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二儿子犯下错误,军区不好处理,许世友:直接枪毙

一场史风徐来 2024-03-11 21:38:44

1979年,许世友老将军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回北京,就为了参加一场重要的全国党代表大会。但就在会议召开期间,他的一位老友却告诉了他一件事。

许世友听完当场就炸了,会场的其他人见许世友发了火,也立马噤了声。而此时怒不可遏的许世友,再次怒喊道:“枪毙,他真的犯事,就当场枪毙了!”

随着他的怒吼,也迅速引来了更多的侧目。知情者尚且知道许世友的怒气所为何,不知情者则是一头雾水。许世友老将军这究竟是怎么了,他口中说要枪毙的人又是谁呢?

许建军犯事,许世友:枪毙!

原来,许世友在老友口中听到的消息是关于他的第二个儿子许建军。据老友所述,许建军在青海的部队违反了纪律,现在已经被抓了起来。

而这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按照道理来说,事情发生之后,许世友无论是作为上级还是父亲,应该是第一时间获悉许建军情况的。但青海部队的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毕竟这可是许世友的亲儿子。

于公于私,他们都很难向老将军交代。更何况,许建军在部队里的表现一直以来也是深受肯定,大家根本不信他会做出这样的事,那么许建军又究竟做了什么呢?

在不久前,许建军被人揭发走私。当事情被揭发后,霎时惊动整个青海军区。许建军和其他几个高干子弟也一并被控制起来,被军区审查。

许建军几乎完没有辩驳的空间,因为事关重大,青海省部队也想要尽快处理,但问题是这些涉案的人员太过棘手。许建军作为开国功勋许世友老将军的儿子,这已经不单单是许建军个人层面,还牵扯到了许世友老将军。

毕竟老将军可是为国家操劳了一生,如今许建军犯事,他们完全按照流程处理,这势必会寒了老将军的心。更何况此时的许世友年龄已大,处理不当,难保老将军不会受到刺激。

因此,这事也一直尚未有定论,踌躇之下,大家只能选择隐瞒上报。而在这之前,许世友将军完全没有听见任何的风声。如果老将军在突然的情况下得知这一消息,岂不是更让他备受打击。

青海军区的众人想了许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能够在许世友面前说得上话的聂凤智跟他开口。

对于怎么开口,什么时候开口,聂凤智也是想了又想,终于被他找到了机会。他趁着北京开会之际,将许世友拉到一旁,将许建军被举报的前因后果都告诉给了许世友。

聂凤智说完,他心中的怒火再难压抑,还没等聂凤智问他怎么处理时,许世友已经暴跳如雷。

“既然如此,那就枪毙,一定要枪毙!”许世友话里的果断和怒气也让聂凤智也吓了一跳。

许建军所犯之事虽确实是重罪,但他没想到,许世友面对自己的亲儿子竟然会如此决绝。

他口中要枪毙的人似乎和他毫无关系一般,而一旁知情的众人看许世友的怒火愈来愈盛,赶紧走上前劝慰。

同时,也为许建军捏了一把汗,如果许建军在现场,而许世友又刚好手里有枪,恐怕许老将军是要亲手手刃这个亲儿子。

好在,看着如此激动的许老将军,众人也是连忙阻止,但尽管他们在看到老将军如此坚决的给出了枪毙的意见之后,反而更加的为难。

毫不夸张的说,许建军所犯之事就算是执行枪决也不为过,但他毕竟是许世友老的亲儿。他们即使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在众人又陷入犹豫时,许世友却早已经给许建军所在的军区致电。

许世友告诉他们:“你们不要给我面子,越是我的孩子,越要严格执行政策,该怎么判就怎么判,绝对不能徇私!”

从他的话语中不难看出,老将军对儿子的失望和处罚态度的坚决,他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竟会在他多年的教导之下犯了这么大的错。

他一生为官从未徇私,更没想过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或者身边人谋取任何的福利。就算是家人他也始终耳提面命,让他们万不能徇私枉法。

尽管老将军一再要求严惩许建军,但是上头综合考量之下还是没有对案件给出最后的判决。

缘由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尽管举报人似乎出示了证据,但是他给出的证据不够全面,而且他举报的所有证词似乎也只是一面之词。

更为重要的是,军队在审理许建军本人时,他非常坚决的说,并未走私,并告诉他们自己是被冤枉。

正因为如此,案件也在不断地被调查,而调查过程当中,的确没有出现更多的证据显示许建军真的走私,因为缺乏完整的证据,案件不能定案。

但事件毕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许建军也必须要离开部队。最终军区只能将许建军从部队当中开除,许建军也彻底的结束了他的部队生活。

