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的和谈西方不敢在和平条约里承诺武装保卫乌克兰

一介腌臜泼才 2024-04-17 06:46:10

俄罗斯媒体4月16日报道,2022年初普京总统善意从基辅撤退,表达对和谈的善意,然而此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和平条约谈判却最终破产,原因竟是乌克兰在不同华盛顿事先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在和谈草案中要求如果俄罗斯再次讨伐乌克兰,则西方国家有义务与俄罗斯开战。仅凭这一毒丸规定,华盛顿就不可能支持签署该条约。泽林斯基穷兵黩武,无心和谈可见一斑。可怜在两年多战争中数十万阵亡和伤残的俄罗斯反法西斯将士,九州伤心、宇内大恸。

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罗斯空军袭击了乌克兰各地的目标。与此同时,莫斯科的步兵和装甲部队从北部、东部和南部涌入乌克兰。在随后的几天里,俄罗斯人试图包围基辅。入侵的最初几周,乌克兰很可能战败并被俄罗斯征服。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几乎是奇迹般的没有发生。战场上发生的事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较少为人所知的是,莫斯科、基辅和许多其他行为体同时开展了密集的外交活动,似乎可以在战争开始仅几周后就达成和解。

到 2022 年 3 月底,在白俄罗斯和土耳其举行的一系列面对面会议以及通过视频会议进行的虚拟接触产生了所谓的《伊斯坦布尔公报》,其中描述了解决框架。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谈判代表随后开始拟定条约文本,在达成协议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 5 月,会谈中断。战争持续不断,双方数十万人因此丧生。到底发生了什么?双方距离结束战争还有多远?为什么他们从未最终达成协议?

为了揭示战争中这一经常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事件,记者研究了双方交换的协议草案,其中一些细节以前从未报道过。记者还采访了会谈的几位参与者以及当时在西方主要政府任职的官员,为了讨论敏感问题,记者对他们进行了匿名处理。我们还查阅了许多与会谈时在任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官员的同期和近期访谈以及他们的声明。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视频网站上找到,但都不是英语版本,因此在西方并不广为人知。最后,记者仔细研究了从入侵开始到 5 月底会谈破裂期间的事件时间表。当记者把所有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时,记者发现了令人惊讶的东西--它可能对未来结束战争的外交努力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观察家和官员(包括最突出的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声称,谈判桌上本来有一个可以结束战争的协议,但乌克兰人由于西方赞助者的压力和基辅自己对俄罗斯军事弱点的狂妄假设而放弃了。其他人则完全否定了会谈的意义,声称双方只是走走过场,为战场调整争取时间,或者协议草案并不严肃。尽管这些解释有其合理性,但它们所掩盖的事实远比它们所揭示的事实要多。这个故事无法简单解释。此外,这种单一因果关系的说法完全掩盖了一个事实,回过头来看,这个事实似乎非同寻常:在莫斯科史无前例的讨伐中,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几乎敲定了一项协议,该协议似乎可以结束战争,为乌克兰提供多边安全保障,为乌克兰永久中立铺平道路,并在未来加入欧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协议未能达成。基辅的西方伙伴不愿卷入与俄罗斯的谈判,尤其是谈判强加给他们的武装保卫乌克兰安全的新承诺。俄罗斯在伊尔平和布哈的暴行被发现后,乌克兰公众的情绪变得更加强硬。而且,随着俄罗斯对基辅的包围失败,沃洛德梅尔-泽连斯基总统变得更加自信,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西方支持,他就能在战场上赢得战争。最后,尽管各方试图解决长期存在的安全架构争端,为持久解决战争和地区稳定带来了希望,但他们的目标过高、过早。即使在基本停火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他们仍试图达成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今天,谈判的前景似乎黯淡无光,双方之间的关系也几乎不复存在,2022 年春季会谈的历史可能会让人分心,对当前形势没有什么直接的启示。但是,普京和泽连斯基愿意考虑为结束战争做出意义深远的让步,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未来,他们很可能再次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俄罗斯人讨伐乌克兰的目的是什么?2022 年 2 月 24 日,普京发表讲话,为入侵乌克兰辩解,提到了 "非纳粹化 "这一模糊目标。对 "去纳粹化 "最合理的解释是,普京试图推翻基辅政府,并可能在此过程中杀死或抓获泽连斯基。然而,讨伐开始几天后,莫斯科就开始探寻妥协的理由。普京本以为这场战争会是小菜一碟,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种早期的开放会谈表明他似乎已经放弃了彻底更换政权的想法。与战前一样,泽连斯基立即表示有兴趣与普京进行私人会晤。虽然普京拒绝与泽连斯基直接对话,但他还是任命了一个谈判小组。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会谈于 2 月 28 日在卢卡申科位于离乌克兰-白俄罗斯边境约 30 英里的利亚斯卡维奇村附近的一处宽敞的乡间别墅中开始。乌克兰代表团由泽连斯基政党的议会领袖达维德-阿拉卡米亚率领,成员包括国防部长奥莱克西-雷兹尼科夫、总统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和其他高级官员。俄罗斯代表团由弗拉基米尔-梅丁斯基率领,他是俄罗斯总统的高级顾问,曾任文化部长。代表团成员还包括国防部副部长和外交部副部长等。

