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正在家看电视的萧劲光,勃然大怒:把海军负责人给我叫来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6-19 09:48:07

1987年,一个宁静的夜晚。

萧劲光将军,坐在家中的电视机前。

专注地观,看着新闻节目。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和军队深深的关切与期待。

突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海军发言人的画面。

正在接受采访,谈论着海军的未来发展。

“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近海防御,航母等大型战舰的研制并不是当前的重点。”

海军发言人的话语,如同冷水浇头。

让萧劲光将军的眉头紧锁。

他深知,航母作为现代海军的核心力量。

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实现远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简直荒唐!”

萧劲光将军,愤怒地拍打着桌子。

声音中充满了不满与失望。

他立即拿起电话,拨通了海军总部的号码。

语气坚定地说:

“把海军现任负责人刘华清给我叫来,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谈。”

电话那头,传来了迅速而坚定的回应:

“是,我立刻通知刘华清将军前来。”

挂断电话后,萧劲光将军依然无法平息内心的怒火。

他知道,这次谈话,将是对海军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讨论。

也是对国家海洋战略,的一次深刻反思。

海军建设薪火相传

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上。

萧劲光和刘华清,无疑是两位杰出的军事领导者。

他们不仅在海军建设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和项目,推动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

1950年1月。

根据毛主席建议,萧劲光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海军司令员。

他负责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

包括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个航空兵师、第一个驱逐舰大队和第一个驱潜舰大队。

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海上防御体系。

萧劲光兼任第一所海军学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校长。

并在短时间内,创办了10所正规海军院校和6所预备军校。

为海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萧劲光的领导下。

海军研制出了我国第一艘驱逐舰、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艘航天测量船等关键装备。

奠定了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基础。

他主持制定了,海军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政策法规和条令条例。

为海军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后来,刘华清接过了建设现代化海军的重担。

他深知航母对于海军的重要性,他积极推动航母的研制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从澳大利亚,购买了墨尔本号航母进行研究。

并从乌克兰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进行改造。

最终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海洋战略的调整,刘华清积极推动海军战略转型。

他强调要加强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提升海军在全球范围内的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能力。

现实困难

在1987年的一个春日午后。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海军总部的会议室里。

“华清啊,你对这份报告有什么看法?”

萧劲光率先打破了沉默。

刘华清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司令员,这份报告我仔细研究过了。建造航母确实是我们海军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眼前的困难也确实不少。”

萧劲光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技术方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刘华清说。

“航母作为海上移动机场,其设计和建造技术极为复杂。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还相当薄弱,需要引进和消化大量的先进技术。”

萧劲光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确实,技术是我们的一大短板。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加大投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攻克这个难关。”

刘华清接着说道:

“除了技术,配套设施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航母不是孤立的作战平台,它需要一套完整的配套设施来支持其作战。包括舰载机、护航舰艇、补给舰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研发和建造工作。”

萧劲光沉思片刻,说道:

“配套设施的建设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我们可以先从舰载机的研发入手,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航母作战体系。”

刘华清点头称是,又继续说道:

“还有海军水平的问题。航母的作战需要高素质的海军人才来支撑。我们目前的海军人才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航母作战的需求。”

萧劲光叹了口气,道:

“是啊,人才问题一直是我们海军的软肋。但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可以加大海军院校的建设力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海军人才。”

刘华清补充道:

“除了院校教育,我们还需要加强实战训练。只有通过实战训练,才能真正提升海军的作战能力。”

若干年后,在辽阔的蓝色国土上。

一艘巨舰如巨龙般破浪前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海洋梦想与骄傲。

“辽宁号”航空母舰来历非凡。

这艘母舰,原先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该航母。

由于乌克兰经济困难。

该航母的建造被迫中断,成为了一艘废弃的船只。

1999年,中国购买了该航母。

并开始了漫长的改造之路。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被交付给大连造船厂进行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

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满了荆棘和险阻,甚至于在有些时候,甚至根本没有一条所谓的“路”。

中国的航母研发之路,便是如此。

西方对于中国的技术封锁,从未有一刻松懈过。

针对我国在海上航空母舰技术的短板,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去针对。

首先,就拿技术上的最大问题来说。

就是航母拦索技术的难题。

没有这根拦索,飞机就无法正常起落,航母便形同虚设。

于是,我国便开始广泛寻求国内钢铁和绳索企业的帮助。

希望能够找到能够制造航母阻拦索的企业。

这一过程中。

巨力索具,这家企业被发现具备相关制造能力。

技术突破:经过研发与测试,巨力索具成功制造出了符合航母使用要求的阻拦索。

并在短短四个月内,完成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

这一技术的突破,为中国航母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0 阅读:0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