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的山区,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日军扫荡受挫,抢走400只鸡

乐蓉说过去 2023-08-31 13:33:02

从前有句老话: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这两天,腊七腊八,冻煞叫花。

按理说天寒地冻的,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可比狗哥千里迢迢去侠客岛滋润多了。

可杀千刀的小鬼子,连老百姓熬腊八粥的时间都不给留,腊月初七,五百多日军闯进无棣县庞家集村抢粮食。

村里的乡亲们提前得到通知,一大早就扶老携幼的逃难去了。

事实证明,乡亲们走的很从容,熬腊八粥至少需要七八种粮食,可乡亲们愣是一粒黄米也没给鬼子留下。

日军大队长井上大尉也有他的难言之隐,自从八路军那个天才的师长提出“专打日军的补给线”后,前线的日军就开始了饥一顿,饱一顿的苦日子。

井上大尉是个有头脑的人,他知道现在的日军只能以战养战,他的部队,十次军事行动,倒有六七次是为了抢粮。

可是老百姓手里的粮食也不多,华北是重要的产棉区,棉花对日本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粮食,因此日军规定,华北地区的农田,至少要拿出百分之六十种植棉花,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严重挤压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日军要求老百姓一亩地要上缴240斤粮食,可连绵的天灾人祸,粮食经常颗粒无收。

再加上日军有“歼敌”指标,日军完不成任务,就杀良冒功 ,造成大量劳动力被杀。缺乏劳动力,造成土地大面积撂荒,粮食产量就更低了。

这种恶性循环还在继续,井上大尉明知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很不妥,可饮鸩止渴,他不出来抢粮,士兵们就要饿肚子。战马就要掉膘,伪军也不会再俯首帖耳,毕竟这些人数典忘祖,甘为奴才,只是为了能吃口饱饭而已。

但是老百姓越来越精明,鬼子出外抢粮,空手而归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看着空荡荡的庞家集,井上大尉心中苦涩,看来这次行动又白折腾了。

井上大尉还是不死心,老百姓逃难,总不能把粮食全带走吧,只要找到他们藏匿的粮食,一个月的军粮就解决了。

日军挨家挨户的翻箱倒柜,还是一粒粮食也找不到。

公鸡的打鸣声,让井上大尉突然眼睛一亮。这些老百姓真是太狡猾了,他们的鸡窝都没有打开。

于是日军变成了偷鸡贼,他们堵住鸡窝,身上沾满臭烘烘的鸡粪,将村里417只鸡,通通拿下。然后满载战利品凯旋而归。

路过魏庄时,已经是正午时分了,皇帝不差饿兵,鬼子们饥肠辘辘,说什么也不肯继续往前走了,要在魏庄搞一次百鸡宴。

井上大尉理解士兵们的心情,据点里还有几百名日军,佐官就有十来个,井上在他们眼中屁都不如。

这400多只鸡要是带回去,只怕井上和他的士兵们,鸡汤都轮不上他们喝一口。

县官不如现管,反正现在这500多人,就属井上军衔最高,于是他自作主张: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宿营吃鸡。

鬼子们欢声雷动,他们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各显神通杀鸡择毛,忙的不亦乐乎。

井上大尉作为最高指挥官,是不屑于和普通士兵一起用餐的。他带着翻译,还有几名亲信,背着十多只鸡进了村子。

他要找个厨艺好的厨师,把这些鸡好好的整治一下,最好再来上几壶酒,这天寒地冻的,不好好犒劳一下自己,都对不起日本天皇。

魏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在渤海之滨,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上,十分突兀的出现一片山地,古代文献里称其“马骝山”。

可能这名字太过文绉绉,当地百姓给南边那片海拔六十多米的山地取名“大山”,北侧海拔四十多米的山地叫做“小山”,两座山距离20多公里,魏庄的位置,就处在“大山”和“小山”的分界线,只要控制了魏庄,就等于控制了“大山”“小山”。

井上大尉深知魏庄的重要性,今天有闲暇,他要好好的来一次实地勘察,准备在这里建一个据点。

实话实说,井上大尉还是有点军事眼光的。不过他还不知道,魏庄已经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村,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16团的指挥所,就在魏庄。

日军井上大队刚靠近魏庄,八路军团长杨承德就拿定主意,趁敌人不备,发起突袭,全歼这伙日寇。

可杨承德现在手中掌握的兵力,只有一营和团属警卫连,总兵力和日军差不多,武器装备则远不如日军。

这次战斗,八路军毫无优势可言,稍有不慎,还有被敌人吞掉的危险。

杨承德是老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他深知要打赢这场战斗,就是要出其不意,不给敌人反击的机会。

