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婚姻破裂?

围晃情情 2024-03-28 10:16:37

01

人们将这种制度变成“结婚=保障”的观念植入大脑。历代女性总觉得婚姻=幸福,所以婚姻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维系,在传统的观念中,都会认为这应该是女性要去做的事情。

然而天下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先贤早有交代,现代社会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共同享受生活和人生,也都有自己各自追求事业的理想。

当生活并不需要依靠,另一个人来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那对方对于精神需求的需要就会有要求,正因为需求多了,所以很多时候,婚姻甚至是相反的,它会让你厌倦,让你疲劳,怀疑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多好,看到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整个家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去支撑的时候,对于付出多的一方只有崩溃。

可是我们又对婚姻很向往,除了繁衍的需求之外,也有爱与被爱的渴求,更有满足自己童年缺失的渴望,有几个名人的婚姻故事挺有代表性,很值得参考与借鉴一下,为什么这些人的婚姻感受各不相同。

02

第一个是郭沫若。

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毫无责任感可言,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为了革命的牺牲”,以此来衬托自己的伟大。

这不就明摆着给自己找借口推脱责任嘛!既然不想负责,又要去招惹人家,这不是又不讲道德又不负责任。

最后这四个女人,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怀恨终生。

郭沫若的十几个子女,大部分都拒绝认他做父亲,原因无外乎他也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最后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抄写死去儿子的日记,凄凉至极,无人送终,这应该是对于一个人婚姻失败,最大的惩罚。

第二个是老舍。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国读书。

老舍爱上了刘善人的女儿。可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散尽家财,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因为家道中落,去做了最下等的暗娼,和初恋无疾而终之后,老舍直到34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在民国,这个年龄应该算是大龄了,所以虽然老舍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也非常支持老舍。

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很理想了,但老舍对婚姻始终缺少热情,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也只是出于情理的愧疚,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

可见两个人的婚姻,不过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仅仅是因为觉得两个人彼此条件合适就结婚了,后来他遇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但被妻子捉住,因为道德的愧疚,他没有离婚,也没有像郭沫若那般破釜沉舟、抛家弃子。

可是对于他的内心,肯定是有不甘和遗憾的,在旁人看来,这也许算是一对不错的夫妻,可是在深入的去看这种婚姻,当事人只是凑合着维系这段关系,并没有在这段关系中获得快乐和滋养,等到“文革”来临时。

发大字报去揭发老舍的人,就是她的妻子,这件事导致老舍经不住折磨和打击,最后自沉太平湖而死。

有人说曾经见到老舍的妻子,对他言语刻薄,咬牙切齿,可是这段婚姻是双方自由的选择,没有谁强迫谁要结婚,之所以过成了这个样子,不过是因为对方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又因为各种因素,两个人因为婚姻,已经绑定在了一起,无法离婚,所以由爱生恨,觉得是对方耽误了自己的幸福。

第三个是沈从文。

乡下小子沈从文,对大家闺秀张兆和一见钟情,写了几百封可以入册的情书。

张兆和一开始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最后也慢慢被他的专情和文采打动,在胡适等大佬的撮合下,与沈从文结为连理。

但两人在婚后,因为背景太过悬殊,屡生分歧,一度分居。后经历解放后的数次清算后,两人的感情终于还是占了上风。

张回到了沈的身边,在关键问题上点醒了沈从文,让他放弃写作转行历史研究,又捐出大量娘家文物,帮助小家庭躲过了十年浩劫。

张兆和对沈从文可谓尽责,但对他的不理解,也一样持续到了人生的尽头。

直到丈夫死后,她才赫然发现两人的感情之深,于是在丈夫墓碑上镌刻了一句话:“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十六个字,浓缩了沈从文的一生。

第四个是钱锺书。

钱锺书和杨绛的故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

夫妻俩在和别人起冲突时,为了保护对方,还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

不仅跟爱好与物质无关,甚至跟名节与面子无关,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两个人也都是比较专情与负责任的人,在婚姻当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一起携手相伴一生。

虽然杨绛的晚年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可是因为这场幸福的婚姻让她创作出了《我们仨》,因为她内心有精神的力量,让她可以在92岁高龄时,完成这一部家庭著作,书中以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讲述了家庭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尤其是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世的过程和她自己的心路历程。

分析这四个人的婚姻故事,只有不讲道德,不讲责任的婚姻下场最惨,只有责任与道德却没有感情的婚姻,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但一遇到重大难关,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会互相损害而寻求自保。

杨绛与钱钟书的婚姻比较难得,可遇不可求,可是最少要追求有感情与有责任的婚姻,因为缺乏理解可以因为感情去通过沟通与包容,和对方去一起面对困难,可是缺乏感情与道德却是很难理解与包容对方的。

03

没有感情的婚姻,只有各自为营,想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道德的婚姻,更像一盘散沙,风轻轻一吹,马上就散了。

想了想自己为什么始终没有结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的恋情让人觉得缺乏安全感,觉得对方缺乏责任心,所以因为不了解而相处,因为了解而分开。

我们对于彼此的理解始终不够,所以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还可以,但谈到婚姻的问题上,就会发生很多的分歧。

比如对方觉得父母已经出了全款为自己买房了,自己刚工作不久,没有彩礼支付,我就应该不要在去要彩礼了,为了报答父母的买房之恩,要让父母跟着一起住住婚房,大家也方便彼此照顾。

这算是彼此最大的不理解,我想要的是安稳的一个家,可是这个家还没有成立,就有好多的风雨飘摇,我担心自己无法承受三代同屋的矛盾,也担心自己没有收到彩礼作为保障,自己婚后生下孩子,身体虚弱时,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办?于是这段年少的感情就果断放弃了。

后来明确了婚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时,自己就一直努力赚钱、攒钱,在这个过程中也相处过一些人,虽然遇到的人没有了这样的问题,可是也始终达不到感情和道德让人有安全感。

不是缺乏感情,只是因为条件合适,就是因为缺乏道德,对方让人感觉过于精明与自私,于是就都无疾而终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己越来越确定自己对于婚姻有需要。

需要一个人陪自己无所事事,需要一个人倾听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你摔倒的时候,依然有一扇窗为你开启,告诉你别担心,有我,还需要共同养育一个孩子长大,让自己老了之后有一个监护人可以为自己收尸。

我希望自己可以,以家庭为重,为了家庭有了铠甲,为了爱人有了归属,为了孩子有了期待,可是结婚的道路好像百转曲折的要来折磨考验我。

因为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我必须诚实的去感受相处的过程,认真的感受两个人能否继续走下去,因为知道不幸的婚姻会带来更多的困扰,所以风险大的人,始终会让我本能的屏蔽。

有结婚需求的大龄男女青年难以结婚,或许和我的想法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可总归不过是还没有遇到让自己想要结婚的人。

不过不管自己到了多大的年龄,只要自己的需求还在,就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与底线,我想总是能遇到的吧!

希望想要结婚的人,以及在婚姻中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婚姻幸福,最后也别忘了,那些没有道德的感情,就像花园埋着白骨,即使结了婚,有了子女,子女也会因为你的不道德,没责任心而唾弃你,人在做,天在看,周围的人也会因为你的所作所为,给予相应的回馈。

人能求得阖家安康,含笑九泉,这是极大的福报啊,追求大的福报,就要自己做人做事讲道德,讲良心,讲感情,因果循环,你自己做到位了,得到的才能配位。

0 阅读:0

围晃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