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的“蛊”到底是什么?1958年我国蛊病泛滥,毛主席亲自部署

陋室文史 2024-06-13 16:18:4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相传,在湘西苗疆有着轻易就能取人性命的“蛊”,但“蛊”究竟是什么?却也很少有人能够说清。

在1958年,我国蛊病泛滥,毛主席亲自下场部署。

苗疆之蛊,是为何物?

从“蛊”的甲骨文字形上来看,这个字像是被放置在一个容器中的两条毒虫,而且还是两条长着尖尾的毒虫。

在战国简书中,古人还特地强调了“蛊”是“皿中之虫”,似乎是在说“蛊”是被养在在器皿中的毒虫。

那么,到底什么是“蛊”呢?

坊间传闻,蛊是一种害人性命的巫术,但只要能破蛊,就不会遭其所害了。

关于蛊的来源,在苗族传说中,这是一种蛇从脐带中生出的毒物。

蛇在生产之后,会把脐带丢弃在水边,等到姑娘来取水之时,蛊就会趁机钻进姑娘的血液之中。所以,苗族认为,只有女人才有可能携带蛊。

可这也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因为就算是苗族人也无法真正讲清,让他们所深信不疑的“蛊”究竟是何物。

他们只知道身上带蛊之人必须得把蛊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否则自己就要遭受蛊毒之害。而且,在对他人放蛊时必须要暗中进行。

另外,苗族人也相信,能力强的蛊女是可以通过意念对他人下蛊。

从研究苗族文化的学者刘峰收集到的资料上来看,母亲会把蛊传承给自己的独女或者是长女。

越是貌美的苗族女子,她们携蛊的概率越高。

虽然在1949年之后,随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破除迷信活动的展开,关于“蛊”的事件和坊间传闻在逐渐减少,可苗族人还是坚定相信“蛊”是真实存在的毒物。

因此,每当苗族男女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他们的父母会严格执行一到“审查程序”,也就是背地里调查对方的家庭中是否有“蛊”。

一旦发现对方可能带“蛊”,另一方的父母就会强制中断这段恋情。此后,这个被认作是带蛊之人会受到村子的排斥,就连她的家人也同样会遭受牵连。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苗疆会产生如此浓厚的“蛊”文化呢?

学者在研究后发现,由于自古以来苗族交通不便,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地域社会,在这个区域内因为生产力不强的缘故,苗人只能依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过活。

在这种自然经济下,最容易催生出“平均主义”的思想,一旦有一家走向富足殷实,会遭到其他人家的嫉妒。

另外,就像古语中说的“无妇不妒”,如若村子中出现了一个容貌出色的女性,会引起其他女性的嫉妒。于是,她们就会造谣称她身上有蛊,目的是让外人疏远她,孤立她。

还有一点是在清朝年间,政府为了控制苗疆,鼓励苗汉通婚。此时的苗疆男子出于自卫的心理,会附和已有的“苗女放蛊”流言,让汉族男子不敢娶苗族女子。

从以上蛊文化的这些成因上来看,“蛊”是一种被虚构出来的产物,可为什么1958年的中国还会“蛊病”泛滥成灾呢?

血吸虫病,害人不浅

1958年的“蛊病”其实是《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一种怪病。

书中记载,得此病者,会腹冤热而痛,也就是说人体的气血因积聚在腹部,无法释放,痛苦难耐。

于是,对于医学认知水平还不够高的古人来说,他们在看到有人得了这样的怪病后,就推测这是中了“蛊”。

毕竟他们谁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蛊”是什么东西。

那么,这是由什么引起的病症呢?

