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新课标历史小论文试写,3篇原创范文,请您收藏参考

史海流年 2024-06-09 10:47:38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卷第43题试写,原题如下:

标题一:1932 年中国局势分析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全面型)

1932 年的中国,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局势极为复杂且严峻。“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并未停止其侵略步伐。1932 年,日本进犯热河,制造“一二八”事变,任用溥仪成立伪“满洲国”。这些行为充分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却置民族矛盾和民族危机于不顾,推行不抵抗政策。其后炮制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更是将主要精力用于对革命根据地的反革命“围剿”。这种行径不仅违背了民族大义,也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国民政府对十九路军在上海的英勇抗战不仅不支持,反而进行打压和调离,充分暴露出其卖国政府的反动本质。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明确表达了抗日的坚定态度。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围剿,不断发展壮大“工农武装割据”,使其呈现出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提出全民族抗战的正确主张,为推动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富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1932 年的中国局势复杂多变,日本的侵略加剧,国民政府的错误政策引发了广泛的批判,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以坚定的抗日主张和实际行动,成为了民族的中流砥柱。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汲取教训,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标题二:1932年中国错综复杂的局势综评(简约型)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此后并不断加大侵华力度。1932年,日本进犯热河,制造“一二八”事变,成立伪“满洲国”,充分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而国民政府却置民族矛盾和民族危机于不顾,推行不抵抗政策,后又炮制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先后三次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反革命“围剿”。

然而,国民政府卖国政府,遭到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坚决反对,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战。然而国民政府不仅不支持他们的抗日爱国行动,反而将其调到福建,充分体现了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本质面目。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通电全国,明确了抗日的态度,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围剿,“工农武装割据”已经成为燎原之势,推动了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为后来全面抗战、抗战胜利和实现民族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1932年的中国局势非常复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提出全民族抗战的正确主张,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富强的道路。

标题三:1932年的中国时局与民族危机(论文型)

1932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阅读材料中的新闻标题,如同历史的缩影,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其中,“锦州撤防辽西尽陷”揭示了国民政府军队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失利,暴露了当时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酿下的苦果;“蒋汪昨晚在杭晤谈”则反映了国内政治派系的复杂纠葛,各派系斗争激烈,难以形成统一的抗日联合战线。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溥仪竟作傀儡”,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旧势力的复辟野心,也预示着日本帝国主义成立伪“满洲国”,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烬”则直接呈现了“一二八”事变,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经济中心的毁灭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深重灾难,更是对国家经济的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战,却被“奉命开闽”,“全军出击,红军捷报频传”,国民政府三次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被粉碎等消息,暴露了国民政府卖国政策以及反动统治的本质面目,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在抗击国民政府、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的坚定立场和英勇斗争。这些消息与日军暴行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真理。

总体来看,1932年的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展现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这为我们今天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应该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0 阅读:9

史海流年

简介:教育教学,高考志愿,强基、综评、三一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