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战役:纳粹德国最后的豪赌,美军二战最血腥的一役

佳霖谈历史 2024-04-23 21:30:42

1944年末,在900万盟军的三面合围之下,纳粹德国已经是无力回天。

不过,盟军也存在一些问题。

德军撤出法国时,炸毁了公路、铁路、桥梁。

这导致西线战场的后勤运输跟不上推进速度。

前线部队物资紧缺,不得不停下脚步。

为了解决补给问题,西线盟军司令部决定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设为补给基地。

以后从英国来的物资,直接送到比利时,不再经由法国的瑟堡港转运。

盟军的企图,小胡子看在眼里。

他知道一旦安特卫普港恢复运转,自己就彻底玩完了。

于是,小胡子做了两手应对。

一是命令德军的V1、V2导弹部队轰炸安特卫普,阻挠盟军作业。

二是策划一场攻势,拿下安特卫普!

按照小胡子的设想,德军集中45个师,从阿登山区一路往北冲到安特卫普,把英美盟军一分为二,再来一次敦刻尔克。

到时候,英国会退回英伦三岛,美国会提出停战。德国就能专心对付苏联,然后想办法祸水东引,分化盟国,梦回1939。

小胡子的作战思路,其实就是复制1940年的“曼施坦因计划”。

但今时不同往日,德国已经没有制空权了。

没有制空权,坦克出门就挨炸,还怎么打闪击战?

并且西线盟军有200万人,德军45个师,就这么杀过去,这不是以卵击石吗!正常人都会觉着不靠谱。

1944年11月3日,希特勒派约德尔赶到B集团军群司令部,将作战计划交到了德军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元帅和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的手中。

两位元帅打开一看,好家伙,希特勒把什么时候炮轰,几点发起冲锋都写好了。

计划的最后,希特勒还特别备注“计划内容不得更改”。

不过,莫德尔还想争取一下。

他向约德尔提了几点意见。

大致意思就是说,胃口不要太大。以德军当下的实力,最多也就打到马斯河。建议缩小战役规模。

莫德尔(左)

约德尔听罢,表示可以帮忙带话,但不要抱希望。

不出所料,小胡子断然拒绝。

一个月后,德军高层齐聚“狼穴”开会。

会上,小胡子决定从东线战场调集一部分精锐前往阿登地区。

而这意味着未来两个月,东线德军将没有预备队可用。

古德里安此时负责东线指挥,要是把预备队抽走了,接下来的仗要怎么打?

于是,古德里安直言反对,说苏军正在酝酿冬季攻势,还一一列出了苏军会在什么时候打,在什么地方打,集结了多少兵力。

古德里安说得有理有据,但小胡子听后,却开启了咆哮模式:这是自成吉思汗以来最大的虚张声势,这些胡话是谁说的?马上崩了他!

正所谓招惹谁也不要招惹疯子。

小胡子精神不正常,也就没人再敢反对了。

当然,小胡子突然来这一手,也不全是因为精神不正常。他也有自己的理由。

七年战争时,普鲁士遭到法俄奥三国围攻,俄军一度占领柏林,普鲁士濒临亡国。

但不曾想,沙皇彼得三世因为极度崇拜普王腓特烈二世,莫名其妙下令撤军。法俄奥同盟就此瓦解。

结果普鲁士不仅起死回生,还在战后确立了欧洲五强地位,与英法俄奥平起平坐。

既然有史可稽,小胡子临死前想搏一把,也可以理解。

万一赌赢了呢?

会后,小胡子在很短的时间里,东拼西凑了20个师,约25万人,交由莫德尔指挥。

这个数字只有预计投入兵力的一半。

而“戈不灵”原本拍胸脯保证的3000架战机,截止至开战前,也只有800架。

不过,莫德尔还是非常认真的执行了命令。

1944年末形势

按照计划,进攻定于1944年12月16日拂晓发起。

德军兵分三路行动:

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挥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下辖五个步兵师和四个装甲师,配属约640辆坦克,负责攻占安特卫普;

中路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下辖四个步兵师和三个装甲师,配属约320辆坦克,负责占领布鲁塞尔;

