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篡了曹操天下,但曹操生前留了一后手,一举亡了司马懿的江山

在左聊历史 2023-09-06 17:08:08

前言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当时的形势纷乱复杂,在这历史洪流中涌现出许多政治智慧超群的人物。曹操建立魏国,奠定曹魏的基业;司马懿隐忍多年,终于偷天换日,篡夺了曹氏江山。两人明争暗斗,最终都取得了胜利,也都留下遗憾。

曹操未能及时除去司马懿,才导致曹魏覆灭;司马懿虽获得魏国,却也因曹操早年的布局,间接导致自己建立的西晋灭亡。本文拟回顾曹操和司马懿之间这段故事,分析两个政治强人的恩怨纠葛,以飨读者。

一、曹操再三征召,司马懿皆以病推脱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依靠武力逐步统一北方,成为实际上的领袖人物。当时有个名声鹊起的人物司马懿,曹操多次派人前去征召,想取其才用之。然而司马懿都以生病为由搪塞过去。曹操当时已控制朝廷,手握重兵,此举无异是在以压倒之势示好拉拢。而司马懿以病推辞,既表明自己的态度,也避免得罪曹操招致杀身之祸。

其时,司马懿已隐居十余年,声名远扬。本地村民都知道,他不同凡响,待人谦和,从不拘谨他人。有次村中一位熟人前来拜访,两人边下棋边闲聊。熟人问起当日曹操使者前来一事,司马懿笑答:“群雄方兴,诸侯相争,实非吾意。吾安贫乐道,不求仕进。”

他推脱曹操的征召,并非真的患病,而是早已看出汉室江山已无余力。曹操尚能建树一时,却终究难成大业。司马懿不愿屈就曹操麾下,故设下病魔之诡计。村民都见司马懿日常生活自如,并无大恙,这番说辞只是彰显心志而已。

这次拜访,熟人颇感欣慰,见司马懿淡泊名利,乐于清静。熟人与司马懿下了几盘棋, 攀谈之后告辞而去。两人言笑晏晏,颇有温情。这也成为日后稳固两人友谊的契机之一。

二、投奔曹操后表现才华,曹操增戒心欲除之

数年后,曹操再次派人前来请司马懿,坚持要其出山。此时朝局已定,汉室仅剩皇帝空余其位。曹操意欲广纳人才以巩固政权,忽视司马懿的推辞已非明智之举。司马懿也料知曹操性格,这次若再拒绝,只怕难逃一劫。是以态度一转,欣然前往。

司马懿来到曹操手下后,立刻在朝堂上展现出过人的能力和远见,让曹操看重,也加深了曹操的戒心。

曹操性格多疑,见识过司马懿的才能后,更担心他日后不受掌控。令司马懿这样聪慧强干之人留在身边,终究心存忌惮。

一次,曹操梦见三匹马同槽饮食,认为这预示着三个姓马的人要害自己。恰逢司马懿姓氏中带“马”字,曹操便大为光火,令左右加强防备。有部下劝曹操直接除去司马懿,但曹操还未下定决心。曹操此举使司马懿如履薄冰,深感危机,只能更谨慎行事,小心应对。

三、曹丕信任司马懿,三度化解曹操猜忌

曹丕继位后,深受司马懿辅助,十分信任他。曹丕比较信任司马懿的判断,而不是曹操的防范。曹操曾再三警告曹丕防备司马懿,但曹丕置若罔闻。这使曹操对司马懿愈发戒备,请求曹丕处置司马懿,但遭到拒绝。

有一次朝会上,曹操面色不豫,目光时常盯着司马懿。众臣都察觉异样,唯独司马懿面无惧色。事后,曹丕询问缘由,司马懿方说曹操对自己存疑,自己也感受到强大压力。曹丕听后大为光火,当即责备父亲不应猜忌忠良。这使曹丕与曹操之间产生隔阂。曹操对大局,也只能让步。

村中的熟人后来再度拜访,两人又下起棋来。熟人笑说:“老友近年仕途顺遂啊。”司马懿笑答:“朝堂如竞技场,吾当战战兢兢。老友勿忧,吾自有分寸。”他隐晦表示,自己必当小心应对。

如此三次化解曹操的猜忌,司马懿渐得曹丕倚重。曹操的警告成为泡影,延缓了他除去司马懿的计划。司马懿汲取教训,表面恭顺,兢兢业业为曹氏效力,实则心怀大志。

四、曹叡曹芳接续在位,司马懿伺机而动

曹丕去世后,曹叡、曹芳先后继位,司马懿更得宠信,成为真正掌权者。外人都看出曹氏皇帝只是摆设,大权旁落。然而司马懿从不越权,一切照旧,令人刮目相看。曹叡即位初期,还稍稍参预朝政,但渐渐将事务全部交给司马懿。曹芳即位时更是年幼,司马懿成为实际掌权者。

村中熟人又来拜访,惊叹司马懿不惧权贵,安定掌控朝局。司马懿说:“吾侥幸得帝信任,当以德报之。苟能使曹氏基业长治久安,吾心愿满足矣。”

这番表面谦逊之言,掩盖了他的真实野心。熟人虽然欣赏司马懿的为人,却也隐隐感到司马懿志不在此。

司马懿隐忍多年,沉住气收放自如,这般大度的胸怀和行事作风,让许多臣子刮目相看。然而,司马懿仅是在等待时机。曹叡及曹芳相继执政期间,他暗中结交心腹,积蓄力量。终于,在曹芳十余岁的时候,司马懿认定时机已到,发动政变,控制朝局,夺取曹魏江山。熟人得知此事后,不禁长叹命运多舛,司马懿终究难逃权力诱惑。