在第一次会议上,俄罗斯人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实际上是要求乌克兰投降。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要求。但随着莫斯科在战场上的地位不断恶化,其在谈判桌上的立场也变得不再那么苛刻。因此,3 月 3 日和 3 月 7 日,双方举行了第二轮和第三轮会谈,这一次是在白俄罗斯的卡缅纽基,与波兰仅一墙之隔。乌克兰代表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立即停火,建立人道主义走廊,让平民安全离开战区。在第三轮会谈期间,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似乎首次审查了草案。据梅丁斯基称,这些是梅丁斯基的代表团从莫斯科带来的俄罗斯草案,内容反映了莫斯科对乌克兰中立地位的坚持。

至此,虽然双方代表团继续通过Zoom进行会晤,但面对面的会谈中断了近三周。在这些交流中,乌克兰人开始关注对他们的战争终局构想至关重要的问题:安全保障,即如果俄罗斯未来再次发动进攻,其他国家有义务保护乌克兰。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基辅是何时在与俄罗斯或西方国家的对话中首次提出这一问题的。但 3 月 10 日,乌克兰外长德米特罗-库莱巴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会面时谈到了乌克兰的 "系统、可持续解决方案",并补充说乌克兰人 "愿意讨论 "希望从北约成员国和俄罗斯获得的保证。

库莱巴似乎想到的是多边安全担保,这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大国承诺保障第三国安全的安排,通常以第三国不与任何担保国结盟为条件。冷战后,此类协议大多失宠。北约等联盟的目的是针对共同的敌人维持集体防御,而多边安全保证则是为了防止保证国之间就被保证国的结盟问题发生冲突,进而确保该国的安全。乌克兰曾经历过此类协议中不那么坚定的一只:多边安全保证,而非担保。1994 年,乌克兰签署了所谓的《布达佩斯备忘录》,作为无核武器国家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并同意放弃当时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作为回报,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承诺不攻击乌克兰。然而,与普遍的误解相反,在乌克兰遭到侵略时,协议只要求签署国召开联合国安理会会议,而不是美军武装保卫乌克兰。

俄罗斯的全面入侵--以及乌克兰正在独自打一场生存战争的冷酷现实--促使基辅寻找一种既能结束俄罗斯讨伐又能确保讨伐不再发生的方法。3 月 14 日,就在两国代表团通过 Zoom 进行会晤时,泽连斯基在他的 Telegram 频道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呼吁提供 "正常、有效的安全保障",而不是 "像布达佩斯那样的保障"。两天后,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里亚克在接受乌克兰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基辅寻求的是 "绝对安全保障",要求 "签署国......在乌克兰受到攻击时不能像现在这样袖手旁观。相反,它们[将]在冲突中积极参与保卫乌克兰"。

