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就错,黄埔军校的“埔”其实不读pǔ,最初的正确读音是啥?

文学一浅阁 2024-05-29 19:56:53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某些字词由于方言或者某些人物的关系读错了,后面的人跟着将错就错,于是读音也就跟着变了。今天我们来聊聊黄埔军校的“埔”字,现在的读法为pǔ,事实上这是将错就错形成的,那么最初的正确读音是啥,表示什么意思了,今天来了解下。

一、“埔”字怎么解释

1.河边的沙洲。

2.表地名。组词:大埔,在广东。

二、“埔”的字形演变

“埔”由“土”和“甫”两部分组成。左边为土,不必说。右边为“甫”,最初的字体中,上面为“屮”,指草木,下面为“田”,整体来说就是田里长了新苗,为“圃”的本字。后面本义又变了,“甫”还指古代的美男子。金文时,“屮”开始偏斜,到了小篆时“屮”变长,下部“田”变大。又经过再次演变、简化,成了“甫”字。于是“埔”也就是诞生了。

三、“埔”字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兰防即事 其一

[清]董正官

兰山一路重巡边,轻坐篮舆便往旋。溪阔渡舠仍足涉,埔平行犊有车牵。

竹围茅屋疏村落,柘厂砻房小懋迁。无数荒坪沙压断,稽今失垦又年年。

篮舆,古代人乘坐的类似轿子的交通工具。渡舠,渡舟。柘厂砻房,指小磨坊。全诗大意为:从兰山一路重新巡视边防,轻轻坐在篮舆上便来回奔走。溪水广阔足以渡船,不过我依旧用脚淌水而过。河边沙地平坦,小牛犊奔走,又有车跟上。远处村落稀疏,在一处竹林茂盛处,围着一座茅草屋,旁边还有小磨坊。再远处,到处是荒凉的沙滩,这个地方如今又无人开垦,一年又一年。

本诗作者董正官,字钧伯,又字训之,清朝道光进士,云南太和(今云南大理)人。题目为兰防即事,意为巡视兰山一带的边防记录的所见所感。诗人先叙事,通过坐篮舆、涉水行,牛犊牵车等场景,写了自己巡防时的悠然闲情;然后以疏村、茅屋、磨坊、荒坪、荒田,写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困苦,借景抒情,通过战乱致良田无人耕种,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黄埔”最初该怎么读?

最初读音:huáng bù

同音字:黄 布

埔部首:土

埔结构:左右结构

事实上,最初“埔”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bù”,用于表示河边沙洲,以及地名。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建立后,读牌匾时直接认错成“黄浦”,于是就读成了“huáng pǔ”了。下面的人又不好提醒,于是跟着这么叫,导致全国人民将错就错,新华字典收录后,就多了一个音pǔ,于是“黄埔”就这么来了,这是唯一读“pǔ”的词语。

五、结语

汉字的发展,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进程。一字一故事,了解它的演变过程,字形字音字义变化,传承中华文化,义不容辞。

0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