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增兵边境,主攻方向已确定,中印未来是否必有一战?

繁华三千里 2024-06-07 08:00:30

文章开头说一下我们的老邻居印度,印度和中国毗邻,他和中国一样号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最近他又不老实了,大量屯兵,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就是印度在中国面临蒋介石反攻大陆和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料定中国不敢动手的情况下,才不断蚕食中国领土,被中国一顿胖揍才老实了50年。

之前曾经说过,印度也属于美南海战略及南北战略中的一部分,其作战方法和战略则是以协同作战并相互配合为主。如今南海情况如此复杂,印度有这样的行动也不奇怪。这也是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加强南海行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印边情况的原因,不仅如此,美国还会加大对朝鲜的行动以及在日本对钓鱼岛的行动。美国目前极有可能会再次带领小弟兵进南海东海的情况,所以我们不但要做好对菲律宾的行动同时也要做好关于钓鱼岛。我们对台湾的行动越强硬,在其他方面出现则越会出现问题。这就更说明了我们对台湾行动的重要性及美菲日越,插手台独事件的准确性。而此时我们更要做好军事行动机密的保密性,防止军事行动计划再被泄漏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印度就是借中国目前处长台湾、南海的复杂争端中,又开始频频制造纷端了。

上个月印度总理莫迪刚说完,希望抓紧解决中印边境争端,恢复和平稳定。没过去多久,印军就想在两国边境时控线附近试探一下。据环球网报道,16号印度第一邮报称,印度陆军在所谓的拉达克地区修建了两处坦克维修设施,以支持在该地区部署印军装甲车辆。这两处坦克维修设施分别位于拉达克东部和北部,被印枚成为中印边境东线最具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平息后,印度军方就在拉达克东部部署了超过500辆坦克和步战车,并吹嘘称要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战场战斗。

印度陆军非常重视坦克等装甲车辆在地面战争中的作用,拥有全球第二大坦克和机械化步兵力量。对于一个时刻准备与中巴两国爆发地面冲突的南亚大国来说,这种建军思路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印度陆军对坦克过于重视,以至于都到了忽视炮兵、陆航等其他兵种价值的地步。这也是印枚经常吹嘘印军在中印边境部署了多少辆坦克和装甲车,却很少谈及其他兵种的原因。最近几年,印度陆军虽然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购买过火炮,但数量不多。直到看见自行火炮在俄乌冲突中大放异彩后,印度陆军才打算引进更多火炮系统。其次是印军在中印边境的兵力部署特点,目前中印边境舰可以大致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但无论在方向上,印军的兵力部署基本都以堆人对装备为主,即完全不考虑后勤问题,只是一味的在中印边境附近增加军事存在。

此前印媒炒作的印军在中印边境部署一万名士兵,以及这次印军在拉达克地区修建的两个坦克维修设施,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如上文所说,印度军方早在2020年就将坦克等装甲车辆部署在拉达克地区,但似乎直到最近几年,印军才意识到,当地将近4千米的海拔和零下40度的气温根本无法支持装甲车辆的长期部署。在接受采访时,就有印军官员向媒体承认,这些坦克和步战车被部署在高海拔地区后,很难将他们带回修理。

目前印军在拉达克地区的后勤支持基本还是依靠重型运输机和直升机空运,那些坦克就是通过飞机运输到拉达克地区。而在不愿意撤兵的情况下,印军高层即使在于盾,也不可能把坦克空运回后方维护后再运往边境,所以只能想办法就地修理,不过就算印军这两处维修设施建好,这些坦克也未必能在高原上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众所周知,空气中的含氧量会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坦克的柴油机在这种低含氧量环境下会出现燃料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此时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幅降低。由于坦克车体沉重,发动机载荷大,哪怕在平原地区行驶时,也需要增压装置提升发动机马力。但如果想要将坦克开上高原地区,此时装置提供的增压就无法满足发动机的需求,故而我国针对高原地区作战,又专门设计了一款15式轻型坦克,在不披挂反应装甲的情况下,解放军运20运输机每架次可以运载2辆15式坦克,实现快速战略投送和抢占先机,其运输和部署效率都要远高于印军。这就更不用说一五式坦克早已在青藏高原批量服役。

印度大量增兵、大面积在边界线修建设施,而且大量重武器部署中印边境,不难看出印度第一步主攻方向是藏南地区。中国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藏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在喜马拉雅山脉南边,自古以来都属于中国的领土。清末时期,清政府在藏南设立了察隅县,相当于在中印边界设立了边界标志。民国后,中国政府又在中印边界树立了新的界碑。然而,由于英国的插手,试图将藏南地区归为印度。后来到了1948年,印度更是公然派军队占领达旺瓦弄等地。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解放了西藏大部分的地区。

