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郑州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规划纲要》

郑州日报 2024-05-28 12:25:38

为统筹推进郑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豫发〔2022〕3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纲要。

高楼林立、如诗如画的郑东新区,成为展示郑州乃至河南对外开放最靓丽的窗口和名片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知识产权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制度完善、保护严格、运行高效、服务便捷、文化自觉、开放共赢的知识产权强市,塑造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为构筑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助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紧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以中原城市群建设为主平台,发挥好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突出优势,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区域知识产权高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深入落实中央、省委部署的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破除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

坚持质量导向。聚焦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企业的急迫需求,培育优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强化高效益知识产权运用,助推全市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融合开放。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深度链接创新资源,打造科创共同体,推动知识产权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合作,实现知识产权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显著,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70万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版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上述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国领先的知识产权强市基本建成。

二、建设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加快制定《郑州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郑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支持政策》,全面实施《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郑政〔2022〕34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郑政办〔2022〕86号)。制定完善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促进与保护政策。强化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领域的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文化、贸易、金融等相关政策衔接。

(五)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引领

统筹规划郑州市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明确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重要举措和实施路径。制订实施区域知识产权发展计划。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县域、园区,指导各区县(市)制订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计划,支持各区县(市)知识产权特色发展。

(六)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

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作、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郑州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推动作用,提升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合力。完善中原城市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等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协同机制。

(七)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效”改革

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效”改革,有力支撑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依托政务服务网和政务服务大厅,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打造具有郑州特色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品牌。优化完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指标评价体系及实现路径,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人文社会氛围。

三、完善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八)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资源配置,推进知识产权法庭高质量、特色化、智慧化建设,推动设立郑州知识产权法院。强化种业领域知识产权审判特色,打造种业领域司法保护高地。深化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 “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多种检察职能综合履行,探索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有效机制,打造知识产权公益诉讼郑州亮点。妥善运用知识产权刑事司法政策,稳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涉案合规改革。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的司法确认。

(九)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完善市县联动、多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遏制故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侵权。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实现知识产权精准执法。加快中国(郑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建步伐。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及其分支机构的区域布局,畅通从授权、确权到维权的全链条快速保护通道。

(十)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坚持系统思维,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创造、运用、管理、服务机制协调统一。完善知识产权纠纷投诉受理处理、诉讼调解对接、调解仲裁对接、行政执法与调解仲裁对接等机制。加快推进郑州知识产权仲裁院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依法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探索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修复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服务机构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和互助机制。

(十一)探索新领域新业态和传统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推进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数据生产、流通、运用、共享等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中药组合物、中医药商业标志、中医药古籍整理成果、中医药秘密等中医药相关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聚焦传统戏剧、曲艺、武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分项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工程。

四、健全高效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体系

(十二)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

强化高质量创造政策导向,突出知识产权评价指标质量导向。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平台、科创投资机构等深度合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充分发挥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创新载体的知识产权创造牵引作用。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提升工程。鼓励引导支持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产出一批版权精品。积极引导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中小微企业商标注册,指导企业强化商标品牌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驰名商标、知名品牌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依托我市种业创新资源优势,加强种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

(十三)提升创新主体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和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作用。支持企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采用并实施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支持认证机构开展贯标前后的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提升评价。健全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加强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知识产权辅导。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建设工作,培育一批具备国内外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强企。提升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覆盖面及服务质量。促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协同创新发展,引导创新主体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

(十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

深化知识产权产业赋能,深入实施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助推我市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加强对重点企业的专利导航服务对接,鼓励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利导航服务,扩大专利导航服务的惠益面。做好知识产权奖补工作,建立财政资金投入与转移转化效果挂钩的评价机制。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依法扩大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指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技术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积极实施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深入挖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创新主体具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供给和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转化需求,促进专利开放许可惠及中小微企业。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政策举措,完善各类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知识产权投资公司、技术交易市场等载体服务功能,打造升级版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五、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十五)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

充分发挥现有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功能,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布局,引导公共服务网点突出差异化、特色化服务,加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形成便民利民、有效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购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力度,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建立健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郑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等单位与我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接交流的具体机制。

(十六)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风险投资等金融扶持相关政策,构建“多轮”驱动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格局。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知识产权质押成本,有效对接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知识产权质押标的处理机制,形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闭环式通道,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郑州品牌。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有效路径,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鼓励支持各类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向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引导支持科创企业积极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实现上市融资,畅通知识产权与资本市场链接通道。引导保险机构扩大知识产权保险范围,加大知识产权保险力度,创新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引导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通过以股权投资、参股基金等方式投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等。

(十七)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调整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打造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高水平建设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大对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招商力度。指导知识产权服务业聚焦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深度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企事业单位需求精准对接,实现知识产权服务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

六、打造高品质知识产权人文社会环境

(十八)打造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

支持在郑高等学校高水平、特色化建设知识产权学科、知识产权学院及开展主要面向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产权专业辅修学位,重点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科学统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录中的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毕业生比例。鼓励支持在郑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高水平建设和差异化发展,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河南)基地等机构扩大面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深度和广度。加大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郑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等单位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和新型智库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智库与产业智库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招才引智平台,加大对高层次、紧缺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对外引进力度。

(十九)营造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创新宣传手段,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平台。聚焦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日、品牌日、专利周等重大时间节点,持续打造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活动品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推动开展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在国际国内重大会议、论坛、展会等活动中推广设置知识产权宣传专区,讲好知识产权故事。

七、提高知识产权对外开放水平

(二十)加强知识产权合作交流

充分利用“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国际少林武术节、世界传感器大会等平台,推动技术、品牌、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鼓励支持知识产权中岳论坛、知识产权中原论坛进行品牌化打造,形成富有特色的知识产权高端学术与实务交流载体。加强与省内其他城市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发挥郑州市在省域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二十一)提升海外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

支持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商标品牌的全球推介。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出口产业,引导支持企业合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服务体系等渠道,提高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效率。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推进国外优质专利代理机构常驻代表试点工作,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强化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对知识产权海外服务的保障。

八、组织保障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将本纲要实施纳入各地、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统筹协调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各地、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推进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工作评价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导评估,实行领导干部知识产权工作目标责任制。

(二十三)强化条件保障

在纲要实施过程中,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综合运用财税、投融资等政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保障任务落实。按照有关规定,对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

(二十四)严格考核评估

建立纲要实施考核评估机制。结合纲要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制定考核指标,将纲要实施工作成效作为绩效考核依据。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实施奖励激励和问责惩处机制。完善纲要实施第三方监测评估机制,协调解决纲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纲要实施成效。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