不叫脸皮厚,这叫生存智慧!

有一次,他拍戏发着烧,自己还蒙在鼓里呢。

爹妈来剧组瞅他,一看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一摸额头,哎呀妈呀,烫得能煎熟个鸡蛋!

让他去医院,这哥们儿还犟呢:“不去,我还得拍戏呢。”

爹妈没法子,只好拿药回来给他灌下去。

吕晓禾这家伙,为了不让爹妈操心,吃了药就乖乖躺下休息。

可爹妈一走,他又爬起来啃剧本了,真是拼命三郎啊!

结果他爹晚上偷摸去看他,一摸额头,妈呀,又烧起来了!

于是又把这小子给拎起来往医院送。

他拍戏受了伤,也从不跟家里吱声,就怕爹妈担心。

可爹妈的心啊,始终牵挂着他。

过生日时,妈给他买蛋糕,爹也学着做了个小的,让他带到剧组去吃。

“这个好吃,你多吃一点。”妈把一大块蛋糕塞给他,瞧这偏心眼儿的妈!

吕晓禾脚不小心踢到柜子上了,咣当一声响,爹妈赶紧跑过去看,结果心疼的是柜子!

吕晓禾都乐了,咋就没人关心一下他的脚嘞?“你脚上不是穿了鞋子了吗。”

妈说,“你这脚看着也没啥事情。”得,吕晓禾只好自己去揉脚了。

后来啊,这哥们儿转行到了影视圈,还是那么拼命,塑造了一个个朴实粗犷、雄健豪迈的经典影视形象。

哎,这吕晓禾,真是个戏痴啊!

1986年,沈阳话剧团带着《榆树下的恋情》全国跑,到了5月在上海滩演出时,曹禺大佬也跑去后台瞅了瞅。

看到吕晓禾,他老兄紧握着吕晓禾的手,赞不绝口:“你演得真叫一个精彩,好极了!我看到了个顶呱呱的演员。”

就凭这戏,吕晓禾把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的梅花表演奖抱回了家。

后来呢,他演了《炮兵少校》里的柏老万,还成了《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

到了90年代,沈阳话剧团遇上了大冷天,演出市场就像冰窖一样冷。

演完《长椅》和《古塔街》后,吕晓禾也只好转行去影视圈混混了。

“话剧是我的本行,影视表演只是业余爱好。”

他这么说,但还是演了一大堆影视剧,像什么《炮兵少校》《大进军:解放大西北》啦,还有那个《荆轲刺秦王》《笑傲江湖》等等,都塑造了些朴实、粗犷的角色。

90年代后,电影、电视剧火得不得了,话剧就像个被冷落的贵妇人。

吕晓禾那时已经是沈阳话剧团的团长,心里那个无奈啊,真是没法说。

他还得守住话剧这块地,同时在影视圈也混出点名堂。

除了演戏,他还搞起了表演教育。

哎呀,真是个全才!

他演的电视剧也是一大堆,跟这个合作,跟那个出演,忙得团团转。

有些人看到吕晓禾的脸熟,就是叫不出名字来。

嘿,这不就是咱们四川话说的“脸熟人不熟”嘛!

拍《漂亮的事》那阵子,吕晓禾跟大导演高希希搭上了线。

第一次携手合作,吕晓禾那德艺双馨的范儿就让高希希竖起了大拇指。

《三国》这部戏里大咖云集,想演董卓这角色的人海了去了,但高希希最后还是选了吕晓禾。

这一下,吕晓禾感觉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为了把董卓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吕晓禾可没少下功夫,肢体语言、情绪酝酿啥的都得琢磨。

说起拍《三国》那段日子,吕晓禾直呼是酸甜苦辣啥味都有,“有时候凌晨四点就得爬起来化妆,贴胡子、戴假发,身上还得穿上那厚实实的牛皮战袍和金属铠甲,这一整套下来,没两个小时都搞不定。”

化完妆,吕晓禾就从和蔼大叔变身成了杀气腾腾的董卓。

有次还跟演吕布的何润东闹了个小乌龙。

原来何润东平时忙得很,没戏的时候都不在剧组。

每次见面他都很恭敬地叫声“老师您好”,让吕晓禾觉得这小伙子挺有礼貌的。

结果有一天在电梯里碰了两回面,何润东都像没看见他似的。

吕晓禾心里就纳闷了:“这小子今儿个是咋啦?咋不理我了呢?”