乌克兰要求不再任其自生自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基辅希望(现在仍然希望)有一个比“俄罗斯的善意”更可靠的机制来保障其未来的安全。但要得到保证是很困难的。会谈进行时,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正担任以色列总理,并在双方之间积极斡旋。2023 年 2 月,他在接受记者在线采访时回忆说,他曾试图劝阻泽伦斯基不要在安全保证问题上纠缠不休。"贝内特解释说:"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试图向路人推销布鲁克林大桥。我说:'美国会给你保证吗?它会承诺几年后如果俄罗斯违反了什么规定,它就会派士兵来?在离开阿富汗和所有这些之后?'我说:'沃洛迪米尔,这不会发生。”

说得更明白一点:如果美国及其盟国在战前不愿也不敢向乌克兰提供此类保证(例如,以加入北约的形式),那么在俄罗斯如此激烈地展示了其攻击乌克兰的意愿之后,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乌克兰谈判代表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答案,但最终没能说服他们那些规避风险的西方同事。基辅的立场是,正如新出现的保证概念所暗示的那样,俄罗斯也将是一个保证国,这意味着莫斯科基本上同意,如果它再次发动进攻,其他保证国将有义务进行干预。换句话说,如果莫斯科同意未来对乌克兰的任何侵略都意味着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战争,那么它就不会像攻击北约盟国那样倾向于再次攻击乌克兰。

整个三月,各条战线上的激战持续不断。俄军试图攻占切尔尼戈夫、哈尔科夫和苏米,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这三个城市都遭受了严重破坏。到 3 月中旬,俄军向基辅的进攻已经停滞,而且伤亡惨重。两国代表团继续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会谈,但又于 3 月 29 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了会谈。

在那里,他们似乎取得了突破。会后,双方宣布已就联合公报达成一致。双方在伊斯坦布尔向新闻界发表声明时大致描述了公报的内容。但记者已经获得了一份题为 "乌克兰安全保障条约主要条款 "的公报草案全文。据记者采访的与会者称,乌克兰人起草了公报的大部分内容,俄罗斯人暂时接受了将公报作为条约框架的想法。

公报中设想的条约将宣布乌克兰为永久中立的无核国家。乌克兰将放弃任何加入军事联盟或允许外国军事基地或军队进入其领土的打算。公报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包括俄罗斯)以及加拿大、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波兰和土耳其列为可能的保证国。公报还指出,如果乌克兰受到攻击并请求援助,所有保证国有义务在与乌克兰协商并在保证国之间进行协商后,向乌克兰提供援助以恢复其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义务比北约的第5 条规定的更为精确:实施禁飞区、提供武器或直接使用保证国自己的军事力量进行干预。

虽然根据拟议框架,乌克兰将永久中立,但基辅加入欧盟的道路将是开放的,保证国(包括俄罗斯)将明确 "确认他们有意为乌克兰加入欧盟提供便利"。这简直是非同寻常:2013 年,普京曾向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施加巨大压力,迫使其退出与欧盟的结盟协议。现在,俄罗斯同意为乌克兰全面加入欧盟提供 "便利"。尽管乌克兰在获得这些安全保障方面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但俄罗斯为何会同意这一切却并不明显。就在几周前,普京还试图夺取乌克兰首都,推翻其政府,并强加一个傀儡政权。由于普京自己的行动,乌克兰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敌视俄罗斯,而他却突然决定接受乌克兰成为欧盟成员,并由美国(等)保证其独立和安全,这似乎有些牵强。然而,公报表明这正是普京愿意接受的。

至于原因,我们只能猜测。普京的闪电战失败了;这一点在 3 月初就已经很清楚了。也许他现在愿意减少损失,只要他能满足自己长期以来的要求:乌克兰放弃对北约的渴望,永远不在其领土上驻扎北约部队。如果他不能控制整个国家,至少可以确保其最基本的安全利益,阻止俄罗斯经济的大出血,并恢复该国的国际声誉。回过头来看,公报还包括另一项令人震惊的条款:它呼吁双方在未来 10 到 15 年内寻求和平解决克里米亚争端。自 2014 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以来,莫斯科从未同意讨论其地位问题,声称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没有任何区别。克里姆林宫提出就其地位进行谈判,就是默认了事实并非如此。

