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看真实的八路军,穿旧衣,令人心酸,但眼神犀利一股杀气

南斋孤风中 2024-06-05 15:56:10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风云诡谲,抗日战争硝烟弥漫。

一组组珍贵的历史影像,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年代。

待战状态的八路军战士

那是一位八路军战士。

身着陆军蓝色棉布武装,朴素简陋。

手持装有刺刀的步枪,背上别着手榴弹和子弹盒,整个人处于戒备状态。

他双眼犀利地盯着前方,非常坚定。

像一尊门神,雕塑般矗立在那扇门前。

那扇门上方,写着“特务窝点”几个大字。

看来,这是一次捕捉敌伪特务的秘密行动。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了解这次行动的危险性,却毫无惧色。

相反,浑身散发着一股杀气,他已准备好随时与潜伏敌特斗争。

开荒种粮的八路军

照片中,一群八路军战士正手持锄头。

在延河边的一块荒芜地,辛勤劳作。

他们中,有的英姿飒爽;

有的相貌平凡,但无一例外都满脸扎实的劲头。

衣衫单薄,反而透着一股自得其乐的豪气。

其中一个小伙子,目光炯炯,五官硬朗分明。

极有一股粗犷英气。

对于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康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永远谨记先辈们的艰辛付出,铭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军民一家亲

一位身着朴素的乡亲,笑容灿烂。

端着水走到一名战士面前,请他解渴。

战士接过水,咕嘟咕嘟地痛快地喝着,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笑容。

一切,都满是亲如一家的军民鱼水情。

百团大战八路军将领

百团大战,是解放战争决定性的一个转折点。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著名的129师发挥了关键作用。

照片中的三位主角,都是当时解放战争的著名将领:

刘伯承——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军事家,当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百团大战的总指挥。

邓公——时任129师师长,亲自指挥了129师在百团大战中的作战。

李达——任中原军区营理处长,曾任129师政治委员,也是著名的军事家。

照片拍摄于,他们在百团大战之后,召开129师作战总结会议。

三位将领,亲密无间。

这张照片,见证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也折射出那个艰苦岁月中,革命领导人和指战员之间的深厚情谊。

眼神清澈的八路军战士

他身着,一件朴素的旧棉衣。

布料已经磨损破旧,可见他的生活环境是多么艰苦。

但是,从他坚定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股不顾个人苦难的革命意志。

右肩,扛着八路军的标志性长枪。

在那个动荡年代,有多少这样质朴的八路军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捍卫着家园。

正是由于,无数像这样的八路军战士的付出和牺牲。

才换来了今日和平年代。

92式重机枪

三位战士,坐成一排。

面对镜头,脸上满是着质朴而真挚的笑容。

缴获的92式重机枪,成为了八路军战士们手中的宝贝。

这款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引以为傲的重机枪,以其凶猛的火力和稳定的性能著称。

如今成为了,抗击侵略者的有力武器。

最前方的战士,尽管失去了一条胳膊,笑容却未减分毫。

眼神中,满是坚定和自豪。

这份笑容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牺牲。

训练的八路军战士

几名,身着八路军军装的战士们。

正在某处进行机枪射击训练,或者准备作战。

照片中间,是一挺著名的九二式重机枪。

它沉甸甸地摆放在那里,一股战争年代气息。

其中一名战士一手扶着机枪枪管。

另一手握紧了八字形扳机,专注而警惕地透过机枪缘瞄准着前方,时刻准备开火。

在他身旁,另一名战士则扶着弹板。

负责为这挺重机枪输送弹药,保证火力持续。

周总理在延安罕见照片

照片拍摄于延安,背景是典型的窑洞民居。

照片中,正是周总理。

面容慈祥,神情坦然。

他正在进行 手臂康复训练。

之前因为不幸坠马,造成了右臂粉碎性骨折。

我想,这张平凡而珍贵的照片,实际上是一代革命家的高尚品质。

英姿飒爽的八路军女战士

一群年轻姑娘,身着朴素的八路军军装。

英姿飒爽,眼神坚毅。

这些可敬的女八路军将士们。

正当花样年华。

却不得不放弃安逸生活,投身到残酷的战争中。

她们多数服务于,延安根据地的战地医院、卫生所等后勤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

每当我想象到战火纷飞的前线,哪里是女儿家该去的地方?

但这些女八路英勇无畏,不畏生死。

巾帼不让须眉。

席地而坐的八路军战士

照片背后的墙上,醒目地写着:

“拥护四国宣言,加强民主国家的团结“的口号。

1944年,正值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阶段。

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而在国际舞台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四个主要反法西斯阵营国家,已经在莫斯科发表了著名的四国家宣言。

呼吁全世界民主国家团结一致,共同打败法西斯分子。

八路军战士席地而坐,胜利即将到来!

革命热情,熊熊燃烧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八路军的战士装备极其简朴。

许多人手中的枪械。

还是上一辈用来打猎的老物件,与敌人的精良装备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老伙计”。

陪伴着战士们,一次次把敌人干趴下。

随着战事的推进,八路军利用夜色和熟悉的地形,巧设伏击。

夜幕之下,神出鬼没。

每一次成功的行动,不仅仅是对敌人的打击,更是一次次宝贵的补给。

每次最高兴的,胜利后缴获的武器。

其中,三八式步枪,因其出色的稳定性与精准度,很快在八路军中赢得了口碑,成为了战士们心中的“宝贝”。

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场景。

再现了那个动荡岁月中,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真实情景。

从延安窑洞,到战地小路。

从战士们英勇作战,到妇女儿童们全力支援。

处处可见,革命热情,熊熊燃烧。

1 阅读:780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