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4张乡愁老物件,几代人的回忆,经历过的是地地道道农民

镜头生活 2024-05-21 07:15:58

友友们好!

不知从何时起,“乡愁”成了我们植根于内心深处的字眼,就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乡愁,蕴含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它是一代人最真实的“载体”。

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苦;是于右任“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的悲楚;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深情,是······

乡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是夕阳下美丽的画卷。是母亲那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是父母弯腰劳作用汗水换来的学费,是······

然,这一件件老物,便是带我们回到儿时的桥梁,带我们重温岁月里的人和事,以及忘不了的情。

衣帽钩,曾经是农家人订在墙上的物件,可用来挂衣服、帽子、钥匙等等。

老式木质椅子、化妆柜子,以前大户人家所用之物。

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有贫穷和富有,他们的吃、穿、用皆不同。

村子里,有一位老奶奶,曾经是富家小姐,到了恋爱年龄,却私下相中了同村的穷小伙,父母得知后,不愿自己的女儿嫁给穷困的小伙,可小姐以死相逼,无奈之下,父母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

大喜那天,父母将一套桌椅和梳妆台当做嫁妆,而男方整个屋子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有红彤彤的“囍”字,成了二位新人最好的祝福。

后来,二人育有二子四女,在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都有了各自的事业,大儿子搞养殖,二儿子在煤矿当主任,大女儿和小女儿是教师,二女儿工作在银行,三女儿是出了名的牙医。家家事业有成,婚姻幸福,也正因此,成了全村的佳话。

后来,老奶奶走后,将桌椅传给了大儿子,梳妆台传给了二儿媳,听村里人说,那些“嫁妆”,晚辈保留至今。

大梁自行车,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的回忆。

记得儿时,家中添了“新成员”大梁自行车,父亲学会骑行后,就教母亲学骑车,母亲视自行车如自己的生命,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使用,生怕磕到碰到,隔几天就要将爱车擦一遍。

后来,我9岁那年,看着小伙伴们在村子里骑自行车玩耍,我也就有了学车的念头儿,在父母的陪伴下,个头刚比自行车高的我,学会了掏腿骑行。再到后来,我也加入到了小伙伴骑行的队伍,跟在他们身后绕着村子骑行,别提多快乐。

我上初中那年,父母为我买了人生第一辆自行车,不大,但陪伴了我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再到后来,那辆载满亲情、同学情的自行车,不知何时没了踪影。

图中老人,正在捡花生。

笔者的老家田地是土地,不适合栽种花生。记得儿时,逢收获季,节假日就陪父母徒步四、五十里地外,捡花生。

那个年代,我们天不亮就得往目的地赶,穿过庄稼地、趟过小河、走过几十个村庄,徒步近2个小时,一手拿着编织花笼子,一手拿着铁质铙子,到了那里就是不停的铙地,有时铙几米才能捡到一个花生,有时铙到胳膊疼也捡不到,一瓶水、一个大馒头便是午饭,一天下来,能捡半花笼,算是运气不错了。

天黑时,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回走,但看看捡的舍不得吃的花生,一天的劳累便烟消云散。

友友们,您们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来一波回忆杀可好!

0 阅读:0

镜头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