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太监建了一座寺庙,美到窒息:“我去了那里,觉得北京人白当了”

新Sky 2024-05-14 00:21:01

1933年,24岁的德国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来到中国。

在北平(北京旧称),她被一座偏远寺庙里的壁画深深震撼。“西山最有意思的寺庙是法海寺,这是一座不大而颇具景致的的寺庙,它以保存完好的明代壁画而受人关注,壁画在大殿的墙上,永远位于阴暗处,处于非常好的保存状态。”

赫达·莫里逊拍摄4年后,另一位英国女记者安吉拉·莱瑟姆来到中国,参观完法海寺后震惊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这幅深藏不露、迄今默默无闻的壁画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一......我敢说自己从未见过其他任何绘画能具有那么崇高和迷人的风格。”这篇名为《发现法海寺》的文章刊登在了1937年《伦敦新闻》画报上,她的高度评价和实地拍摄的照片,也引发了海外学者对法海寺的高度关注。

安吉拉·莱瑟姆拍摄当年莫里逊与莱瑟姆拍摄的殿内罗汉佛像,均在曾经动荡的年代里被摧毁,今日再无缘得见,然而幸存下来的壁画 :媲美敦煌,无一废笔。

法海寺壁画(局部)在法海寺西南山坡上,立着一座墓碑。碑文由六朝元老,明初重臣胡濙所写,而墓碑的主人,却是一名太监。李童,字彦贞,号朴菴。一生伺候了明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景帝朱祁钰五位帝王,而法海寺正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完成。

位于法海寺旁的李童墓碑明朝宦官当权,李童作为御用监太监,受几任帝王重用。他多次随朱棣北征,深入到蒙古作战。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于榆木川,李童便是护送其遗体秘密回京的亲随之一。此后他又随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并随驾出喜峰口,征讨蒙古兀良哈惕部立功;明英宗更是赐其玉带蟒龙,可谓极尽荣耀。胡濙在其碑文上写:“公重念列圣宠锡,洪恩无由补报,遂将所赐段绢银钞并罄倾己橐,易买木植颜料砖瓦,於都城之西翠微山创建梵刹一所。”说他感念皇恩,无以为报,于是将得到的赏赐和积蓄全部拿出来,集资修建一座寺庙,即后来的法海寺。

翠微山中的法海寺赫达·莫里逊拍摄但我们结合当时背景,其实不难发现李童的私心。“宫刑施之,绝人生理,老无所养,死无与殡,无罪之鬼,无人除墓草而奠怀染......”对于没有后嗣,死后也不能归葬祖坟的太监来说,寺庙就成为了他们信仰和归宿所在,他们不惜花重金建庙修寺:“假藉佛宫垂不朽”。清人龚景瀚就提到:“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也。”而法海寺无疑也是李童为自己身后寻求的归宿所在,但那时的他绝无法想到,自己的这一个决定,竟创造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的奇迹。

北京碧云寺太监于经和魏忠贤都曾花重金扩建此寺但二人均获罪未能葬于此地

北京智化寺原为太监王振的家庙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历时近5年,法海寺终于修建完成,英宗朱祁镇亲自赐名,寓意佛法广大,宛如大海。法海寺建成后第十年,65岁的李童因病去世,死后如愿藏到了法海寺旁,他也是明朝太监中少有的得以善终的一位。

殿内“李童像”(左起第一尊)如今也已被摧毁不在此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曾经辉煌的法海寺逐渐被遗忘。民国期间,荒废的法海寺一度成为士兵和乞丐的落脚点;日军占领北平时,法海寺周边松柏大量被砍;随后药师殿和天王殿又相继倒塌;殿内的雕像也遭到摧毁:“金丝楠木雕的佛像,还有罗汉造像,全砸光了。”幸运的是,大雄宝殿的壁画逃过了历史上的重重劫难,历经近600年,为今天的我们带来一场无双的视觉盛宴。

法海寺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巨大古白皮松据说已有800到10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们便是法海寺的无言守护者赫达•莫里逊拍摄法海寺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上,完整保留了十铺壁画,那是现存中国明代壁画的最高水平:“线条流畅,色彩浓丽,天衣飘动,漫笔生辉,诸如梵天肃穆,天王威武,金刚刚毅,天女妩媚,鬼子母慈祥,儿童天真,都真切生动……”

法海寺壁画(局部)推开大雄宝殿的大门,一个佛国世界就此在我们面前展开。进入大殿,映入眼帘的首先便是三幅祥云图,它们原是大殿内三世佛塑像的背景装饰。气势宏伟,层层祥云,缭绕滚动翻腾,扣人心弦。

东西山墙两壁,绘有佛众赴会图二幅。长22米(东西山墙各11米),描绘的是佛祖讲经说法、佛众菩萨赴会参禅的画面,每壁绘有一飞天、四菩萨,五方佛(东西壁合成十方佛),六观音,合计32位佛众诸神。当初18罗汉的塑像,也正是置于佛众赴会图之前。佛众赴会图(东)👇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佛众赴会图(西)👇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大殿后墙壁两侧为长14米的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描绘以帝释梵天为首的二十诸天礼佛护法的行进队伍。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东)👇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西)👇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此外,还有极为精妙绝伦的三大士图,位于大殿扇面墙后面。水月观音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不管从整体还是局部,法海寺壁画的恢弘和细腻都超乎想象。工笔重彩画大家潘杰兹先生曾说:“予平生所见古壁画甚多,尝言细密当推法海第一”。舒乙先生认为“法海寺壁画就是中国的西斯廷”:“看过法海寺的壁画之后, 第一个感觉是北京人白当了 ! 那里有顶精致、 顶豪华、 顶完整的明代大幅壁画。最美丽的存在原来就在这儿 !”

