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发警告:外国间谍猖獗窃密,中国稀土产业安全遭受到挑战

姗姗包明 2024-06-05 02:15:49

最近,国家安全部发布文章,用详实的资料披露了外国对我稀土行业的猖獗窃密活动,揭露了我国稀土技术和稀土资源保护的严峻现实。稀土的话题在中美关系当中已经存在了不是一年两年,但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美国一方面大量进口中国的稀土产品,来支撑自己的信息电子产业和军事工业,一边又无理指责中国垄断了世界稀土市场,要求在稀土问题上对中国进行脱钩。美国的做法,充分反映了美国在稀土领域的惶恐与不安。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强势地位,首先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稀土储量曾一度占世界总储量的近80%。更主要的是中国有强大先进的提炼和生产能力。中国在稀土技术上的努力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我们所熟悉的“五对轮”,也就是59式坦克,从苏联引进之后,科研人员发现,苏联所采用的镍合金钢并不适合我们。苏联有极为丰富的镍资源,中国当时却几乎没有。要想从苏联大量进口镍矿石来支撑坦克装备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当时的中国钢铁工业科研人员集智攻关,用稀土合金钢代替镍合金钢,成功研制了59式坦克的主装甲,并且更改了相应制造工艺,创造了工程史上的奇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稀土提炼技术确实落后于美国日本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新中国对于稀土元素的重要性及其战略价值是非常清楚的。日本曾经多次提出购买含有稀土元素的矿渣、炉灰等物质,都遭到了中国的拒绝。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研人员继续努力突破现代化稀土提炼生产的关键技术。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就因为稀土萃取技术而获得了当年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徐院士也因此而被称为中国稀土之父。正是因为中国有先进的提炼技术和强大的产能,很多西方企业在买到了稀土矿产之后,不得不送到中国来,请中国企业帮助提炼。对于这样的技术优势,美国是恨之入骨,却欲罢不能,所以对中国的稀土技术进行窃密,也成了美国情报部门的重点工作。在国家安全机关举出的案例中,有很多起是泄密案例。

随着美国推动稀土对华脱钩战略的不断进行,稀土提炼工艺方面的保密压力会越来越大。中国继续坚持扩大开放原则,不可能回到闭关锁国的道路上去。外国情报机构就一定有机会,利用各种途径、打扮成各种身份,与中国的稀土行业发生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保守与稀土相关的国家秘密、企业秘密和商业机密,就不能仅仅是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了,而应当是全行业全社会的责任。

应该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稀土作为一种如此重要的战略物资,如果我们丧失了产业链中的主动权,就等于把自己的饭碗拱手让给了别人,不仅仅会让美国在军事装备生产研制方面如虎添翼,而且会导致国内大量的从业人员下岗失业,这种上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特别是,中国虽然是全球稀土大国,但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某种矿产开采完了,就要从国外进口。今天,我们可以用提炼技术上的优势,从国外换取矿产。如果优势被打破,外国人就会用矿产来卡我们的脖子。当然也有一些稀土矿产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能不能够买到这类稀土产品,决定了很多国家的一些重大装备,能不能用上性能更好的元器件和材料,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级导弹核潜艇。对这样的战略竞争对手,我们显然是不能够轻易供货的。

列宁曾经说过,资本家能出卖绞死自己的绳子。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够做资本主国家那种见利忘义的事情。况且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出售绳子这样的问题,也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对于稀土技术和稀土产品这样战略性的“绳子”,我们一定要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绝不能够把稀土交给心怀恶意的买家,更不能让它套在我们自己的脖子上。

0 阅读:0

姗姗包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