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英法为什么不让希腊占领君士坦丁堡?英法:我自有妙用!

探史这些年 2024-05-30 03:39:2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君士坦丁堡,似乎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名字。这座伟大的城市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也曾经是罗马这个“千年帝国”的最后一抹余晖。然而数百年来,君士坦丁堡始终陷落于异教徒之手。

希腊独立之后,一直都在尝试东扩,直到收复旧都君士坦丁堡。历史上希腊人距离君士坦丁堡最近的一次,就是在战后瓜分土耳其的会谈期间。但是即使是这个时候,英国也没有选择将君士坦丁堡交给希腊,这是为什么呢?

(君士坦丁堡)

一、伦敦密约

1914年6月,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一战由此爆发。但是有趣的是,原本是同盟国成员的意大利于同年8月宣布中立。这是因为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本质上是不可调和的。

在此之后,意大利便成为了协约国三国争相拉拢的对象。为了让意大利加入协约国,英国向意大利许诺了很多好处,包括亚得里亚海以及巴尔干的部分土地。但是这却引来了俄罗斯帝国的不满,因为俄罗斯担心意大利在战后占据原本属于俄罗斯的“战利品”。

英国为了撮合意大利和俄罗斯,在伦敦召开了秘密会议,明确的将君士坦丁堡以及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及中间的马尔马拉海许诺给了俄罗斯帝国。

(一战)

1915年4月26日,协约国三国和意大利签署了《伦敦条约》,而《伦敦条约》也是协约国首次明确关于君士坦丁堡战后归属的文件。所以说君士坦丁堡本来就不是打算给希腊的,而是打算给俄罗斯帝国的,英国引入意大利也是为了制衡俄罗斯。

但是英国没有预测到的是,俄罗斯帝国甚至都没有撑到一战结束,而是在战争期间就爆发了十月革命,摇身一变,变成了苏俄。俄罗斯退出战争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却也给予了英国自由处置君士坦丁堡的权力。

二、对土媾和

在英国看来,俄罗斯退出战争未见的就不是一件好事。劳合乔治就公开对下院表示:“俄罗斯退出战争,至少给予了我们自由解决君士坦丁堡问题的可能性。”

(一战战壕)

那么此时对于英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尽快和土耳其媾和,解决近东的第二战场,让英国和意大利能够将全力用于对抗欧洲的德奥集团上。为了尽快对土耳其媾和,劳合乔治甚至释放出信号:“我们对土耳其作战,并非为了剥夺土耳其人居多的色雷斯和小亚细亚的土地。”

劳合乔治事实上释放出的信号就是,如果土耳其愿意和同盟国决裂,那么土耳其甚至可以保留君士坦丁堡。但是对于英国而言,允许土耳其保留君士坦丁堡也就仅限于保留城市罢了,两座海峡必须“国际化”。

(劳合乔治)

加里波利半岛的伤实在是太痛了,以至于英国人永远无法忘记,这道伤痛也使得大英帝国无法信任任何国家完全控制两座海峡,无论这个国家是俄罗斯,土耳其抑或是希腊。劳合乔治自己也表示:“罗马尼亚和俄罗斯没有被德国打败,他们是被达达尼尔打败的。”

可见劳合乔治对于土耳其封锁海峡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随着英国释放出的和平信号,迫切退出战争的土耳其也迅速对英媾和了。

双方签订了《摩德洛斯停战协定》,土耳其寄希望于英国能够给土耳其一个体面的结局,但是事实上土耳其在军队放下武器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对英国完全投降了。

(伍德罗威尔逊)

三、折中方案的探索

但是英国并未遵守诺言,而是寻求单独控制两座海峡,这自然引起了法国的强烈不满,法国政府抗议英国单独与土耳其媾和,意大利也要求获得“同等分享战利品”的地位。但是英国认为自己在近东战场上付出了最多的代价,应当是获取收益的时候了。

只不过在法意的强烈抗议下,英国也明白了自己不可能单独控制君士坦丁堡和两座海峡,但是英国也不希望法意将触角伸入君士坦丁堡。至于希腊,英国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将君士坦丁堡交给希腊。因为希腊的位置距离英国太远了,不是英国能够随便控制的国家。

(海峡)

为此劳合乔治,甚至提出将君士坦丁堡交给美国托管,因为美国在近东并没有多少利益牵扯,不会偏向于法意,可以避免协约国内部的争端。法意也认可这样的做法,然而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却直接拒绝了这一提议,并且表示:“托管对美国是负担,美国人民不会接受在亚洲的军事责任。”

在美国拒绝托管之后,英国还是提议国际共管君士坦丁堡。因为在英国看来,任何国家独自占有君士坦丁堡对于英国而言都是不合适的,都是一种威胁。这最终导致了《色佛尔条约》的出台,联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

(凯末尔)

然而凯末尔的异军突起,却使得《色佛尔条约》变成了一张废纸。只不过对于英国而言,小亚细亚半岛的所有占领区丢了都没关系,因为那些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两座海峡。单靠土耳其自己的力量,是拿不回君士坦丁堡的。

但是英国担心的是土耳其和苏俄联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协约国再次和土耳其开启了洛桑谈判。最终敲定了《洛桑条约》,土耳其对君士坦丁堡的主权得到了协约国的认可,但是海峡必须建立非军事区,并且允许自由通航。

于是君士坦丁堡经过一番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土耳其的手中。

(加里波利战役)

参考资料:

赵军秀.英国与1923年洛桑会议[J].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3):12-17.

赵军秀.试析1918-1920年英国对土耳其的政策——兼论《色佛尔条约》的艰难出台[J].世界历史, 2008(1):11.

王若茜.英国与一战期间"伦敦密约"的缘起[J].历史教学问题, 2014(3):6.

0 阅读:212
评论列表
  • 2024-05-30 15:20

    英国搅屎棍,不会让所有人痛快,留下将来介入的通道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