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洗衣粉事件”是真是假?

聪慧石头 2024-03-07 10:07:12

有人说:21年前,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仅用一罐‬白色的粉末就坐实了伊拉克的“罪行”。果真如此吗?

2003年2月5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拿出了一瓶装有白色粉末的试管。

可:鲍威尔有没有说,他手上的试管里装的就是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只是,看过鲍威尔2003年演讲的完整视频的,都知道,鲍威尔并没有说他手上拿着的就是“证据”。

有些人还可以翻看到“新浪网转载的中文版鲍威尔演讲实录”的中文译文。

那些划线部分即是鲍威尔说的原话。

鲍威尔之所以拿一个小瓶,只为演示“一茶匙”究竟有多少?

因为“茶匙”并非国际通用计量单位,很多人对这个计量单位,可以说毫无概念。

实际上那是演讲时用来做视觉辅助的,鲍威尔原话说的是一个小试管那么多量的炭疽就可以杀死几百人。

那么,鲍威尔只是“好心普及常识”吗?

好像也并非如此

否则,后续怎么会产生那么大的“歧义”?

因为他的确言之凿凿:掌握着“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铁证”。

只啊鲍威尔说的“铁证”,并不是这小罐形似“洗衣粉”的东西罢了。

那后续,为何会生出那些“谣言”?

1、鲍威尔在演讲中,晒出了一系列“证据”,包括图片、录音等。

那么把这罐“洗衣粉”联想或者自然而然认为是“证据之一”,也并不奇怪。

2、人们都缺乏“耐心”。鲍威尔的演讲视频长达一个多小时,实话说没有多少人有耐心认真看完。

而中文网上的文字实录,多数人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或者就压根懒得看,就转瞅一些博主贴出的“大标题”,凑凑热闹即可。

3、一些外媒也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

比如,俄罗斯媒体只是剪辑了6分钟的视频片段。

也只是重点突出了鲍威尔拿着这小罐的画面。

4、小博主就更加没有义务“尽职尽责”,深谙流量密码的他们,不少都是用鲍威尔晃动“洗衣粉”试管的截图作视频封面,而点开却没有名场面的视频内容。

几乎全世界的媒体,在这一刻都极为“默契”:

有选择地展示一部分

鲍威尔展示试管时提到的是2001年美国遭遇的依靠信件邮寄炭疽杆菌的恐怖袭击事件。

而炭疽杆菌粉末的确是白色的,但鲍威尔显然不可能拿着炭疽杆菌的粉末到遍布重要国际领导人的会场来,这危险系数过高。

鲍威尔如果拿着生化武器进联合国,那才是大新闻,当然多数人是想不到这点的。

没有人敢手持一罐生化武器堂而皇之地带进联合国总部,不怕泄漏吗?

相信谣言的人没有逻辑?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缩写WMD),指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一般针对的是平民,但是也可以针对军事人员。它包括三类武器:核武器(包括放射性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那么‬,伊拉克有化学武器吗‬?

是的,就这点普京从未怀疑过

因为‬两伊战争中伊朗人见识过

联合国机构证明萨达姆有化学武器

1991年之前,伊拉克是有化学武器神经毒气的,并在联合国监督下销毁。但是伊拉克中断了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工作。

联合国要求萨达姆封存化学武器

俄罗斯‬投了赞成‬票‬

目前,问题的分歧在于:

鲍威尔的美国一方:认为‬萨达姆没有遵守联合国规定,又重启了对化学武器的使用和生产。

普京的俄罗斯一方坚持‬:没有‬证据‬表明‬萨达姆‬把已经封存的化学武器再次使用。

普京认为即使要打,联合国也要授权,不能美国和欧洲单干。

为什么没能‬阻止对萨达姆的审判?

因为联合国证实萨达姆在国内对老百姓也用了生化武器

2006年审判萨达姆的14条大罪里,至少有3-4条涉及到他下令对什叶派和库尔德人用化学武器。

这是让任何人都无法释怀和原谅的。

距离距离萨达姆被推翻15年之后,在2018年终于彻底销毁了所有的伊拉克境内的化学武器。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得到了石油带来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话语权,而与此同时,他们也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好名声”。

地处中东世界最富饶的地区,伊拉克注定命运多舛。

2003年,布什政府以“怀疑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悍然入侵伊拉克,伊拉克战争爆发。仅仅2个月不到,美军就宣布占领巴格达,统治了伊拉克24年的萨达姆政权宣告倒台。

0 阅读:1

聪慧石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