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为什么无锡修路这么难!客观条件所致,还是另有原因?

金先森看体育 2024-05-13 03:04:44

昨天下雨,无锡又又又全城大堵车了。不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无锡修路就这么难?是客观条件所致,还是另有原因?

首先,我们要对无锡的客观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无锡其实是一座“小城市”。对,小城市。

苏州市区区划面积46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6万。

常州市区区划面积28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6万。(包含金坛)

无锡市区区划面积16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3万。

无锡市区区划面积仅有苏州市区的35%,常州市区的57%。单单从区划面积上来讲,无锡的确是“小城市”。无锡人口密度江苏省第一,可开发利用土地开发强度,也是江苏省第一。

无锡的路,往往是扩无可扩的状态,道路两旁就是居民区、厂房,要涉及大量的拆迁。拆迁无非是钱的问题,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算大问题。

无锡修路面临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城市客观结构与铁路、山地、湖泊对城市的切割。

无锡是一座45度城市,一个或许你从未听过的对无锡这座城市的描述。苏州位于无锡的东南方向,上海位于苏州的正东方向(如上图所示)。无论是京沪高铁还是沪宁城际,都位于苏州市区的正北方向,对苏州城市道路规划的影响是基本可以忽略的,苏州的城市道路是标准的网格状布局(下图所示)。

反观无锡,一条京沪铁路基本将无锡从正中间斜向45度切割为两半。铁路两侧有相近的人口、面积,相近的人口、面积必然就有大量的人员流动。无锡老城城市道路,基本都是斜向的。只有诸如太湖新城之类的新城区,由于没有铁路、高速的影响,道路是像苏州市区一样的网格状布局。

不仅如此,惠山、蠡湖对城市道路的规划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惠山直线距离“龟背壳”无锡老城仅有两三公里。山地的阻隔,就注定了惠山隧道必然是一大堵点。蠡湖的东西向狭长形态,也注定了蠡湖大桥必然会拥堵。受困生态环保以及景观性,又不能在蠡湖上架太多的桥,无锡能选择的只能是废时废钱又废力的隧道。

至于常州,无需多言。与无锡市区接近的人口体量,大的多的区划面积,本身又是纯平原地貌。常州并不是苏锡这种集聚型城市,而是一种多中心的摊大饼城市。常州的道路规划建设难度,是苏锡常三市中最小的。

G2京沪高速经江阴长江大桥向南与沪蓉高速、沪宜高速交汇,无锡虽从未高喊过诸如“江苏中轴枢纽”之类的口号,却一直在实打实地扮演着这个角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这就是现实写照吧,求而不得,过犹不及。

为什么无锡修路这么难?客观条件限制笔者已经说了,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欢迎留言交流讨论!(摸鱼,吃瓜[吃瓜群众])

感谢支持!

点个关注呦[耶]

0 阅读:0

金先森看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