五、温故知新方长久,曹操布局终亡其国

司马懿获得魏国大权后,建立西晋,一统三国。然而好景不长,西晋在开国百年后就灭亡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曹操当年的一番布局。

曹操年轻时曾大举征伐乌桓族,将其击溃分裂。这个举动似乎是战功,实则埋下变数。当时许多谋臣劝谏曹操,乌桓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一道屏障,不可轻易除之。但曹操为训练军队、建立威望,没有听从。

分散的乌桓族后来发展成鲜卑等强大游牧民族,逐渐强大。西晋建立后不久,中原地区就爆发八王之乱,国力衰微。有识之士惋惜,若非曹操过度打击乌桓,北方塞外必不至生出这些猛烈异族,西晋国运或可更加长久。曹操此举,为日后种下祸根。

乱世之后,这些强大的鲜卑、匈奴等游牧民族趁机大举南侵,西晋军队已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最终全国沦亡。曹操的早年决策,成就了日后灭其国之悲剧。人生际遇无常,成败转机在须臾。曹操与司马懿双双为能臣,却也因各自的过失,造成了自己江山的毁灭。

结语

曹操与司马懿的恩怨情仇,成就了一段激烈对抗的政治传奇。两人各有强弱,最终都取得过胜利,也都留下失败的遗憾。更使后人感慨万千的是,他们一生的经历和决策,都成就并导致了自己江山的最终覆亡。

45 阅读:37531
评论列表
  • 2023-09-08 08:35

    二个都算是赢家。输的是他们的后代。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也不敢反。

    憨憨 回复:
    别说曹操了,就是曹丕,还有孙子曹叡但凡在,司马懿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 2023-09-10 04:09

    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江山杀兄弟的人很多,但是为兄弟报仇丢了江山的只有刘皇叔一人

    用户11xxx12 回复:
    兄弟 你太天真了 都是利息 哪来的兄弟情 只是找个这样的借口而已
    737753060 回复:
    刘备一看孙权实力弱,二拼人心江湖义气,刘备策略没错错就错在打败了。如果拿下东吴就有了和曹魏一拼的实力。欺软怕赢人之长情
  • 高战 10
    2023-10-06 11:08

    曹髦被弑,成济当负主责。因为这完全是个偶发事件,司马昭根本不可能料到皇帝会暴起发难,也不可能事先就有弑君的谋划。而成济主动跳出来问怎么办(这不是在推着主子做决定嘛),贾充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成济就动手,也就是说弑君行为是成济亲手推动亲手实施亲手酿成的,和司马昭关系不大,所以成济应承担主要责任。

    可一不可再 回复:
    洛水盟约 什么洗,言而无信 不是谁都玩得好的 除了刘邦的楚河汉界 鸿沟之盟
  • 2023-09-07 06:33

    曹丕但凡命长点,不过度打压兄弟。区区司马懿也配造反?

    用户53xxx17 回复:
    你看文章看不到重点?李世民至少他有理由杀兄,曹丕这边已经大位了,曹植等人已经造成不了危险还对其下手难道不该说?另外我的重点是说曹丕打压兄弟导致大权旁落而不是跟你纠结这两位谁残暴。
    捍卫4号 回复:
    摸金校尉有损祖德折寿
  • 2023-09-07 14:36

    乱扯

  • 2023-11-07 03:12

    司马懿在曹操在时共献过两条计谋。一条不采纳。一条采纳。一,曹操得汉中。司马懿献计击西川。说刘备,诸葛亮用诈术而得西川,人心未稳。。。曹操说。军马疲劳。来日再说。曹操失去机会。二襄樊之战。曹操想迁都。司马懿献计说。荆州是东吴借于刘备。:可使人联络孙权。从背后出兵夺荆州。事成后不争夺。至使关羽灭亡。诸葛亮一生也想不出这样的计谋。

  • 2023-09-10 22:33

    主要是曹操后代都是短命鬼。

    笑看万丈红尘事。 回复:
    曹丕这脉后代都患有肺结核,古代医疗不先进,都是短命,曹丕咳血。
  • 2023-09-09 13:15

    胡说八道,太牵强了,啥也不是

  • 2023-09-16 10:56

  • 2023-11-07 03:36

    司马懿死过一次。。。原因是司马懿在魏国初期。观察地形及了解。知道诸葛亮犯境必出祁山。禀告明帝后。亲自在雍,凉两州操练兵马三十万对付蜀国。被马谡散布谣言说司马懿造反。明帝信以为真。要杀司马懿。但有大臣求情。改为庶民。(陈平报周勃,概念即司马懿父亲司马防推举曹操做官。这样可免一死。也是曹操在世不杀司马懿的原因。也是高平陵事件的因。

    用户12xxx88 回复: 捍卫4号
    捍卫4号 回复:
    主要是可以对抗诸葛亮吧!要不然空城计那么好的机会司马懿不攻?
  • 2023-11-24 19:23

    放屁一样

  • 2023-09-11 15:56

    灭你妹

  • 2023-09-23 21:28

    胡说八道,我居然看完了!

  • 2023-09-28 06:42

    瞎编。

  • 2023-09-10 10:09

    曹老板如果不死吓死司马懿也不敢造反[呲牙笑]

    迷茫的旅人 回复:
    毕竟人家驾驭得住司马懿,他敢乱来曹老板分分钟把他收拾了
  • 2024-01-27 00:51

    扯的没边,

  • 2023-09-08 10:59

    三国全是能人士,以朝人唐明都没有比他们更利害能人了,

  • 2023-09-10 22:53

    真能胡扯!!

  • 2023-09-29 19:11

    聪明不可用尽,用尽一切归零[笑着哭]

  • 2023-10-20 06:46

    他儿子能压司马懿,可惜病死了

  • 2024-02-0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