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昭王非要赐死白起?史学家:换成你,你也会赐死白起

玲珑历史放映厅 2024-05-09 12:00:55

前言

古代十大名将中“白起”的名字向来就让人胆战心惊,因为死于他手的人数不胜数,有人认为他是“战神”,同样也就有人认为他是“人屠”,总之评价占据两个极端。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并且没有败绩的将军竟然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是被秦昭襄王给赐死了。按理说这样一位有能力的战将,秦昭襄王应该好好呵护着才是,为何他要让白起以悲剧结尾呢?

知道其中的缘由后,只能说也怪不得秦昭襄王会这么做。

一、灭掉赵国

白起没有败绩记载,征战沙场更是三十余载,秦国大部分的疆土都是由他拓展的,而秦国得以统一也始终绕不开白起。

戎马一生,山东六国在他的带兵攻打下遭到了重创,此后他国国力削弱,而秦国的优势愈发的明显。可以说只要白起上阵,其他诸国只得畏惧不已。

长平之战,白起与四十万赵兵相抗,赵括被射杀,赵兵只得乖乖投降,即使投降了,白起最后也一个不留。当时要不是信陵君相救,赵国恐怕早已灭亡。

但长平之战后还发生了一件事,白起当时的意图很明确,那便是乘胜追击。自白起出兵邯郸后,韩国和赵国已然岌岌可危,靠坚守肯定是赢不了,那只能是靠智取,准确来说就是背地里搞点小计谋。

如此战国纵横家苏代上场,他们不惜花费重金与秦相范雎取得了联系,在生死存亡面前,显然钱财还是身外之物。

苏代抓住了范雎最为重视的“地位”,给他一通分析。白起所想无非就是将邯郸攻打下来,这样赵国灭亡指日可待,到时秦国显然势力大,而秦王也就可以称帝了。称帝后,少不了的论功行赏乃至加官进爵。

白起当时在秦国的功绩无人可敌,在他名下成功攻下的城池就有七十多座,想必白起肯定也能被封为三公。

说到这儿,只想问范雎:“你可能在他之上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不管是苏代还是范雎自己都是心知肚明。抓住这一点,可以说范雎当然不想让自己的地位在白起之下,但是这也不是范雎能够决定的。

即便他不想,事实摆在那里,秦王更不可能听范雎的。但是苏代算是给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接受割地求和。

如此苏代随即拿出了赵国的诚意来,也就是足以让秦国心动的理由。此前秦国攻韩,又围困上党等,看似是国力之间的较量,可百姓身陷其中,流民增加,这时流民流入的是哪里?是赵国。相较于赵国,百姓似乎更愿意做赵民,而不是秦民。

这么看秦国确实是胜了,而且疆域也辽阔了,但是没有百姓,秦国如何说是强盛。所以苏代提出相较于灭掉赵国,还不如让韩、赵两国割地求和,这样秦国所得不比灭掉赵国得来得少。

相反这样白起就没有灭赵之功了,而范雎却能在秦昭襄王那出谋划策,功绩自然而然的就到了范雎的身上,范雎自然心动不已。

此建议被秦昭襄王听了去,竟然被应允了,而白起的想法自然没有得以实施。不过没有灭掉赵国,却给日后的秦国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不灭掉赵国

不久,赵国还是得灭,但是这一次白起可不上阵了。而且此前他是极力想要灭掉赵国的,但是这一次白起却是“不可”。

秦昭襄王当然奇怪,并且白起百战百胜,秦王自然还得指着他。要知道长平之战时,秦王可是大力至此,并且为了填充兵力只要是15岁以上的男子都加入了军营,可以说当时的条件很是艰苦。

不仅军民已经疲惫不堪,就连国库都见底了,但就在这一背景下,白起还是不肯罢休,说什么都要乘胜追击。

可是秦昭襄王再想灭掉赵国时,秦国的军民已然状态极佳并且军饷补给什么的肯定不缺,这么好的条件白起却说不可,难免不让秦王为之生气了。

可白起给出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他认为秦国是强大了不少,但是这种情况养成的是什么,是享乐的风气盛行。反观赵国他们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是最佳时机,错过后他们只会同心协力。

不仅士兵们增强着自己的实力,百姓们也都努力的生活着,可以说他们是经历过最低谷的,那么此后的他们只会更强大。所以白起则不建议进攻。

可是已经晚了,因为秦昭襄王已经准备就绪,“怎能中止呢?”

赶巧的是率军伐赵时,白起称病,由大将王陵上阵。首战果真按照白起所言败了,秦昭襄王当然慌了,不过他还把希望寄托在白起的身上呢。

可是白起依旧不肯受命,秦王后又派出范雎去责备,白起还是不为所动。秦王愈发耐心削减,甚至道:“没有他,我还胜不了了吗?”

于是再次增派队伍,并把王陵给换了,当然白起也在这次的变动范围内,那就是把他的武安君封号给撤了,并把他贬到了咸阳西北地,就是令虽然下了,白起却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行动。

等到秦军再次死伤累累,秦王再次放下身架去劝说他上阵指挥,果不其然白起还是不答应,战败后秦王想不迁怒于他都不可能,便命他赶紧离开。

中途秦王的命令又来了,那自然是要了白起的命,令他自刎了。

三、白起有何罪

白起之举自然忤逆了秦王。此前白起驰骋沙场,为秦国做到了鞠躬尽瘁,可以说也算是尽忠了。但是这些功绩虽然叠加起来很多,但是一件事做不对,他必然是功亏一篑。

我们前文所讲的邯郸之战就是他悲剧的起因,虽然在出战前,白起并不建议,但是他作为臣子,并且面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秦国危难他却无动于衷,而且秦昭襄王可是多次相请,他依旧还是推辞,放在哪个君王的身上会容忍得了。

俗话说事不过三,秦王的忍耐有限度,当对白起不抱希望后,就只能通过其他的手段来消解自己的心头之恨。再者白起的能力有目共睹,秦王又怎会安心放他去咸阳呢。

如此白起在秦王面前讨价还价,而君臣之间的关系也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高傲、自信的白起却违背了皇权,那么他自然也就留不得了。

结语

纵观白起的一生,他确实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将领,但是他的双手沾满鲜血,便也会让人产生其他的看法。相传白起死前道:“我本来就该死”,无疑是对长平之战的愧疚。

但在邯郸之战中白起忤逆了秦昭襄王,他也便难逃悲剧结尾。

2 阅读:1566
评论列表
  • 2024-06-20 11:20

    白起当时候要灭赵,军事上讲没有问题,可惜白起不懂政治,白起长平之后其实秦惨胜,灭赵必会让六国再次合纵,吞下的战果必会吐出不少,

  • 2024-05-18 16:24

    如白起有本事就灭了赵国。下要讲任何理由。死了就不及廉颇。

  • 2024-05-18 16:21

    他怕廉颇。长平用计令赵王调走廉颇。。。。邯郸保卫战廉颇坐镇。白起无计可施。被赐死也不敢前往。。。不是杀神卜能排第一。。。刘翔跑步全国最利害。但遇着最强大的对手,我脚痛。

    用户14xxx03 回复:
    廉颇都过不了王龁[抠鼻]
  • 2024-06-07 08:57

    小编,长平之战,白起一个人打赵国40万人吗?[得瑟]

玲珑历史放映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