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在玩心跳,其实是玩心机

袁大岛 2024-06-03 21:54:01

追求刺激,享受心跳感的行为,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里,

无疑是一剂莫问后果的良药。

越来越多的盲从者开始尖叫,随着焦虑和冲动形成的波浪,思绪随之起伏不定,

他们享受痛苦,拥抱折磨,把逃避当成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消极手段,那些不断反转的社会事件,没完没了的立场陷阱,铸就了这个以纠结和愤怒为主题的精神乐园。

虽说是乐园,但没人乐在其中。

最近这些挑动人心的社会事件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是不断反转带来的舆论搅动,原本清晰可见的立场关系,到最后成了“比谁更臭”的抹黑游戏。

第二是让人们看到了这些事件所揭露的人性底线原来可以更低,更恶心,更卑鄙。

事实上,对于那些长期在社会上打拼的人,习惯了那些在阴影里窃窃私语,角落中不怀好意的行为之后,反倒是会对最近这些事情的浮出水面,表现出一种微妙的关怀态度。

我一个做门脸生意的朋友就是如此,他做门店很多年,聊到最近发生的这些社会问题时,他最担心的就是现在的一些人是不是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

他说其实做门脸生意,天天脸对脸,事对事,见过的人越多,越能知道这个社会之中为什么总会有些脏污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的,

“表面上是强调个人态度,说到底就是看不得别人好。”

我跟朋友经常讨论这样的话题,有时候他也会好奇,为什么有些事情本身已经很脏了,而人们看到的报道和那些媒体信息,似乎都有着添油加醋的行径?

是的,这些舆论臭虫不请自来,趁着你滑动手指的间隙,几秒或十几秒内,便能如病毒般渗透你的思维边界,挑动着人性中最原始的情绪——愤怒、恐惧、嫉妒。

这不仅仅是一场信息的盛宴,更是一场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打击,在这场被精细设计的必输游戏中,真相与谎言界限模糊,理性与盲从相互交织,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枚被精心设计的棋子,无意识中推动着一场场舆论风暴的肆虐。

而背后的舆论控制者,或许正躲在匿名的掩护下,冷眼旁观这场由言论推动,由数据驱动的狂欢,

然后这些真正的赢家们,看着眼前不出意料的“事实”,对这被舆论玩弄的世道,报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欣赏。

我对朋友说,这就如同你在现实中看到的那些脏污一样,

不脏,显不出他们的独特。

没有污秽,就不能吸引足够多的讨论:

人脏,事脏,

将这些人和事的内容扩大化,扭曲化的那些消息,

其实更脏。

现如今,这种信息强行充斥在互联网世界里,诸如此类扭曲且偏激的信息总能在有意无意之中出现在每个人的手机上,那些几秒或是十几秒的信息所发散出的影响力,似乎都在作出一种令人作呕的挑唆,

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刺激,玩的就是虚伪,

玩就对了。

看起来是冲动,但实际上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些冲动本身的内核,却是冷静的出奇。

我之前关注过一个号称只说实话的流量博主,他经常说一些人人皆知的大白话来抨击社会现象,有时候言辞激烈,只能靠着消声打码来遮掩那溢出屏幕的愤怒。

这个博主总是跟自己的粉丝说,自己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为你们发声,为你们振臂一呼。

但事实上,这个博主在开直播的时候,经常是聊天十分钟,带货两小时,而且他的视频植入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若是有人质疑开始质疑他的动机,那些忠诚的“实话信徒”就会站出来痛骂那些“看起来不怀好意的质疑者”,说人都要活着,带带货怎么了?

确实,人要活着,总要赚口饭钱。

但是,所谓赚口饭钱,却越赚越大。

后来,这位以说实话著称的博主开始在自己的群里卖更多的产品,直到最近的视频彻底败露出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之后,人设崩塌的下场似乎已成定局。

然后这样的博主,同样的套路,同样的前因后果,

他不是第一个这么玩的,也不是最后一个翻车的。

这种事情看得多了,人们就会发现,那些看似冲动,看似激情澎湃的言论,似乎并非纯粹出自基于本能的呼喊,或者说这套“人设外衣”也该脱下来了,讲的是令人心跳的慷慨激昂,实则玩弄的是心机之下的恶臭盘算:

玩的是心跳,看的是心机,

说是各有所“爱”,

事实上,博弈的是心态。

0 阅读:18

袁大岛

简介:用最实际的话语讲最实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