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奥本海默》中的麦卡锡主义到美国反华裔“中国行动计划”

爱想问题的猫 2023-08-17 18:16:49

由环球影业出品,耗资约1亿美元,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新片《奥本海默》中国内地定档8月30日。 《奥本海默》改编自KaiBird和MartinJ.Sherwin所著书籍《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与悲》,原著曾获2005年普利策传记文学奖。电影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是一部二战传记片。

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后好评如潮。电影中奥本海默遭受政治迫害的故事同样也引人关注。

奥本海默与共产主义有着多重联系,因为他的兄弟弗兰克和妻子基蒂(艾米莉·布朗特饰)此前都曾参与过共产党的活动。 正如影片所描绘的那样,奥本海默为许多进步事业捐款,包括为西班牙内战中的共和事业举办筹款活动。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奥本海默与他的情妇让·塔特洛克(弗洛伦斯·皮尤饰)的关系,即使在与基蒂结婚后,他仍然与情妇保持着浪漫关系。 她已被确认为共产党员,因此,奥本海默在获得安全许可后被迫与她断绝关系,以免受到怀疑。 真正的塔特洛克也自杀了,因为她患有临床抑郁症,尽管电影直接描述了这是她对奥本海默离开她感到绝望的结果。

1950年代麦卡锡主义开始泛滥,罗伯特·奥本海默受到的怀疑越来越多。奥本海默在 1953 年安全审查听证会上,因为他与共产党的关系加上反对制造氢弹,使法庭相信他对国家的忠诚度值得怀疑,因此,他的安全许可被撤销。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对他的审查进行抗议,认为他是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

麦卡锡主义是指1950年至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的人。

从1950年初麦卡锡主义开始泛滥,到1954年底彻底破产的前后五年里,它的影响波及美国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主义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也成为政治迫害的同义词。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响仍然可见。

在“麦卡锡主义”最为猖獗的时期,中美关系正处于冷战寒冰的封冻之下。在“麦卡锡主义”的影响下,“反共”成了美国的主流选择。麦卡锡在中国问题上的发难,导致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几届美国政府一直采取非常僵硬的东亚政策,谁也不敢主动提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接触。

麦卡锡主义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上保守及排外团体的广泛的政治同盟,没有谁能逃脱他们的攻击。即使是信奉学术自由的学术界也难以抵制麦卡锡主义的影响。

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不仅被非法传讯,不准寄钱给大洋彼岸的亲人,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被驱逐甚至遭暗杀。

在美国工作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也因被指责在战时参加了美国共产党的活动,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传讯。此后,钱学森多次发现他的私人信件被拆,住宅电话被窃听,他的“国家安全许可证”也被吊销。这表明,他已经不能继续从事喷气推进研究,甚至不能留在实验室里工作了。直到1955年离开美国前,钱学森一直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的监视。由于受到美国政府的限制,钱学森回国时不仅没有带回任何研究资料,甚至连一些私人生活物品都未带回。

今天离麦卡锡主义已经久远,但美国仍然有各种各样的政治迫害,尤其是针对华人。

2018年11月,特朗普执政时期, 美国司法部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行动计划” China Initiative)的行动,以应对所谓的来自外国的“安全和技术威胁”。 田纳西大学前副教授胡安明是第一个作为“中国行动计划”的目标而受审的人 。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美国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专题网站上列示了77起案件,150多人被起诉,其中超过九成为华人华裔。这些案件涉及的主要是涉嫌窃取美国技术的犯罪嫌疑人。

2022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暂停饱受诟病的“中国行动计划”。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迄今只是“暂停”,美国丝毫没有罢手渲染中国威胁,仍在迫害在美华人。

在美国连奥本海默都逃不过被政治迫害的命运,更何况华人。从麦卡锡主义到中国行动计划,美国政治迫害的传统可谓久远。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