擒贼先擒王,如果能在战斗开始时,首先干掉敌人的前线指挥官,就能稳操胜券了。

就在这个时候,井上大尉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杨团长喜出望外,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派了几个精明强干的侦察员,化妆成当地百姓模样在街上闲逛。

侦察员们看到鬼子进村,转身就逃。翻译白大全出言恐吓,几个侦察员战战兢兢的来到鬼子面前。

翻译问他们会不会炖鸡,小伙子们回答说“还可以”。

又问他们能不能搞到酒。回答说有自酿的烧酒。

井上大尉很高兴,跟着小伙子们进了一个院落,准备大快朵颐。

结果鬼子们刚进门,就被埋伏在这里的八路军战士,用刺刀给戮死了,剩下一个翻译,跪在地上连连求饶。

临时宿营的鬼子,把鸡骨头都啃光了,也没见上司回来。

刚要派人进村去探听消息,突然周围响起激烈的枪声。

鬼子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井上大尉又不在,连突围的方向都找不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日军已经伤亡过半,杨团长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可就在这个时候,在西北方向,一伙来历不明的武装,突破八路军的阵地,愣是把败局已定的日军给救走了。

功亏一篑,杨团长很生气,他亲自审问一个腿部受伤的俘虏,才知道他们竟然是“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第六旅”张子良的部下。

对于这个张子良,杨团长早有耳闻,他是本地大梁王村人,原先是韩复榘的部下。后来韩复榘因为怯战,被蒋介石给杀了。可张子良因为是本地人,受到蒋介石的器重。提拔他做了旅长。

张子良虽然重兵在握,可是与日本人作战并不积极。

1940年三月,张子良更是倒行逆施,弃民族大义于不顾,与驻扎在无棣县的日军指挥官村尚,签订了一份“互不侵犯,共同反共”密约。

不料这份密约签订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公之于众。

当时八路军没有公开谴责张子良,好歹他名义上还是一支抗日武装,是名义上的友军。如果双方现在闹翻了,白白让日本人坐收渔利。

但杨团长万万没想到,张子良会在这种时候反咬一口,用实际行动向日本人交了一份投名状。

由于张子良的意外反水,八路军16团的处境,顿时变得十分危险。

鬼子集结了3000多兵力,对八路军十六团进行围剿,张子良也趁火打劫,袭取了16团指挥部所在地魏庄。

八路军被迫离开大小山地区。张子良也开始肆无忌惮的屠杀大小山地区的抗日军民。

在张子良残暴统治下,当地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

鬼子隔三差五到周围各村抢粮、抢钱、抓壮丁。

张子良唱双簧般紧随其后,以“抗日”为名,对老百姓征款、征粮、征民夫。

老百姓稍有延迟,张子良便会给他们扣上通匪、资敌的帽子,大肆屠戮。

碰到当地那些富户,大家族,张子良得罪不起的,他就会勾结日本人,让日本人出头去把人家折腾的倾家荡产。

当地百姓对张子良恨之入骨,有民谣唱道:

张子良,活阎王,牛头马面一大帮。无中生有把人伤。

张子良,大汉奸,不输宋秦桧,亚赛张邦昌,祸国殃民恶滔天”。

老百姓恨屋及乌,私下里称呼张子良的“保安第六旅”为“驴羔子”。

可“马户怎知自己是头驴”,张子良整日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混得风生水起,左右逢源,整天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很快,张子良因为屠杀抗日军民立下“赫赫战功”,被蒋介石提升为“国民党冀察战区挺进第十纵队”少将司令。

到了九月份,张子良更加变本加厉,他同日本人联合,公然在魏庄建立了一个所谓的合作机构。

张子良引狼入室,引起当地百姓极大的恐惧和反感,纷纷请求杨团长,出兵拔除这颗钉子。

杨团长先礼后兵,指责张子良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抗日武装,实际上是日本人的走狗。

对杨团长的指责,张子良矢口否认,抗日是他最好的伪装,如果这层伪装揭去了,他的第六旅可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汉奸武装了。

杨团长早就料到张子良会这样做,而且已经想好了,撕下他伪装的妙计。

杨团长找到在附近活动的,八路军教导六旅17团团长杨柳新,请求17团主力部队,以16团的名义,配合16团2营,去攻打无棣县城。

无棣县城的日军兵力空虚,在八路军的猛烈攻击下,日军就很快岌岌可危。并向张子良发出求救信号。

张子良亲率保六旅主力,准备从背后偷袭攻城部队。保六旅的老巢魏庄,只留下一个营看家。

攻击无棣县城的八路军,发现张子良已经中计,在他们到达之前主动撤出战斗。

而与此同时,杨承德团长在小山集结两个营的兵力,连夜奔袭魏庄,经过一夜激战,全歼保六旅一个营,营长也做了八路军的俘虏。

张子良吃了大亏,老巢被八路军端了,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一边发电报向蒋介石诉苦,诬告八路军袭击友军。一边亲自赶赴天津,请求日军为他报仇。