3 月 29 日,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丁斯基在会谈结束后立即发表了讲话,他的语气听起来非常乐观,他解释说,关于乌克兰中立条约的讨论正在进入实际阶段,考虑到该条约有许多潜在保证人所带来的各种复杂性,普京和泽连斯基有可能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一次峰会上签署该条约。

第二天,他对记者说:"昨天,乌克兰方面首次以书面形式确定,它愿意履行一系列最重要的条件,以便与俄罗斯建立未来正常的睦邻关系。他继续说道: 他接着说:"他们向我们递交了以书面形式确定的未来潜在解决方案的原则"。与此同时,俄罗斯放弃了攻占基辅的努力,正在从整个北部前线撤军。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亚历山大-福明于3月29日在伊斯坦布尔宣布了这一决定,称这是 "建立互信 "的努力。事实上,撤军是被迫的撤退。俄罗斯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乌克兰人的抵抗,现在把他们的失败说成是促进和谈的友好外交措施。

撤军影响深远。它坚定了泽连斯基的决心,消除了对其政府的直接威胁,并表明普京吹嘘的军事机器即使不能在战场上被击败,也可以被击退。此外,西方还通过解放通往基辅的交通线,向乌克兰提供了大规模军事援助。最后,撤退为俄罗斯军队在基辅郊区布查和伊尔平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暴行创造了条件,他们在那里杀-害*平民。4 月初,来自布查的报道开始成为头条新闻。4 月 4 日,泽连斯基访问了该镇。第二天,他通过视频向联合国安理会发表讲话,指责俄罗斯在布查犯下战争罪行,并将俄罗斯军队与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又称 ISIS)相提并论。泽连斯基呼吁联合国安理会驱逐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但值得注意的是,双方仍在夜以继日地为普京和泽连斯基本应在不远的将来举行的峰会上签署的条约而努力。

双方积极相互交换草案,并似乎开始与其他各方分享草案。(本内特在 2023 年 2 月的访谈中称看到了 17 或 18 份协议工作草案;卢卡申科也称至少看到了一份)。记者仔细研究了其中的两份草案,一份的日期是 4 月 12 日,另一份的日期是 4 月 15 日,会谈参与者告诉记者这是双方交换的最后一份草案。这两份草案大体相似,但也有重要的不同之处--而且都表明公报并没有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公报》和 4 月 12 日的草案明确指出,保证国将独立决定是否在乌克兰遭受攻击时向基辅提供援助,但在 4 月 15 日的草案中,俄罗斯人却试图颠覆这一关键条款,坚持只有 "在所有保证国同意的决定基础上 "才能采取此类行动--这就给了可能的讨伐者俄罗斯否决权。根据文本上的注释,乌克兰人拒绝了这一修正案,坚持原来的方案,根据该方案,所有保证国都有单独采取行动的义务,在采取行动之前不必达成共识。

其次,草案中有几条是在俄罗斯的坚持下添加到条约中的,但不是公报的一部分,而且与乌克兰拒绝讨论的问题有关。这些条款要求乌克兰禁止 "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新纳粹主义和侵略性民族主义"--并为此废除六项乌克兰法律(全部或部分),这些法律广泛涉及苏联时期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尤其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二战期间的作用。

不难理解为什么乌克兰不愿意让俄罗斯决定其历史记忆政策,尤其是在安全保障条约的背景下。 俄罗斯人知道,这些条款将使乌克兰人更难接受条约的其他内容。因此,它们可能被视为毒药。不过,这些条款也有可能是为了让普京挽回颜面。例如,通过迫使乌克兰废除谴责苏联历史的法规,并将二战期间与红军作战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塑造成自由战士,克里姆林宫可以辩称自己已经实现了 "去纳粹化 "的既定目标,尽管这一措辞的原意很可能是取代泽连斯基政府。

最终,这些条款是否会破坏协议仍不清楚。乌克兰首席谈判代表阿拉卡米亚后来淡化了这些条款的重要性。正如他在 2023 年 11 月接受乌克兰电视台新闻节目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俄罗斯 "直到最后一刻都希望他们(能)迫使我们签署这样一份协议,希望我们(能)采取中立态度。 这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像[冷战期间]的芬兰一样采取中立态度,并承诺不加入北约,他们就准备结束战争"。