第二天何润东一进化妆间,看到还没化妆的吕晓禾,赶紧道歉说:“昨天电梯里那个人是您啊?我都没认出来,真不好意思。”

他还说,吕晓禾化妆前后差别太大了,“生活中的您看着一点儿也不凶啊,怎么一演戏就那么凶残呢?”

这次跟一堆新生代演员合作,吕晓禾感触挺深的:“我觉得现在这些年轻演员都挺拼的,咱们《三国》里这几个年轻人就不错,拍戏都用脑子,不是光靠脸蛋吃饭。”

任我行这个角色,是一部大家喜欢比较人物的话题。

这不,有人就把他和罗乐林版的进行了比较。

任我行这个角色,在《笑傲江湖》里可是个大腕儿,就像火锅里的毛肚,少了它,那味儿就不对了。

咱们来聊聊两个版本哩任我行,看谁演得更巴适。

罗乐林版哩任我行,造型上就像个大佬,身材魁梧,还有武术功底,演过不少魔头角色,经验丰富得很。

剧组还给他整个白发飘飘的造型,看着就像魔头附身一样,气场十足。

相比之下,吕晓禾版哩任我行就有点“萌萌哒”了。

个子不高,有点胖嘟嘟,但自带霸主气势,就是少了点大boss的凶狠劲儿。

从打斗场面上看,罗乐林版肯定更过瘾。

吕晓禾版虽然技术更先进,但武打效果还是不如港版。

不过,武术指导还是有两把刷子,就是慢动作有点多,看得人着急。

但说到形象气质,吕晓禾版就把握得更准确了。

他把任我行的豪情和霸气都演出来了,尤其是那自信满满、笑口常开的宗师气派,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结局方面,罗乐林版更贴近原著,吕晓禾版就有点草率了。

但话说回来,两个版本各有千秋,如果能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啊,翻拍《笑傲江湖》的时候,演员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演得更好哩!

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梁三喜”这样的英雄人物。

而他的原型王发坤烈士又有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高山下的花环》在华夏热映,梁三喜的故事让一代代人热泪盈眶。

但你们晓得噻,这个梁三喜的原型就是咱们的王发坤烈士,一位真正的战斗英雄。

他那一句“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简直让人泪奔。

王发坤这哥们儿,1968年就入伍了,从新兵开始就展现出了不凡的实力,很快就成了“战斗尖兵”。

后来呢,他提干了,成了副连长。

1978年,他本来都要转业了,工作都找好了,待遇还不错。

但就在这个时候,越南那边儿开始捣蛋,咱们的国家受到了威胁。

发坤一听这事儿,马上表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需要我,我咋能走呢?”

就这样,他留了下来,上了战场。

在一次战斗中,王发坤为了保护战友,牺牲了,才31岁啊。

他的遗孀李金花,当时才26岁,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终身未再嫁。

王发坤在战场上给李金花留了封信,说如果他牺牲了,欠部队和战友的钱一定要还。

李金花用了11年时间,终于把债还清了。

现在啊,李金花老人家住进了小洋楼,生活越来越好了。

她说:“现在路通了、房子变漂亮了,生活越来越美好了。如果我丈夫还在世的话,他看到了今天的生活,肯定也会很高兴的。”

哎呀,说起来都让人感动啊。这就是咱们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永远都不会被忘记!

【点评】如今 79岁的的吕晓禾这个老戏骨,现在不搞啥“高产”,也不追“高价”,就是一门心思找自己的戏。

他说:“我要演属于自己的戏,选角儿再也不重复。”

这老爷子,真是有追求!现在的他,不搞啥花架子,把心思都放在了影视教育上,想培养出更多像雷佳音那样的好苗子。

这就像咱们四川人说的“老牛拉破车”,稳稳当当地往前走,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这老爷子,真是咱们的楷模啊!

如果你有什么感言,可以在评论区理性留言!

码字不易,谢谢点赞收藏加关注转发!

免责声明:如图文有侵权,联系一月内即删除!

0 阅读:39

妞妞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