张子良是日军的大恩人,日军岂有不帮忙的道理。

可是直接派步兵大规模扫荡八路军的根据地,就会暴露他们与张子良的真实关系。不动用步兵,就只能使用飞机轰炸。

日本人对张子良很不错,承诺只要张子良准确的提供出八路军活动区域,剩下的事就交给日军来做。

关键是张子良也不知道八路军确切位置,于是就胡乱地指出小山村,数日前,八路军的奔袭部队,就是从那里出发的。

1941年农历八月初二(9月23日),是小山村赶集的日子。由于临近中秋节,集市上非常热闹。

上午9点左右,九架日本轰炸机,成品字型,飞抵小山村上空。

无辜善良的村民们,以前从来没有如此近的距离观察飞机,现在他们仰着头,看着越飞越近的轰炸机,丝毫没有察觉到已经危机临头。

日军飞机开始俯冲,机身上涂的膏药旗标志清晰可见。随后36枚重磅炸弹从天而降,落在人潮汹涌的集市上。

伴随着数十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炸弹落满了小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九架日军轰炸机倾泻掉所有的炸弹后迅速拉起,然后故作闲暇的在小山村上空盘旋了一圈。

刚才宁静祥和的小村庄,此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看过自己的“杰作”,日军轰炸机得意洋洋的飞走了。

集市上到处是残缺不全的尸体,遇难者淌出的鲜血,染红了整条大街。

头些年匪患猖獗时,为了防止土匪,小山村在村子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在围墙的东西两侧,留有供村民出入的寨门。

日军这次空袭,毫无防空经验的乡亲们,几乎是出于本能,都把寨门的门洞当成了防空洞,挤的水泄不通。

一枚炸弹落,在东寨门口附近的一个井台上,井台用青石砌成,炸弹炸起的碎石,发出可怖的尖叫声,四处飞散。

东寨门洞里发出一阵让人心悸的惨叫声。40多名百姓当场罹难,即使那些没有当场死亡的,也都被巨大的爆炸力震的七窍流血,留下终身难以治愈的残疾。

轰炸后的硝烟还未散去,小山村的村民们,就急急忙忙的来到集市上,寻找亲人的遗体。

赵子敬先是在街上找到妻子无头的遗体,然后在200多米外,终于找到了妻子的半个头颅。

王宝山的妻子,一直找到黄昏时分,才在村外的一棵大树上,找到丈夫的一条腿。

脚上的鞋子奇迹般的没有脱落,那只崭新的布鞋,是今天早起才刚刚穿上的。

村民李洪河是个热心肠,他帮着乡亲们找寻亲人的遗体。

临近中午时分,他发现在墙外高坡上有具孩子的尸体,脸朝下浮在地上,肚腹都被炸弹掏空了。

李洪河还跟乡亲们说了一声:“这是谁家的孩子?死的太可怜了”。

他把尸体翻过来,才看清楚,这个可怜的孩子,正是他年仅7岁的三弟。

李洪河把三弟背回家,他母亲一见,就心疼的昏了过去。

村民张玉华的肚皮被弹片划开,他手托着淌出体外的脏器,挣扎着回到家里,撕心裂肺的要求新婚的妻子:“你快帮我往里掖掖吧,我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但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十几分钟后,痛苦万分的张玉华流进了最后一滴血。他的爷爷奶奶,父母以及新婚的妻子,都哭的泣不成声。

村民赵鸿如的父亲和妹妹,在赶集时遭遇敌机轰炸,当时父亲已经找了个安全的角落隐蔽起来,年幼无知的妹妹却被惨状吓呆了。

父亲去救女儿,却双双被纷飞的弹片拦腰斩断,死状惨不忍睹。

村民刘连起当时才13岁,他只记得鬼子飞机来的时候,他跟着大家一起拼命的跑啊跑,突然就跌倒了,等他醒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左腿已经被炸飞了。

杨承德团长得知小山村遭遇日机轰炸的消息后,立即派出医疗队赶往小山村,紧急救治那些受伤的村民。

八路军没有足够的药品,尤其是盘尼西林等药品更是稀缺。

有些受了重伤的村民去往魏庄,去央求张子良,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提供一点救命的药品。