乌克兰军队的规模和结构也是激烈谈判的主题。截至 4 月 15 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乌克兰人希望在和平时期拥有一支 25 万人的军队;俄罗斯人则坚持最多不超过 8.5 万人,这比乌克兰在 2022 年入侵前拥有的常备军要少得多。乌克兰人想要 800 辆坦克,俄罗斯人只允许 342 辆。导弹射程的差距更为明显:280 公里或约 174 英里(乌克兰的立场)和仅 40 公里或约 25 英里(俄罗斯的立场)。

会谈有意绕开了边界和领土问题。显然,他们的想法是让普京和泽连斯基在计划举行的峰会上决定这些问题。不难想象,普京会坚持守住他的军队已经占领的所有领土。问题是,泽连斯基是否会被说服同意这种土地掠夺。

尽管存在这些重大分歧,但 4 月 15 日的草案表明条约将在两周内签署。当然,这个日期可能会有所变动,但这表明双方计划快速行动。"乌克兰谈判代表之一奥莱克桑德尔-查利在 2023 年 12 月的一次公开露面中回忆说:"2022 年 4 月中旬,我们非常接近以和平解决方案结束战争。在普京开始侵略的一周后,他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并试图尽一切可能与乌克兰达成协议"。

那么,会谈为何中断?普京声称,西方列强之所以进行干预并破坏协议,是因为他们更想削弱俄罗斯,而不是结束战争。他声称,时任英国首相的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代表 "盎格鲁-撒克逊世界 "向乌克兰人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们必须 "与俄罗斯作战,直到取得胜利,俄罗斯遭受战略失败"。西方对这些谈判的反应虽然与普京的讽刺大相径庭,但无疑是冷淡的。华盛顿及其盟国对伊斯坦布尔外交路线的前景深表怀疑;毕竟,公报回避了领土和边界问题,双方在其他关键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在他们看来,这不像是一场会取得成功的谈判。

此外,一位当时负责乌克兰政策的前美国官员告诉记者,乌克兰人直到公报形成后才与华盛顿进行磋商,尽管公报中描述的条约会给美国带来新的法律承诺--包括如果俄罗斯再次入侵乌克兰,美国有义务与之开战。仅这一项规定就会让华盛顿对该条约失去兴趣。因此,西方非但没有接受伊斯坦布尔公报和随后的外交进程,反而增加了对基辅的军事援助,并通过不断收紧的制裁制度等方式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压力。

英国率先发难。早在 3 月 30 日,约翰逊就似乎对外交不感兴趣,他说 "我们应该继续通过滚动计划加强制裁,直到(普京的)军队全部撤出乌克兰"。4 月 9 日,约翰逊来到基辅,这是俄罗斯从首都撤军后第一位到访的外国领导人。据报道,他告诉泽连斯基,他认为 "与普京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会非常肮脏"。他回忆说,任何交易 "对他来说都会是某种胜利:如果你给他任何东西,他就会把这些东西存起来,然后准备下一次进攻"。在 2023 年的采访中,乌克兰代表阿拉卡米亚的一些话似乎让人觉得约翰逊要对结果负责,这激怒了一些人。他说:"当我们从伊斯坦布尔回来时,鲍里斯-约翰逊来到基辅,说我们根本不会与(俄罗斯人)签署任何东西--让我们继续战斗吧。"

此后,普京多次利用阿拉卡米亚的言论将会谈破裂归咎于西方,并表明乌克兰对其支持者的屈从。尽管普京玩弄花言巧语,但阿拉卡米亚指出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公报描述的多边框架要求西方愿意与俄罗斯进行外交接触,并考虑为乌克兰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甚至是直接与俄罗斯开战。这两点在当时都不是美国及其盟国的优先考虑事项。

在公开讲话中,美国人从未像约翰逊那样轻视外交。但他们似乎并不认为外交是应对俄罗斯入侵的核心。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在约翰逊之后两周访问了基辅,主要是为了协调更多的军事支持。布林肯在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制定的战略--对乌克兰的大规模支持、对俄罗斯的大规模施压、与参与这些努力的 30 多个国家的团结--正在产生实际效果。