左翼是布兰登堡指挥的第7集团军,下辖三个步兵师和一个空降师,负责掩护第5装甲集团军的侧翼。

在他们的对面,美军只部署了四个师,还都是刚从前线撤下来的。

1944年12月9日,距离阿登战役仅剩一周时,美军第1集团军突然在许特根森林发起攻势。

许特根森林坐落于亚琛南方的比德边境上,面积大约50平方英里。

林中生长有茂密松树,高约百尺。

密林之下,伸手不见五指。

除了阴暗,这里还混杂着雨、雪、寒冷、迷雾,以及几乎末膝的泥泞土地。

此前,为了占领许特根森林,美军已经猛攻了两个月,但因为环境恶劣,以及德军的严防死守,始终无法拿下。

12月初的这轮攻势,持续了六天,美军又是碰得头破血流。

鉴于伤亡惨重,第1集团军司令霍吉斯将参与进攻的部队调往后方休整。

其中,美军第4步兵师与第83步兵师换防,调往了被认为是“较为平静”的巴斯托涅。

上帝显然跟第4步兵师开了个玩笑,刚刚逃离地狱,又一脚踏进了鬼门关。

1944年12月16日凌晨5点半,在密集的炮火准备后,阿登战役正式打响。

主力部队突袭前,按照希特勒指示,德军还实施了两个特别行动,以配合正面进攻。

一是代号为“鹰”的空降作战行动,约1300名伞兵搭乘112架运输机,按计划空降在了美军防线后方。

由于没有制空权,莫德尔故意选择在恶劣天气下发动进攻。因为这个时候,盟军的飞机无法起飞。

但恶劣天气对德国伞兵同样有影响。

以致大部分人偏离了预定空投区,最后只集结了300名伞兵,没能起到太大作用。

另一场行动的代号为 “狮鹫”。

由党卫军上校斯科尔兹内亲自挑选2000名会讲英语的德军士兵,换上美军制服,乘坐美军的吉普车,大胆穿插到美军防线后方搞破坏。

斯科尔兹内被盟军称为“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曾经成功营救过墨索里尼,绑架过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和他的儿子。

搞破坏对于斯科尔兹内而言,轻车熟路。

阿登战役的前一天,德军先遣突击队渗透到美军后方,摧毁燃料供应站、袭击落单的美军士兵、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布设虚假地雷标志。

这一系列破坏行动,搅得美军后方一片混乱,人人自危,瞅谁都像奸细。

无奈之下,盟军司令部只好派出了大量宪兵四处设卡。

甭管是谁,甭管军衔、职务多高,逮住就是一通盘问。

问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如橄榄球队的比分,棒球明星的名字等。

这类刁钻问题只有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才知道。

一时间,很多德军细作落网。

但美国很大,纽约人认为是常识的问题,洛杉矶人未必知道。

如美军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上将在接受盘问时,就被宪兵问道:伊利诺伊州的州府在哪儿?

布莱德雷说是斯普林菲尔德。

宪兵却表示:露陷了吧,应该是芝加哥。看你就像间谍,先关起来!

据布莱德雷回忆:“在德军的破坏下,约有五十万的美国兵,互相见面时,如猫见了耗子一般,大眼瞪着小眼,互相怀疑着对方。”

说回主战场。

按照兵力分配,右翼是德军的主攻方向。

但由于小胡子要求保密,直到进攻前夕才将具体细则告知各部队。

如此一来,秘密是保住了,可狄特里希以下的党卫军各级指挥官,也没时间详细研究作战计划了。

结果,右翼德军的表现十分糟糕,反倒是中路的进展还不错。

中路德军指挥官曼特菲尔实战经验丰富,他认为美军分布稀薄,按计划要求,先打一轮炮,再冲锋,实属虚空打靶,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还打草惊蛇。

于是,曼特菲尔便请求面见小胡子:就别搞什么炮火覆盖了,咱们偷偷地进村。

小胡子认为可行,破天荒地批准了。

阿登地区的德军

进攻开始后,中路德军迅速突破美军防线,包围了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

这两个团是从其他战场调来休整的,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便缴械投降。

这也是美军在二战欧洲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投降。

随后,趁美军还在懵圈状态,德军直扑交通要道巴斯托涅。

美军被打得连战连败,只能仓皇撤退。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支部队逆流而上,赶在德军包围圈合拢之前,冲进了巴斯托涅,这就是第101空降师。

12月17日,他们接到命令,连夜从100多英里外的兰斯赶来。

行军路上,不断有人冲他们喊:哎,哥们,你们走错了方向,巴斯托涅马上要被德国人包围了。

101师的官兵回答道:我们是伞兵,本来就该被包围的。

巴斯托涅是个仅有四千人的小镇,但却有七条公路汇聚于此。是典型的战略要地。

12月21日,德军发现巴斯托涅已经有美军驻防,正面攻不进去,便包抄两翼,将小镇围了起来。

此时,镇内状况艰难,医疗用品紧缺,粮食、弹药不足。

而莫德尔看到右翼进攻受阻,把一半预备队投入了巴斯托涅,决定从中路突破。

不过,德军猛攻了两天,始终没能拿下巴斯托涅。

见美军抵抗顽强,德军指挥官向101师代理师长麦考利夫准将送去了一封劝降信。

说是劝降信,实际就是威胁。

信中,德军疯狂叫嚣道:要么投降,要么歼灭!

麦考利夫被激怒,只回了一个字:“Nuts!”。

这个单字是北美俚语,有许多不同的意思,包括“该死”、“有病”、“去你的”。

在这里用来代表拒绝,更接近“滚蛋”或者“呸”的意思。

101师死战不降,也是有原因的。

12月17日,党卫军在一个叫马尔默迪的村子屠杀了100多名美军俘虏。

此类枪杀战俘事件,在苏德战场很普遍。但在西线不常见。

因此当事件迅速传开后,美军自动进入疯狂对抗模式,横竖是个死,不如拼到底。

马尔默迪屠杀

另外,巴顿的第3集团军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12月19日,艾森豪威尔在凡尔登召开高层会议。

会上,艾森豪威尔询问巴顿:我们应该从南面进攻德国人的侧翼,你的部队什么时候可以发动进攻?