中国与印度的边境总长大约2000公里,被夹在两国中间的不丹和尼泊尔两国分为东中西三段,而且由于具体的边境线没能达成一致意见,所以这三段边境上两国边防部队互相对峙严重。中印边境问题在未来数年乃至十数年内都很难以和平方式解决,特别是在对峙规模最大、接触更频繁的西段,也就是中国西藏和印度查摩克什米尔邦之间涉及阿克塞钦和喀拉昆仑走廊的位置,可能更容易集中爆发冲突。为什么是这里呢?原因不只是地形相对更广阔,也是因为这个方向对印度的威胁最大。首先要特别说明一下,目前中印在西段边境目前到底是什么情况。由于确定的边境线是不存在的,所以无论双方拿出多少证据证明哪块地方是我的,那块地方是你的,最终能决定实际控制线的只取决于边防巡逻队的脚印。这就是为什么中印双方都极其看重边防部队巡逻站点的意义。

印度认为的失控线其实是在中方主张的国境线内的这就直接造成了冲突,也意味着中印双方的边防军人最大的任务除了在环境恶劣的高原山地中生存,就是不断将己方主张的失控线向前推进并坚守,否则未来双方如果坐下来谈边境线划分,就可能会吃大亏。更麻烦的是,由于地形和环境条件恶劣的限制,中印双方要完全控制己方主张的失控线都比较麻烦。在边境树立界碑这些办法也没什么用,印军巡逻队刚弄完几个小时后,可能就会被解放军拆除清理。这样一来,中印边防部队就出现了大片交叉的活动区,进一步造成了实际控制线的不确定性,理论上来说也就更容易造成冲突。虽然具体边境线很难确定,但印度方面在西段边境线的主张一直很清楚,就是对整个阿克塞钦和班公湖西部生所主权,这显然不可能。

解放军在1950年代就进入了阿克塞钦,设置巡逻点和哨站,还克服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修了219国道方便补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拱手交出去。既然争夺无望,那印度为什么还一直坚持呢,原因有几重,首先是印度曾经策动藏毒,试图把西藏作为缓冲区,这个阴谋失败后,就只能尽量把失控线向中方一侧推,能吃多少算多少。其次是为了从东侧对巴控克什米尔形成威胁,特别是西亚琴冰川这个关键的制高点。最后就是阿克塞钦的战略意义,解放军只要突破印军一线防御机械部队就可以沿着喜马拉雅山间的公路直达喜马希尔邦,直接威胁庞哲普邦这个印度北部最大的粮食产地。况且从班公湖一带出发,与新德里直线距离也不过600公里,不用说中短程弹道导弹,解放军的远程火箭炮前退之后都能打到新德里。1962年的大溃败至今都让印度政府心有余悸,谁也无法保证阿克塞钦不在印度手里。下一次中印冲突的时候,解放军会不会如法炮制,再给印度来一场首都保卫战,所以印度政府这么多年来一直试图把阿克塞钦拿回来,但现实是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更加拿不到。所以西段边境这么多年尽管冲突波断,但印度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更没有可能把阿克塞钦拿到手里,没有能力就慢慢积攒能力,于是可以看到,几十年来,印度一直在加强军力建设,无论是成立专门的山地部队,还是向美俄法大量购买装备。

印目前除了要控制印度洋,进一步向北推进也是目的之一。不过喜马拉雅山脉南路的地形过于复杂,越过茂密的山越丛林之后,又是温度和环境差异极大的高原山地,所以印军在山地作战方面尽管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目前印度总算是搞清楚应该把基建放在第一位,否则再强大的军队也可能因为一座桥梁或一条隧道而动弹不得。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能够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19年印度修通了达尔布克什约克道拉贝格奥尔迪公路的原因。这条印度用了将近20年才修通的公路,将列城和道拉贝高尔迪的距离从两天缩短到6小时,支线还能轻松进入加勒万河口内侧,印军可以更方便的进入中印活动交叉区自然也就有了长期驻扎的想法,并且在接触线上蠢蠢欲动,最终制造了冲突,那么解放军就不得不进行反击了。

比起遍布雪山峻岭的中段,以及地形更悬殊也可能引火烧身的东段,中印边境西段明显是印军更有可能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方向,一旦得手,在向中国示威的同时,还有机会力压巴基斯坦一头。所以说印度费力建设这么多年,不可能白花这么多钱。所以在一个合适的时候,必然会再次与解放军在阿克塞京真刀真枪来一场,只不过解放军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能印度政府和军方自己心里也清楚,主动挑起边境冲突的结果,只有印度再次惨败这一个结果。印度GDP,已经坐在世界第四位置,中印边境增加军事装备部署是常态,印度一直把中国视为威胁,军事政治对抗,我们随时做好备战,加强边境军事部署,常备不懈。不过笔者认为印度就是一个自以为是,好高骛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跳梁小丑,无论是从战略优势,还是军事实力来看,中国都处于有利地位。所以对于印度而言,胆敢轻举妄动,只能自取其辱。

7 阅读:2071

繁华三千里

简介:关注时事,邀您共同谈论国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