法海寺壁画(局部)以壁画中最受推崇的《水月观音》为例。水月观音的薄纱披肩:“细如蛛丝,薄如蝉翼”。而且整件披纱由无数精致的六棱花组成,用白云母勾勒,每一个花瓣又由40多根金线组成,其细微与精妙再难以复刻。

水月观音(局部)“水月观音”中所有的轮廓线均采用“沥粉堆金”的画法勾勒,每一条轮廓线都独具浮雕般的立体效果,整个画面璎珞缤纷、光华灿烂。

水月观音(局部)每个细节,都令人叹为观止。

水月观音中韦驮像

水月观音中善财童子

水月观音中金毛吼

水月观音中白鹦鹉法海寺的壁画可谓集明代工笔重彩绘画技艺之大成。77个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壁画将铁线描、钉头鼠尾描、游丝描和行云流水描结合起来,笔法丰富多变,用笔一气呵成,竟无半点描摹补涂的痕迹。

帝释梵天图(东)局部

帝释梵天图(西)局部不同于明、清壁画受到同时期水墨画的熏染,法海寺壁画继承并发展了唐、宋以来,重彩的画法,大量使用纯天然矿物质和植物颜色。工匠画师们将蓝宝石、绿松石、玛瑙、红珊瑚、白云母等原矿筛选、研磨,做出的颜料,历经百年,始终鲜艳夺目。甚至大殿内一些遭到被雨水侵蚀的地方,现在去看,颜色依旧绚烂。此外,法海寺壁画采用“叠晕烘染”的上色技巧,就是将颜料层层叠染,有些部位一种颜色,由浅到深叠晕烘染达到七层之多,极费时间精力,但出来的效果却层次分明,美得惊人。

赴会图(东)局部

普贤菩萨(局部)皇家画师们还将贴金、混金、描金、拨金等难度极高的沥粉堆金技法都用在了创作中,不仅为平面的画面增加了立体效果,流动的金色更让整个壁画显现出一般绘制材料难以逾越的色彩意蕴。"用手电筒打过去,金碧辉煌,真是不得了。”

帝释梵天图(东)局部

帝释梵天图(东)局部法海寺的壁画,是每一个饰品,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鉴。仅在菩提树天的服饰中就出现了凤舞、龙翔、牡丹、菊花、云团等近十种不同的纹样形式。

帝释梵天图(西)菩提树天

帝释梵天图(西)菩提树天(衣纹局部)

帝释梵天图(西)菩提树天(衣纹局部)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壁画上的动物,毛发根根分明,甚至狐狸耳朵上的毛细血管,也被精致地刻画了出来。(一个小彩蛋: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壁画中瑞兽的每只眼睛都宛如一只灵动的小鸟。)

帝释梵天图(西)局部

帝释梵天图(西)局部普贤座下六牙白象,只用淡墨一勾,从笔势的顿挫转折中,巧妙地表现了象体的蜷伏着的沉重厚硕的质感。

普贤菩萨(局部)赴会图中的几处花草,极不起眼,但当你放大去看,实在不输给任何一个伟大的花鸟画家,甚至你仿佛能够感受到它好像透过了积年的尘埃和阴暗的光线,散放着清香。

赴会图(西)荷花

赴会图(东)牡丹法海寺历时4年8个月完工。当时参与寺庙建筑、壁画绘制的画师工匠共有169人,其中宫廷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等15人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寺门前的《楞严经幢》上,更多的画师工匠的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中,再无人知晓。唯有这满墙精彩,向后人传递着那些伟大画家的不朽。

文殊菩萨(局部)

文殊菩萨训狮人(局部)

普贤菩萨(局部)今天如果去法海寺,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大殿北壁上有钉子的痕迹。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经落脚在那里的人,为了拉绳晾衣服所钉。而那七颗钉子却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听闻这个消息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叶浅予立刻文物局汇报情况,并提出了保护意见;没过两天,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担心壁画再出闪失,再次上报文化部;不久,文化部部长茅盾发出公函,要求一定要保护好壁画。就这样法海寺壁画在被大面积破坏之前,得到了细心的保护。

壁画上钉钉子的痕迹而在法海寺的故事里,还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吴效鲁。在那动荡的10年里,他是唯一的守庙人,凭借一己之力护住了大雄宝殿的壁画,护住了这份艺术史上的无双瑰宝。我们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境究竟是怎样的,但却可以想象得到,面对气势汹汹、拿着打砸工具的人,这位老人是何等睿智、勇敢、坚定。可以说,如果没有他,这些举世无双的壁画如今可能就荡然无存。20世纪70年代,74岁的吴效鲁去世,他没有选择回到家乡祖坟,而是留下遗愿:“活着我要看着法海寺壁画,死了你们把我埋在法海寺旁。”据说在法海寺的东北角山坡上,有一个简单的坟茔,没有墓碑,走过去甚至不知道墓主人是谁,而那便是吴效鲁的墓穴,死后他亦默默守着心爱的壁画。

帝释梵天图(东)局部

帝释梵天图(东)局部虽然图片不及实物百分之一的美。但我看着这些图片,却总忍不住红了眼眶,发自心底的想要去感谢那些历史上留名或者默默无闻的人。

感谢他们,成就了这份不朽!

0 阅读:46

新Sky

简介:喜欢请关注【新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