巴顿毫不犹豫的回答:12月22号早晨。

在场众人一听,你在说什么胡话?第3集团军在法国中南部,就这么几天时间,你能让部队来个大拐弯?

巴顿表示,我早就预感德军会反击,部队已经开始北上了。

随即,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计划,包括哪天派谁进攻,攻到哪,一一说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法国战役前,没人意识到德军会从阿登山区突破。

现如今,除了巴顿,盟军中也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德军会从阿登地区发起反击。

12月22日,见巴斯托涅一时啃不下来,曼特菲尔留下步兵继续围困101空降师,装甲部队按计划前进。

两天后,德军先头部队前进到距离马斯河只有6公里的塞勒斯。

面对德军的犀利进攻,美军第1、第13集团军被切断了与兄弟部队的联系。

艾森豪威尔便将这两个集团军交给蒙哥马利指挥。

不久前,蒙哥马利策划“市场白给”行动,被美军笑话了好一阵子。

现在天道好轮回,你们也有今天?都立正站好,听我训话!

平安夜当晚,蒙哥马利来到的第1集团军司令部。

据当事人回忆,蒙大帅以一副救世主的姿态,极其傲慢的发号施令。

别说美国人,就连在场的英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行了,行了,意思一下就得了,还没玩没了呢?

装完13,蒙哥马利过于谨慎的毛病又犯了。

命令是12月24日下达的,可英军的进攻时间却被蒙哥马利拖到了1945年1月3日。

其间,蒙哥马利还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宣称英军的进攻非常顺利,可实际上,英军一直在打酱油,硬骨头都是美军啃的。

这可把布莱德雷和巴顿气得不轻,一度以辞职相威胁,要求艾森豪威尔立即撤掉蒙哥马利。

英美之间的这道裂痕,直至战争结束也没能弥补。

话分两头,德军正准备强渡马斯河时,天气突然转好。

这一下,盟军的飞机就可以开工了。

德国人最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在美军的绝对制空权下,再次沦为夜猫子。

曼特菲尔见状,心知自己手头上这点人马,就算渡过马斯河又怎么样?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了。

最要命的是,燃油即将见底。

如果继续前进,坦克就只能丢弃在战场,士兵要坐“11路”车回家了。

与其如此,不如见好就收,保存有生力量。

但很显然,他的要求,小胡子是不可能批准的。

就在曼特菲尔进退两难之际,巴顿的第3集团军先头部队强势突破德军防线,抵达巴斯托涅,解除了围困。

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也调集60万大军,摆出反击姿态。

小胡子不认输,决心拼死一搏。

1945年元旦,德军出动1000多架飞机,对法国、比利时境内的盟军机场进行空袭,炸毁盟军飞机260架。

近60万德军地面部队趁机向阿尔萨斯北部发起了进攻。

盟军顶住了德军攻势后,于1月3日,也发起大规模反攻。

巴顿的第3集团军和坚守阿登地区的美军第1集团军同时出击,从而拉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

实事求是的说,美军在阿登战役期间的表现很一般。毫无章法可言。就连反攻也是齐头并进,没有主次之分。

但是美国底子雄厚,即便是打王八拳,上去没头没脑的一通乱打,也能打死日落西山的德国人。

经过五天血战,中路德军油料耗尽,大量坦克、装甲车遗弃在战场,被迫撤退。

坚守在阿登森林的美军

1945年1月6日,丘吉尔向斯大林求援。

为了缓解西线压力,苏军提前八天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这迫使小胡子不得不从西线调兵增援东线。

1月12日,在德军抽调兵力对付苏军后,盟军趁机发起追击。

战至1月28日,德军被赶回阿登战役发起前的位置。

至此,阿登战役结束。

阿登战役是二战后期,西线规模最大的一次阵地反击战。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德军伤亡8.4万,损失554辆坦克和突击炮、800架飞机。

美军伤亡10万,损失800辆坦克和战车,约1000架飞机。

英军200阵亡,1200人受伤或失踪。

从数据对比来看,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但美国的生产力可以迅速地弥补损失,而处于三线作战的德国,却无法弥补损失。

虽说希特勒这会手上还有900万陆军。

然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临时武装的平民,没什么战斗力。

德国人民冲锋队

可以说,阿登战役梭哈掉了德国仅存的家底。希特勒迫使英美苟合的战略目标彻底破产。德军再也难以进行持久的有效防御。

4 阅读:715
评论列表
  • 2024-04-28 17:59

    阿登战役可不是德国最后的反击,45年春天的冬季春醒战役才是小胡子最后的挣扎,规模人数超过阿登战役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