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这些锅,该由谁来背?

龙腾霸图娱乐 2023-01-31 01:03:32

2023春节档,暂告一段落。

以过去一周发生的种种,这个春节档的最大赢家,显然是…广大的吃瓜群众。这可能,以一种没那么让人开心的方式证明了——只要环境稍微正常,中国电影就会好起来的。不过,现在就去看好2023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回看这个春节档,《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的双雄鏖战最为吸睛,《熊出没》厚积薄发冲进前三,《无名》的票房表现也高于预期。但这次复盘,我决定将注意力,放在落寞的后几名身上。事实上,每年春节档,其实都是类似的结局——赢家吃肉喝汤,好不快活。输家陪坐陪笑,最后还要买单结账——但今年,具体表现上,又略有不同。让我们忽略《满江红》的沉不住气(至少目前只有它和《熊出没》是确定盈利的),从《中国乒乓》大年初四发布的那份撤档声明聊起吧。

宣发背锅?

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的撤档声明,将矛头如此旗帜鲜明地指向宣发。「重大失误」「严重不足」「致使影片陷入特别被动的局面」。遣词用句,语气算是相当严厉了。宣发为票房失败背锅是常事,但一般都发生在私下,像这样公开背的,确实是头一遭。

不过,细想想,这背后的逻辑也能理解——

《中国乒乓》的出品方和宣发方都是恒业,既然电影是自产自销,那么撤档之后做自我批评,操作难度肯定比甲方公开批评乙方要容易一些。

与此同时,这里还存在几个关键变量——

第一,这是全年最重要、票房想象空间最大的春节档;

第二,这是邓超、俞白眉组合迄今口碑最好的作品。

空间越大,质量越高,野心越大,那么失败后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必然也不是一般撤档所能比的。

那么,相比随便拿个「技术原因」糊弄过去,声明里不放点真材实料的干货,怕是不足以平息内部的沮丧与愤怒。

捋清了这点,再看下一个问题——

宣发,真的该背这个锅吗?

当然不该。

排片低怪宣发,物料少怪宣发,下沉做得不好怪宣发,但这一切表象共同指向的,是时间。

12月末的第一波定档潮,先下手的,事后看都是最后的赢家,更别提《流浪地球2》,早在2020年年末就已经占住位置了。

对比之下,定档上最犹疑、最拧巴的,就是《中国乒乓》。

为什么?

底气不足就会犹豫,而犹豫,就注定败北。

▲ 放眼望去,全是「专家」

导演背锅?

《深海》的票房失败,或许更让人遗憾。为了挽回颓势,导演田晓鹏近几天连续直播助力,对一个他人口中的「社恐」,可谓不小的突破。田晓鹏在与网友的连麦中,透露了三个信息点——第一,主动揽责。表示自己在创作中陷入执念,一意孤行,导致投资过大,且离观众越来越远。第二,生存危机。明知《深海》调性并不适合春节,但如果此时不上,公司可能坚持不到下一个档期了。第三,未来计划。下一部电影,要为投资人、合作伙伴负责,为保票房,重回西游系列。

很多人对这样的「卖惨」,可能已经有所麻木了。但我得说,田晓鹏的真诚溢于言表,让人动容。这不是重点,问题是——导演,真的该背这个锅吗?当然不该。与好莱坞的团队作战不同,国产动画电影这么多年来,往往就是成败系于导演一人,风险之高,超出真人类型不少。田晓鹏凭借《大圣归来》的成功,为自己赢得了第二部作品的创作主动权,这是大家多年来期待《深海》的原因,但现在回看,或许也埋下了《深海》的败因。导演负责创作,对内容负责。但相应的,一个成熟的体系,应该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对目标人群的判断,对潜在票房的预测,对制作周期的调整,对预算成本的控制,都对一部电影的最终结果起着重要影响。当然,有人一定会说,不知内情不要开口,容易站着说话不腰疼。只不过,《深海》之后,如何平衡理想主义和长期主义,的确是中国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需要纳入创作日常的原则考量了。

制片背锅?

《交换人生》垫底,应该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前几天,制片人陈祉希发了微博,感谢了演员,称赞了导演,抬高了观众,并对这部电影表示了认可与喜爱。

那么,有着超高观众缘打底的喜剧电影,在春节档票房失败——制片人,是否该背这个锅呢?或许,该背。这个逻辑,和《深海》类似,却也不尽相同。不同于动画,真人电影,特别是商业娱乐属性较高、目标受众较为精准的类型电影,制片人对内容的把控,要尤其严格。从成片看,《交换人生》的剧本结构、设定与核心人物关系都有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对创作的具体过程无从知晓,但以工作岗位论,制片人应该帮助导演——特别是年轻导演——走在正确的类型电影创作框架内,保证作品的商业属性达标,类型表现及格。如果这超出了制片人的能力范畴,那么,找一位经验丰富的靠谱监制,来完成这个工作,则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只看表面,导演前作《超时空同居》成功了,而它监制栏的名字,是徐峥。

档期背锅?

三部电影票房失败,一个老套到不行的原因,又要被拿出来了——各位,不要在大档期扎堆了。扎堆是个问题,被讨论了一年一年又一年,但今年我想说的是——扎堆,远不是那个决定性因素。中国电影市场还不成熟,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供方不成熟,买方也不成熟,所以在进步到某个重要节点之前,扎堆现象会一直存在下去,无需多言。况且,我们可以认真想一下——如果《深海》去到暑期档,就真的能大卖十几二十亿?《交换人生》去到五一档,就能比现在翻一番?不会的。任何档期决定论,都是对观众审美与判断的侮辱。

《深海》质量在线,所以虽上限不高,但下限稳健,如今看走出长线不是问题;《交换人生》质量不佳,所以早早退出竞争,合情合理。

这些都和档期没有多大关系。

▲ 猫眼总票房预测,《深海》不断上涨中

春节档的特殊与困难,在于过于高昂的宣发费,会为项目增加巨大的额外开支。那么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收支是否能够平衡,钱花得是否划算,才是片方重点考虑的问题。

所以,这个锅,该档期背吗?

当然不该。

不过,顺着这个档期适配论,我更想谈的一点是——

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市场,离真正的恢复,仍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

过去三年,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停滞与重创,从业人员遭受了怎样一番被动的洗牌,仓库积压了多少有待上市的存货,行业外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当然,各行各业都难,都惨,都不容易,但这也不应该成为电影行业不要抱怨,默默忍受一切的理由,对吗?

难道《深海》不想去年暑期上?难道《中国乒乓》不想去年国庆上?包括超出预期的《无名》,难道就不想去一个空间更宽裕、一二线市场更能发力的档期踏实走长线?

如果不是因为真实的生存危机,不是因为「虽远必诛」的审查限制,不是因为过去三年市场诸多反常、意外带来的种种困难,谁会愿意去做一个如此高风险、心狂跳、整夜失眠的赌博决定?

真的,吐槽一句「活该扎堆」最容易了,疫情前我也是这四个字的拥护者。但现在,面对这些选择坚持的投资人和创作者,或许我们应该给到更多的理解与宽容。

结语

一个值得分享的好消息是——昨天,《流浪地球2》的周边众筹,已经超过8000万。破亿甚至更高,应该不是问题。这是一个远超预期的数字,对电影市场和整个电影产业,我想这也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事件,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当电影不再完全依赖院线的票房作为唯一收入,对投资人,对创作者,乃至对广大观众,都无疑是幸事一件。背不背锅,一点都不重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初心不改。只要环境保持正常,开花结果,指日可期。

0 阅读:5

龙腾霸图娱乐

简介:电影我帮你们,拒绝垃圾片,选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