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董卿和徐静蕾放在一起,才发现:中国式教育到底有多悲哀

娱子厦 2024-03-06 08:49:12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出生在一个有爱、幸福的家庭,会塑造出一个健全的人格。

长大后,也不会走向极端。

可若是出生在一个压抑、缺爱的环境,必定性格有所缺陷。

长大后要么自卑,要么持续叛逆,因有童年的伤痕,一生都有阴影。

就像董卿与徐静蕾。

‬01

董卿与徐静蕾的童年,是灰色的。

而这种灰,是她们的父亲亲手描绘。

董卿的父亲,是靠自己考入复旦,改变命运成为报社主编。

他认定,成绩是最重要的。

所以对董卿的要求非常严厉。

从董卿两岁开始,就要求她背诗,认字。

但无论董卿做的有多好,都无法获得父亲的认可。

因为父亲觉得她可以做的更好。

在生活中,父亲对她的掌控欲也很强。

小小年纪吃完饭要去洗干净碗筷,要将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不允许穿裙子不允许留长发。

甚至不买新衣服,只将旧衣服改一改给董卿。

到了寒暑假,不允许董卿在家休息,而是出去做兼职。

清洁工、服务员、发传单。

他甚至还会时不时抽查,只要董卿有一点做不到位,迎来的是劈头盖脸的怒斥。

父亲的严厉和永远的不认可,让董卿自卑、懦弱。

与董卿相比,徐静蕾的童年更悲惨。

‬02

徐静蕾的父亲,是企业家。

走到今天,完全靠自己打拼。

他没有文化,在灯泡厂做学徒工。

一步一步靠自己成为正式工,维修工,车间主任,最后借钱建厂,做大做强。

除了坚韧,他还很有大男子主义。

不允许听到家里有一声反驳。

母亲稍微有一点让他不满意,便是辱骂和拳脚相向。

每一次,父亲发泄完自己的怒火离去,母亲都会冲着徐静蕾喊“如果不是你,我早就和他离婚了”。

除了面对父母的争吵,母亲的怨恨,她还要面对父亲的严厉。

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饭,吃什么饭,吃多少,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

父亲都要干涉。

为了培养徐静蕾,他还亲自去新华书店抄书,回来让徐静蕾看、背、写阅读理解。

他认为书画能够陶冶情操,就为徐静蕾安排了书画课,几乎没有娱乐时间。

她的童年,也不快乐。

03

董卿父亲‬与徐静蕾父亲的严格教育,效果很明显。

董卿从浙江艺术学院毕业,考入浙江电视台。

两年后又跳槽到东方电视台,然后主持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拿下金话筒奖,又被邀请到央视。

刚到央视,一个人扛起来130场节目,主持青歌赛,直播连轴转二十天。

因为优秀,又被倪萍特定为接班人,成为央视春晚主持。

这一主持,就是十几年。

后来,出国留学深造,回来打造《朗读者》,成为现象级节目。

同时也成为大众心中,最优秀的主持人,是央视“一姐”

对比董卿,徐静蕾的事业也毫不逊色。

她考入中戏,一部《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让国内导演看到这个新人的演技。

后来的几部剧让她成为四小花旦之一。

不满足演员的约束,徐静蕾又转行成导演。

第一部剧《我的爸爸》上映后,就震惊了演艺圈,成了有名的“才女”。

从新人走到一线,又转行成为优秀的导演。

徐静蕾的事业,是成功的。

只是,董卿与徐静蕾的成功背后,是伤痛和泪水,还有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

‬04

董卿,至今自卑。

她说“父亲严厉教育,让我经常出现一些自卑的情绪,我永远要比别人好很多,心理才踏实”。

所以哪怕她已经站在主持人的殿堂央视,哪怕万人为她喝彩,她仍旧缺少安全感。

就像当年,她因为喊错了名字,不停的道歉后还拒绝出席庆功晚宴,甚至落泪到天明。

而徐静蕾至今未婚。

当年,高中毕业后她就开始反抗。

报考了父亲反对的北电,进去学校到处交朋友。

插足王朔的婚姻,公开逼迫原配让位。

此后一次次与人传出绯闻,至今都不想结婚。

对于婚姻,她说“并不是结婚就能幸福”。

儿时母亲的怨恨,父亲的拳头终究在她心里有了伤痕。

她明白父亲让自己做一个才女,让自己发光让他脸上有光。

可她不想,所以成为了与传统女孩逆反的存在。

‬05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

父母总期盼着我们成才,不顾一切将所有的压力放在我们的身上。

打着为我们好的名义,让我们一次次禁锢自己,实际上都是为了完成他们的心愿。

就像董卿父亲,一味的认定女儿应该优秀,应该学习,应该是大学生。

就像徐静蕾父亲,自己没有文化,就要孩子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可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你的童年幸福吗?你的父母有没有将他们的意愿加在你的身上呢?

1 阅读:120

娱子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