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被严重低估的“核误判”

同温层壹号 2024-04-02 20:21:53

尽管东欧的战火已经熊熊燃烧2年之久。但人们似乎已对此习以为常——世界局势整体是平稳的,局部战争总归要结束。至于世界大战——让它见鬼去吧,这已经是鼓吹了几十年的陈词滥调,冷战早在30多年前就结束了!

人们坚信,没有哪个拥核国家的领导人会发动一场灭世核战,除非他真的疯了。

如今,人们对未来的担忧更多地转向了气候议题等平淡叙事。上世纪60年代那股弥漫在全世界的核战恐慌,早已被现代人抛之脑后,更无法感同身受。只有那些生存主义者、巨富们,还给自己留有核战防空洞。

不过,人们不曾设想的是,核战爆发很可能是无意中的事情,且机会只有一次。或许只是一只误闯禁区的动物,一枚芯片的短路失灵,都可能成为末日降临的导火索。

1962年10月25日,导弹危机疑云尚未散尽,白宫和五角大楼一片肃杀。

位于明尼苏达州的杜鲁斯地区,国民卫队指挥中心基地内,一名侦察士兵突然瞄到:在基地外墙的围栏上,一个庞大的阴影正试图翻越进来。卫兵随即开枪,并发出警报。当时他断定,这一定与苏联人在古巴的阴谋有关。

很快,附近所有的空军基地都拉响了警笛。有些飞行员大惊失色,火速奔向自己的战斗轰炸机——这些飞机上都搭载着核武器。每个人都坚信,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来了!

因为所有士兵们都知道:就在几天前,间谍卫星发现了苏联在古巴秘密部署的导弹设施,它们随时可能对美国本土发动核打击。如果战争来临,他们要发动以牙还牙的报复。

最终,是沃克尔基地的指挥官发现了问题——没有任何上级指令传来,这是一次错误的预警。一名军官以生平最快的速度开上卡车,把已经进入跑道的核战机截停了下来。

明尼苏达州的“黑熊事故”不是个例。据统计,自核武器出现以来,也就是过去70多年间,人类至少经历了22次险些引发核战的致命误判事故。

比如在1958年3月11日,美国空军一架B-47轰炸机将一枚原子弹“投放”到南卡一户民居的后院。幸运的是,只有TNT引爆器爆炸,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是可怜了一群被炸成蒸汽的家鸡。

2010年10月23日,美国空军与部署在沃伦空军基地内的50枚“民兵Ⅲ”洲际导弹失去联系。这意味着,如果这些核弹因为任何原因被发射出去,美军都无法阻止。后经查证得知,这次失联事故,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硬件故障。

1995年1月25日,俄国土防空部队的监测员发现一枚火箭从挪威海岸发射升空,这枚“导弹”让他惴惴不安——它是不是核导弹?会不会用来攻击我方?于是他将情况上报,并被层层传达至最高领导层。

得知情况的叶利钦迅速召集了他的幕僚和高级官员们,商量是否要为此发动反击。而那口掌握俄军所有核武发射权的“核按钮手提箱”,就在他身边的警卫员手上。几分钟后,他们收到了报告:火箭飞向了巴伦之海,并不是袭击。

无数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的精心安排,都能被轻易打破。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人类精心设计的核武器管制体系,看似完美,实则脆弱到不堪一击。

更关键的问题是,无论核打击以何种方式被发动,过程都不可逆转。那些被发射出去的导弹,既不能召回,也无法被摧毁。(事实上,出于安全考虑,核导弹并没有所谓的“自毁程序”)

而且我们不要忘记,世界上还有多达1.2万枚核弹头,加起来可以直接毁灭数十亿人口,而其引发的核冬天效应,会让地球再次进入冰河世纪,导致物种大灭绝。

3 阅读:324

同温层壹号

简介:网罗热点奇闻,分享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