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调研行·活力江西丨半径6公里,抵达、再出发!

人民网 2024-06-05 19:15:25

航拍镜头下的姚湾综合码头。该码头是全国一次性批复泊位最多、岸线最长的内河港口码头,为南昌腹地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有效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5月30日早上7点,从上海宝山码头发出的钢卷顺利抵达江西省南昌县姚湾综合码头,吊机司机万磊戴上安全帽,登上了离地35米高的吊机驾驶室,开始一天的吊装作业。

“今天要装完1100吨钢卷,厂家那边等着用。”万磊一边操作手柄,一边透过驾驶室的透明玻璃向下观察。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一圈钢卷便从船舱里抬起,随后降落在货车上。

“相较于陆运,水运的成本更低。南昌县汽车产业所需的钢材都是经过这个码头运抵。”南昌水投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斌鹏告诉记者,姚湾综合码头装卸货物以矿石、钢材等散杂货为主,最忙的时候8台吊机同时工作。

上午11点半,地面工作人员双手五指伸开,在额前交叉。“这是结束指令。”李斌鹏介绍说。

伴随着吊机的关闭声,万磊缓缓从驾驶室里走出来。与此同时,最后一辆货车也从码头出发,将钢卷运往10公里外的小蓝经开区。

“货到了,开门。”11点55分,一辆辆货车驶入位于小蓝经开区的南昌宝江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待车辆停稳后,整车的钢卷被依次卸下,送往生产车间。

“我们主要是将这些钢卷裁剪成所需要的规格,然后进行打包,运往江铃汽车厂,交由他们进行汽车外壳部件的制作。”南昌宝江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仓库有一批货正准备发车。

跟随物流车的“步伐”,大约行驶2公里,记者来到了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富山工厂。

在偌大的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翻转挥舞、AGV小车来回穿梭,各条生产线运行井然有序。一会儿的功夫,一块块钢板就“变身”成为车门、车引擎盖、车框……“经过‘冲焊涂总’四道工序后,一辆车的外壳就生产完成了。”江铃汽车富山工厂党委副书记余丽华介绍说。

“从车身的标签就可以区分是出口到哪个国家,整车下线后,我们将通过南昌国际陆港运往上海或者广州,再经海运发往各个国家。”余丽华说,目前出口主要以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家居多。

南昌国际陆港一派繁忙景象。目前,该国际陆港已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5月31日15点30分,在距离江铃汽车富山工厂6公里外的南昌国际陆港,一声汽笛划破天际,满载28个江铃汽车整车集装箱的列车缓缓驶出,“由陆转海”,去往遥远的沙特达曼。沿着铁路线,越来越多“江西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果以姚湾综合码头和南昌国际陆港为中心画一个圆,那么在这半径6公里之内,南昌县就可以实现水路、陆路的无缝对接。”南昌县县长贾彧超介绍道,“两港的建设,将助力南昌县从内陆腹地成为开放前沿,牵手世界,迸发发展新活力。”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