因为案情一直没能判定结果,为了避嫌,许世友也没有再和许建军联系。许建军更是深知父亲的个性,因此在他离开军队之后,他并未归家,而是选择到别的地方重新开始,成为了一名商人。

这件事也成为了他和父亲许世友的心结,父子俩直到许世友死前都没能见上一面。

许建军的做法不难理解,但许世友的做法却令许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作为父亲的他竟然会如此冷血呢?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况,许建军的罪名是否真的能成立尚且未有定论。

然而,当我们了解许世友老将军的过去之后,或许能从其中窥出一二,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许世友将军会对自己的亲儿子如此决绝的原因了。

许世友的大公无私

如果用四个词语来评价许世友的一生,那就是“刚正不阿”。他的这个品行尤其是对自己和对家人时,尤其能明显。

晚年的许老将军,尽管位高权重,但是他对子女的管束却依然严厉。他不允许自己,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利用他的光环做出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就算只是给孩子们一点小小的权益也坚决不行。

而他这样的品行不是升官后,而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践行的。他一共经历了三段婚姻,第一段婚姻算是包办婚姻。他听从父母的命令和女方结婚,但好在夫妻两人感情不错,婚后没多久许世友的第一个儿子就诞生了,许世友为他取名许光。

在许光出生不久,许世友就上了战场,而许世友的妻子为了保全一家只能选择改嫁。就这样,许光和母亲加入到了另外一个家庭。直到他19岁,父子俩才真正的相见。

得益于母亲的良好教育,虽然这十几年里颠沛流离,但是他是一点都没长歪。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和父亲重逢之后,他有机会接触到军队知识,凭借努力成功考上海军学校。

在海军学校,又因为表现突出,一毕业就被分到了海军部队服役。与此同时,父亲许世友的职务也越来越高,许光因为身份背景和实力,一度成为了军队的香饽饽,也是风头正盛。

但这样风光的日子许光没过几年,在某一天,许世友却找到他,父子两人彻夜长谈了一整夜,第二天,许光就离开了海军部队。

众人对许光的选择感到不解,但不管众人如何疑惑,许光已经做出选择,而许光之所以有此选择还要说回父子两对话的那个晚上。

许世友对许光说:“你祖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我接她进城她也不愿意,我想让你回去照顾祖母,你觉得怎么样?”

许光愣在原地,许久后才说:“可是我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而且我就快升官……”还没等许光说完,许世友就打断了他的话,并坚决要求:“你还是回去吧。”

见父亲如此坚决,许光无奈,只能同意。不过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回到老家后的许光也没有懈怠,遵从父亲的意思,为家乡的事业发展贡献。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许世友的刚正不阿,就算此时的许老将军已经是手握重权,但他不偏不倚,以己正身,无论是对己还是身边人。

许建军恢复清白,但却成遗憾

其实不止大儿子许光,许世友其他的孩子也非常的低调谦逊。只是他万没想到,在自己半个身子即将入土时,许建军竟然会出了这档子事。

许建军,作为许世友的第二个儿子,是他和第三任妻子所生的,因为许建军出生的地点就是在战地医院,也注定了他和军队的缘分。

在他的记忆里,他的童年似乎伴随着子弹声和爆炸声,和大哥许光一样,见过了战场上父亲的英勇,他从小将父亲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他希望有朝一日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物,以自己的父亲为目标,许建军从小就十分严格的要求自己,活脱脱一个“小许世友”。

一直到他成年,许建军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军人。许世友知道儿子参军的消息后,欣慰过后也开始避嫌,将儿子调离了远离自己的地区青海。

而许建军也在青海开始了部队的历练生活,在离家之前,许世友千叮咛万嘱咐,让儿子在部队踏踏实实的学习生活,做好一切为国家牺牲的准备。

许建军在部队里也确实没给自己的父亲丢脸,无论是训练还是学习,他永远是第一个到位的。即使是没有许世友儿子的这层光环,许建军凭着自己的能力也备受部队的领导认可。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形,当许建军被举报犯罪时,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不止是军区,许建军自己似乎也没有反应过来。

然而面对证据,许建军的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尤其是知道父亲的反应之后,他很失落,但是似乎也理解父亲得选择。直到许世友去世,许建军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调查结果出来后,他才敢到父亲的坟前埋头痛苦。当许建军跪在父亲的坟前告诉父亲自己是清白时,或许许世友在天上能感到宽慰。至少,他知道他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一个辜负他的教导,更没有一个人损害过国家利益,也许这就足够了。

1 阅读:981

一场史风徐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