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整天躺在家里,不工作,医生:不是精神心理疾病,是幼稚型人格

石中毛 2021-09-20 16:40:58

如果一个人在求学路上,能读到博士,不管他是何种家庭出身,绝对是学业上的成功者,将有辉煌的前程。但有一位博士,却是整天躲在家里,躺下看书,不去找工作、不去赚钱,被众人呼为“废人”。

他叫李明亮,湖南人,父母是农民,但他很聪明,学习也十分勤奋刻苦。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之后,又读了硕士;又考上四川西南大学的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同宿舍的同学欺负他、孤立他,晚上弄出各种声音,不让李明亮睡着。他有点懦弱;这些事造成晚上睡不着。渐渐的,学习退步;最后,没有能拿到博士毕业证和学位,只领到个肄业证。

读完博士后,他带着50袋书籍,回了家。家里人以为他即将去参加工作,谁知,他并不去工作,而是整天躺在家里,除了母亲喊他吃饭,就只是看书。一连几年,都是这样。

父母把他送到医院,看是什么心理疾病。那个医生还算负责任,说“他这不是精神心理疾病,是‘幼稚型人格’”。

之后,37岁的李明亮仍旧是那样,不工作、不干活、不挣钱,也不去找对象结婚;也不帮忙父母干农活。

这也算“躺平”,但“躺平”的往往是低学历的青年,李明亮是博士,虽然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但有硕士学位,找个工作很容易。他的父母是农民,需要他能“立”起来,就算不回报父母,能把自己照顾好,父母也很欣慰了。

住在农村,搞农业的博士也是有的,可李明亮并不去地里干活。他虽是博士,学历上是很高了,但在生活方面却很幼稚。真是古人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但“读书人”还醉心科举、当官,而李明亮已到了什么也不追求、什么也不管,不知道他会不会出家为僧道;但和尚还追求“成佛”,道士还追求“成仙”。

李明亮在求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学习、读书,并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上学?上学是为了什么?而有的学生,对于上学,有着明确的、实际的目标,他们也往往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受到家人和社会的尊崇、羡慕。事实证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绝对是错的,在认真读书的同时,必须“事事关心”。大的方面,知道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小的方面,要明白家里的情况、父母的期待、自己面临的状况,而去有目的的上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我们反对“应试教育”,但是说到“上学”,往往是有功利目的。在社会上,许多好工作都是有学历要求的,不读书上学,只能干些低工资、不好的体力活。而如果想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不上学,更是不行的。

人,首先要生存、生活,这就涉及到求得一份工作,而工作的好坏,是与学历挂钩的。如果说,自己创业做生意;先不要说创业的难度、风险,大学毕业后创业,岂不是更好?那些大企业家,几乎都是大学毕业生。如果读书上学成了书呆子,还不如不上学。

而李明亮,只是读书、学习,什么不管了。也不懂为人处世,同宿舍的室友欺负你、不让你入睡,就不想个合理的解决方法?当然,这也不是李明亮的错,他还年轻,不知人世的险恶。好多学生,遭受过宿舍同学的欺负,并因此成了不幸命运的根源。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情况中来,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要让孩子知道,宁愿把孩子教的太复杂,也不能把孩子教的太单纯。如果孩子与家庭、社会生活“脱节”,一心读圣贤书,只会让孩子幼稚到什么也不懂。相反,农民让孩子干点农活,做生意的让孩子帮忙料理一下生意,总之,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社会生活里,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1 阅读:2411
评论列表
  • 2021-09-30 10:31

    信心能力不强无法融入社会

  • neo 4
    2021-11-09 12:52

    脸皮不厚

  • 2021-10-18 03:53

    关键是,活着,消费,有GDP

  • 2021-10-31 07:35

    人格障碍也是精神心理病的一种

  • 2021-11-10 12:16

    学霸啊!一考定终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