中医学者傅在希为了找到答案,翻阅了大量古籍,也做了很多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蛊病”实际上是“血吸虫病”。

这种疾病的主要感染方式是通过水接触,这一点也对应上了苗族传说中“蛊”的由来。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它们会把自己的幼虫寄附在水中的钉螺身上。由于钉螺是可食用的螺类,当古人用手在水里摸钉螺的时候,幼虫就会侵入人的皮肤,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一般来说,这些幼虫会呆在肠壁的血管中。等待成熟后,它们就会主动进入肠腔,随着粪便排出人体。

看似这个过程对人似乎没有什么伤害,但其实血吸幼虫会引发慢性腹泻、肝脾肿大等病症。严重者,会导致消化道出血而休克,此时病患就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了。

可是,古代的医学还没有达到可以切开人腹,取虫的水平。

在无法正确认识这种疾病的情况下,古人就将其与“蛊”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古时医书中才会写到,蛊是会使人腹胀、腹痛、腹部出现淤血的毒症。

可见,“蛊”其实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疾病。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马王堆挖掘出的辛追夫人尸体解剖中,发现她在生前也得过血吸虫病。

有数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大概有1000多万的人口都饱受血吸虫之害。

那么,为什么到了1958年才集中行动,解决血吸虫问题呢?

从过往文献的记载中来看,早在1928年,国民政府就已经在下设的卫生部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研究和防治血吸虫病的小组。

这个部门虽然成立了,但却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关注,研究工作也就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所以,血吸虫病问题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

到了20世纪上半叶,就在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前夕,共产党人出于战略考量,把山东的兵团调到了南方。

当北方的兵力南下到了泰州之后,数万的战士竟然都感染了古籍中提过的“蛊病”。

因为泰州口岸地处长江之滨,河道纵横交错,芦苇丛生。原本这些解放军战士想把芦苇荡当作天然的掩护屏障,与国民党交战。

未曾料到,他们在委身其中时,水中的血吸虫悄悄地钻进了他们的体内。

在发生了这个始料未及的情况之后,共产党可比国民党靠谱多了,立刻对此展开了调查。

在经过研究人员的采样观察后发现,这些解放军得的正是血吸虫病。在1950年,苏北的卫生局还带着医疗团队来到泰州救治病患。

1951年,党也在泰州成立了一个专门用于防治血吸虫病的指挥部,还在此紧急培训了将近1000人的血防人员。

此外,党也派人先在南方各省展开摸底调查,想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得了这个病。结果发现,光南方的12个省中,就已经有超过1000万人被感染了,数字还在不断地攀升。

其中情况最为严重的是江苏的高邮县,将近77%的人都有血吸虫病,死亡率高达34%。

中央在得知了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之后,立马把此事提上了亟待解决的日程。

主席部署,成功防治

1953年,毛主席公开表示,血吸虫病夺走的生命,远胜于过往殖民中国的那些帝国主义,他无法容忍中国出现这种会害人性命的寄生虫病。

到了1955年,他又再次强调,全体党员会一同努力,彻底消灭血吸虫病。

为此,他亲自部署,组建了一支九人的领导小组,把控全国的血防工作。2年后,党还在上海成立了血防治局。

在党领导和各界专家的出谋划策下,最终将血防工作的时限定为7年。毛主席也说,必须要在期限内基本清除这个疾病。

他还要求各地都要针对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对策,每半年要地方向中央汇报一次当下的进展。

此外,共产党在弄清楚了血吸虫是靠寄生在钉螺上的幼虫,进入人体之后,也联合了人民群众,开始了“查螺”行动。

在发现钉螺后,人们会有两个做法,一是用农药把它毒死,二是把它掩埋进泥坑之下,将其杀死。

总结来说,就是通过消灭钉螺来清除血吸虫。

虽说中国疆土广袤,可在全国人民的投入下,在1958年就已经处理掉了将近15亿平方米的钉螺。

同年,毛主席亲自上阵,来到了安徽,视察当地的防治情况。

在人民和党的共同努力下,在这一年的6月,江西的余江县率先传出了好消息,称他们的县已经基本上消除了血吸虫病了。

毛主席对此成绩也非常满意,在高兴之余还写下了两首取名为《送瘟神》的诗作。

诗篇末尾的两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也道出了此次血防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此后,党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血吸虫病的防治。

在原先的计划中,是要在7年消灭此病症,但在毛主席的部署下,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基本上清除了这个危害中国上千年的“毒瘤”。

可见,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中国都能克服,再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共产党员网2021年07月08日 09:54《【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号召全党动员消灭一“小虫”?》

https://www.12371.cn/2021/07/08/ARTI1625709219364935.shtml

5 阅读:4369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