张子良做事很决绝,他说:“你们要的药我有,可是不能给你们,冤有头,债有主,谁炸的你们你们找谁去要。”

村民赵庆来反驳说:“你不愿给就直说,用不着拐弯抹角,现在马骝山这一片儿,谁不知道日本鬼子的飞机,是你去天津勾来的。”

张子良恼羞成怒,下令开枪,结果又有三名村民被当场射杀。

张子良不想这个秘密被泄露出去,他勾结日军,于八月初六,再次出动三架轰炸机,对小山村进行了轰炸。共投下12枚重磅炸弹,九名无辜村民遇难。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赵鸿如,几天前,他的父亲和妹妹,刚刚在大轰炸中遇难。今天他的妻子,又被炸死在炕上。本来红红火火的一家人,在不到7天时间里,只剩下赵鸿如和他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相依为命。

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日军轰炸机仿佛是例行公事,每天都会光临小山村,扔上几颗重磅炸弹显显威风。

小山村的村民们被迫离开家园,或者投亲靠友,或者露宿荒野。

八月初八,日军突然加大轰炸力度,两批次共12架飞机,继续对小山村进行轰炸,此时的小山村已经被夷为平地,意犹未尽的日军飞机,又到村子周围去找寻目标。

在北山坡上,有个姓孙的男青年,正在山坡上挖一个防空洞。不知怎么被鬼子发现了,三架轰炸机对防空洞狂轰滥炸将近半个小时,愣是把防空洞炸塌,姓孙的小伙子也不幸在这次轰炸中遇难。

中秋节,本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小山村却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在不到10天时间里,日军轰炸机先后对这个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小山村,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轰炸。

在轰炸中,130多名村民不幸遇难。另外重伤140多人,因为没有足够的药品,伤员中的绝大多数,都因为感染破伤风不幸离世。

大小山地区的普通百姓,终于领教了日军的残暴,也懂得了张子良是个什么货色。

如果卑微的活着都成为奢望,为了复仇,乡亲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加八路军。

年逾花甲的杨云坤老大娘,家里的亲人都被炸死,她找到八路军杨团长,主动提出愿意照料在战斗中负伤的八路军战士。

杨大娘家有4间房子,她拿出其中的三间,专门用来收治八路军伤病员。主动为伤员们包扎清理伤口。

包扎伤口时缺少纱布,杨大娘拿出三匹上好的白布,这是她为自己百年之后准备的。

白布很快用完了,杨大娘又拿出自己当年出嫁时的陪嫁,一件白色的绸布上衣。

八路军医生不肯收这件贵重的礼物,杨大娘用剪刀将衣服剪成碎布条,送到伤员们的病床前。

伤员们无不感激涕零。杨大娘也流着泪说:“孩子们,你们千万别这样,你们要安心养伤,等伤愈归队后,狠狠的打鬼子,杀汉奸,为死难得向亲们报仇。”

杨承德团长对杨大娘说:“大娘,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张子良抓来,送到你面前”。

杨大娘说:“我要亲手剐了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否则我死不瞑目”。

没想到老人家一语成谶,一年后,杨承德、杨柳新二位团长,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没过多久。杨云坤大娘也与世长辞了。

日本投降后,在抗日战争中寸功未立的张子良,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军中的“抗日名将”,负责无棣县城中日军受降工作。

当地百姓都知道这厮是个什么货色。直言“国军就是二鬼子,汉奸全是蒋家子”。

1945年9月11日,八路军山东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签署命令。命令山东七师师长杨国夫:攻打无棣县城,活捉张子良。

当地百姓闻知八路军将要攻打无棣县城,主动赶来支援。

此时的张子良,老百姓给他取了个绰号“活阎王”、他统率的“山东省保安第六旅”,也被当地百姓评价为“比日本鬼子还不是人”,直呼他们是“驴羔子”。

张子良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锦衣御马的浪荡生涯。决定死守无棣县城。

经过连续4个昼夜的激战,八路军已经攻入县城内。张子良眼看大势已去,于是带上自己最心爱的小妾,还有小妾所生的女儿,在300多名亲信的掩护下,留下6000多名杂牌军,悄悄的出城去了。

可此时无棣县城外已经张开天罗地网,张子良注定无处可逃。刚出城300多米,就被严阵以待的八路军,乱枪打死在街头。

张子良被击毙

可是大小山的乡亲们都说:这样的死法,太便宜这个“活阎王”了。应该把他千刀万剐,才对得起那些在轰炸中死难的乡亲们。

4 阅读:861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