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历史上过于长寿的皇帝,如果早点离世,不失为千古一帝

文诩历史 2024-02-26 09:41:04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不仅仅只有明君和昏君,更多的还是一些碌碌无为的君主。而在明君之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的前半生的所作所为无一表现出明君风采,但是到了晚年,却不复睿智,更是有着诸多昏庸之举,如果这些皇帝的寿命没有那么长,说不定真的能成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

为何汉武帝会被归于这一类的皇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晚年引起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的功绩不用多说,他不仅让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开辟丝绸之路,更是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一干名将,北击匈奴,迫使他们迁徙漠北。

但晚年的汉武帝开始迷信神仙方术,更是听信小人谗言,铸成巫蛊之祸,不仅引发长安的混乱,更是导致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的自杀。因此,这个时期的汉武帝已经不复往日的英明神武。

然而也正是至亲之人的离世,再次唤醒汉武帝往日的精明,他明白自己的错误,于征和四年下轮台诏,这是历史上第一张皇帝罪己诏。对于一位皇帝,能够认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在临终前,汉武帝托孤霍光,这才又有了后来的昭宣中兴。

虽然汉武帝曾在一段时间中表现出昏庸的表现,但是他能及时醒悟,并加以改正,这才没有犯下更大的错误。也正是如此,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并没有降低多少。

南朝梁武帝萧衍

南朝梁武帝建立南朝梁,在位48年。在他即位初期,可谓是十分勤政。不分四季,每天五更起床,就开始批改公文。后来为了更好地吸纳人才,他设立了两个盒子,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

因此,这个时期的梁武帝绝对是一位少有的明君,

然而到了晚年,梁武帝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突然痴迷佛教,看破红尘,并在普通八年第一次入同泰寺舍身出家,3日后就返回朝堂。

大通三年9月,萧衍第二次出家,整整十天不曾回朝。朝臣为了让皇帝回来,捐了一亿钱才赎回皇帝。

大同十二年4月,萧衍第三次出家,群臣这一次花了两亿才让他回来。

太清元年3月,萧衍第四次出家,这一次在寺庙当了整整近40天和尚,朝臣没办法再一次花费一亿钱将他赎了回来。

因为晚年的梁武帝如此痴迷佛教,导致当时寺庙林立,朝政昏暗,国力迅速衰亡。

此外,他还引狼入室,导致爆发“侯景之乱”,最终自己也被侯景囚禁,悲凉离世。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的一生是真的得用波澜起伏来形容。前半生的他,经历武周、韦后之乱,因此在他即位后励精图治,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臣,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一盛世,无论是人口、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大唐都是达到鼎盛。

然而到了晚年,不仅懈怠朝政,还开始任用奸佞,并过分宠爱杨贵妃。再加上放任安禄山等人,导致爆发安史之乱。

而在安史之乱初期,多次乱指挥,导致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将被杀,使得安史之乱进一步扩大,让这一场混乱直接持续了8年之久。至此,大唐也由盛转衰。

在其离世后,他的谥号为唐玄宗。什么是“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因为唐玄宗前半生开创开元盛世,后半生后因为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盛唐衰弱,功过都十分突出。因此获得这个谥号。这是在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玄”作为谥号的皇帝。

如果唐玄宗在改元之后就离世,他的历史评价不说千古一帝,绝对比肩自己的先祖唐太宗。

以上三位都是因为寿命太长,在晚年做出一系列荒唐举动,致使国家衰弱的皇帝,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0 阅读:107

文诩历史

简介: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