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英德“围攻”伊朗,关键时刻,中方为伊仗义执言,还点名美国

交锋新视野 2024-06-07 19:56:34

当着35国的面,法英德三国对伊朗发难。关键时刻,中俄仗义出手,反将美西方一军。

一、法英德对伊朗发难

近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上,法、英、德三国当着35个成员国的面,以伊朗核问题为由,推动通过对伊施压决议。

要知道,前段时间,伊朗突遭变故。不管是国内方面,还是国际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本月还要举行大选,伊朗政局很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变数。

在这个节骨眼上,法英德三国对伊朗发难,其目的是什么,不用说也知道。

法英德三国对伊朗发难

对于这些国家的蓄意挑动,伊朗方面表示强烈谴责。伊方指出,提出和通过相关对伊施压决议,是企图在政治上滥用国际机制针对独立国家的行为,是一种非建设性行动。

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伊朗仗义执言。

二、中方为伊仗义执言

中方不仅反对该决议的通过,还就此事阐明了中方的立场。

我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大使,明确表示对抗解决不了伊朗核问题。

首先,李松大使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成功访问伊朗的例子,证明伊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着建设性互动。

在这种情况下,法英德三国推动对伊施压决议,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接着,李松大使在此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此举无疑是在挑动对抗。而这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政治解决没有好处。

毕竟,这种人为制造对抗、施压示强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相关问题,反而会破坏国家原子能机构与伊朗之间的合作,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当然了,李松大使也给出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正确途径,那就是通过外交努力,实现政治解决。

在目前这种局势下,各方应保持冷静且负责任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方加强合作,推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政治外交努力重回正轨。

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大使

值得注意的是,李松大使点名美国,表示作为破坏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始作俑者,美国应充分展示诚意,与各方一起,努力恢复全面协议完整、有效执行。

显然,李松大使这番表态,不仅批驳了个别国家为了政治目的,蓄意挑动对抗的错误行为,还反将美西方一军,明确指出阻碍伊朗核问题妥善解决的,正是美西方。

事实上,不只是中国,俄罗斯也投下了反对票。

俄罗斯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乌里扬诺夫表示,通过那份决议可能会大大增加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的合作难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政客呼吁拜登政府支持对伊施压的决议。美国官员也在决议投票前表示,美方支持该项决议。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毕竟,伊朗核问题能否破局,关键在于美国。

三、伊核问题破局,美国是关键

要知道,早在2015年,伊朗就和英国、法国、德国、中国、美国、俄罗斯6国,签署了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伊核协议。

按照该协议,伊朗将限制其核计划。相应地,国际社会要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然而,这份协议执行了没多久,就因为美方的背信弃义,遭遇了严重危机。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于2018年单方面退出该协议,同时恢复并不断追加对伊朗的制裁。

伊朗遭到美国制裁

受美国制裁的影响,伊朗的石油等产品的出口遭到限制,伊朗的银行被人为地切断了与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的联系。

而这无疑会给伊朗经济带来不小的影响。

当然了,伊方也没客气,宣布分阶段减少履行在该协议框架下的义务,例如放弃对核研究等的限制。

显然,这严重影响了伊朗核问题的解决。

因此,国际社会不止一次地敦促美国回到伊核协议框架。

特朗普下台后,美国政府确实多次提到重启伊核协议。美伊双方也就此事进行了好几轮谈判。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出于拉中东地区油气资源进入欧洲市场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伊核谈判。

然而,伊核谈判的进展却非常缓慢。

究其原因,正是美伊之间缺乏政治互信。

而造成这一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不肯放弃对伊挥舞制裁大棒的图谋。

前段时间,美国宣布了针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其中,不仅涉及到对伊朗石油出口的限制,还有对伊朗导弹和无人机计划的制裁。

美国不断地向伊朗挥舞制裁大棒

当然了,这并不奇怪。毕竟,美伊之间存在着战略性矛盾,削弱伊朗的整体实力一直是美国的主要目标。

但是,这对于伊核问题的解决,显然是不利的。而伊核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无疑会给中东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多重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理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拿出足够的诚意,推动伊核问题的政治解决。

0 阅读: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