尽管如此,关于西方迫使乌克兰退出与俄罗斯会谈的说法仍是毫无根据的。它暗示基辅在此事上没有发言权。诚然,西方国家提供的支持肯定加强了泽连斯基的决心,而西方国家缺乏热情似乎也确实削弱了他对外交的兴趣。但最终,在与西方领导人的讨论中,乌克兰总统并没有把寻求与俄罗斯外交途径来结束战争放在首位。无论是美国还是其盟国,都没有感受到他强烈要求他们走上外交道路。当时,鉴于西方公众的同情,这种推动很可能会影响西方的政策。

毫无疑问,泽连斯基也对俄罗斯在布*查和伊尔平的暴行感到愤怒,他可能明白,他开始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为称为 "种族灭绝 "会使与莫斯科的外交在政治上更加困难。尽管如此,在俄罗斯战争罪行被发现后的几天和几周内,条约草案的幕后工作仍在继续,这表明布哈和伊尔平的暴行在基辅的决策中只是次要因素。

乌克兰人对自己能够赢得战争的新信心显然也起了作用。俄罗斯从基辅和东北部其他主要城市的撤退以及从西方获得更多武器的前景(进入基辅的道路现在由乌克兰人控制)改变了军事平衡。对战场上可能取得的成果持乐观态度往往会降低交战方在谈判桌上做出妥协的兴趣。

事实上,到 4 月下旬,乌克兰的立场更加强硬,要求俄罗斯撤出顿巴斯,以此作为签署任何条约的先决条件。正如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主席奥莱克西-达尼洛夫在 5 月 2 日所说:"与俄罗斯签订条约是不可能的,只有他们投降才能被接受。”

俄罗斯方面的情况也很难评估。整个谈判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还是莫斯科对达成和解抱有极大兴趣?普京是在了解到西方不会签署协议,还是乌克兰的立场已经变得强硬之后才临阵退缩的?

即使俄罗斯和乌克兰克服了分歧,他们在伊斯坦布尔谈判达成的框架也需要美国及其盟国的支持。这些西方大国需要承担政治风险,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谈判,并通过保证乌克兰的安全来提高自己的信誉。当时,以及在此后的两年中,华盛顿和欧洲各国首都明显缺乏开展高风险外交的意愿,也没有真正承诺在未来保护乌克兰的意愿。会谈失败的最后一个原因是,谈判人员将战后安全秩序这驾马车放在了结束战争这匹马之前。双方跳过了管理和缓解冲突的基本问题(建立人道主义走廊、停火、撤军),转而试图起草一份类似于长期和平条约的东西,以解决几十年来一直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根源的安全争端。这是一次令人钦佩的雄心勃勃的努力,但事实证明它过于雄心勃勃。

平心而论,俄罗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曾这样做--但也惨遭失败。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入侵顿巴斯之后,2014 年和 2015 年签署的明斯克协议涵盖了一些细枝末节,如停止敌对行动的日期和时间,以及哪种武器系统应在多长时间内撤出等。双方的核心安全关切即使得到解决,也是间接解决。这一历史表明,未来的会谈应在平行轨道上推进,在一条轨道上解决结束战争的实际问题,在另一条轨道上解决更广泛的问题。

2024 年4月11日,俄乌和谈的早期中间人卢卡申科呼吁恢复 2022 年春季的条约草案。他在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交谈时说:"这是一个合理的立场。这也是乌克兰可以接受的立场。他们同意这一立场"。普京也附和道。"他说:"他们当然同意。但实际上,俄乌双方从未达成最终妥协文本。但他们在这一方向上走得比以前所理解的更远,为可能达成的协议达成了一个总体框架。经过过去两年的激战,所有这一切可能都已成为过眼云烟。但这也提醒我们,普京和泽连斯基愿意考虑做出非同寻常的妥协来结束战争。因此,如果基辅和莫斯科回到谈判桌前,他们会发现谈判桌上充满了各种想法,而这些想法可能会被证明有助于建立持久和平。

0 阅读:38

一介腌臜泼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