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凤晚年接受采访,吐露国家最高机密:毛主席并不是宣传的那样

地史故去 2024-03-09 06:44:58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玉凤是毛主席晚年在生活方面最为倚重的人,其重要程度甚至连当时党内地位如日中天的江青,都要去主动巴结她。

自然,作为毛主席机要秘书的张玉凤,也知道许多党内秘辛,她在晚年的一次采访中,还曾亲口吐露了一项“国家最高机密”,她说:“其实毛主席本人,并不是像外界宣传的那样。”

那么毛主席的晚年究竟是什么样的?

张玉凤

一体两面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政治家、诗人,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因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

毛主席逝世后,他的身后事就成了党中央的头等大事,但所有人都惊讶的发现,与毛主席有关的大部分事情,除了一些顶级的国家机密,几乎全部都要经过他的机要秘书张玉凤的处理,因为基本上很多事情只有她才清楚,其他人要么是仅仅略知一二,要么是一概不知。

此时的张玉凤才32岁,眉宇之间除了哀伤以外,更多的是类似毛主席年轻时身上的那种泰然和镇定。她有条不紊的处理着来自各方的相关事宜,配合中央整理有关毛主席的各种遗物和工作文件。

毛主席

原本熟悉张玉凤的一些人觉得,她的身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多半是因为有毛主席的言传身教所致。毕竟,在那个年代,毛主席在所有人心中的分量可以说是十分崇高的,连见上一面都是莫大的荣耀,更不要说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了。

毛主席逝世后,有许多人都对张玉凤抛出了橄榄枝,想让她继续留在中央工作,但她却宠辱不惊,接连拒绝了所有的邀请,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从此以后,张玉凤便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直到晚年才开始慢慢的接受采访,回忆起当初在中南海中的往事。由于很多事情已经随雨打风吹去了,张玉凤也并未遮掩什么,她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叙述她所能回想起的一切。

毛主席

谁曾想从张玉凤的口中,竟然无意间透露了一项“国家最高机密”,张玉凤说:“其实毛主席本人,并不像外界宣传的那样是个‘完人’,他在生活中也就是个普通人,不顺心时会发脾气、感到孤单的时候会想自己的儿女……”

“但主席在处理有关国家工作的时候,思路的确十分清晰,与平时截然不同。自此之后我忽然觉得,哪有什么天生的伟人,以普通人的身份和情感,做出每一个正确的重要选择,这才是真正的伟大领袖。”

在张玉凤的回忆里,毛主席的形象并不是像人们印象里那样,总是顾全大局、总是决策英明、总是做最正确的事情,他也会有情绪失控、任性以及时不时的不知“悲从何来”的感伤。因为晚年的毛主席时常流泪,看我军有关的电影、看一些史书都会这样。

现在细细想来,毛主席或许是在担心,在他离开之后,国家和人民或许会陷入新的泥沼之中,所以他在生前也尽全力的做好了布置和预案。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正确的,以华国锋同志、叶剑英元帅为首的党中央顺利粉碎了“四人小组”。而后又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思想,使得中国重新走上了正轨。

命运轨迹

1944年,张玉凤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60年代时任职于牡丹江铁路局,主要工作就是作为列车上的餐车服务员和广播员。由于她工作认真细心、态度热情大方,上级领导很看好他,所以很快张玉凤就被调到了铁道部专运处。

铁道部专运处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事业单位之一,1953年在北京西城区成立,主营业务就是火车运营,实际上这里就是毛主席专列的负责单位。张玉凤也是去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即将担任毛主席专列的服务员。

毛主席出巡全国时,正是搭乘的这辆私人列车,车厢里面的服务员中就有张玉凤。1968年,张玉凤和铁道部的刘爱民结婚,两人不久后生下了一个女儿。此时的张玉凤还没有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投入到极其繁重的工作中去了。

1970年7月的一天,张玉凤正在北京专列上进行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就在这时,列车长来到了张玉凤面前,询问她工作什么时候可以完成,让她尽快去一趟中南海报到。

这回可给张玉凤惊了一下,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一阵慌神下张玉凤连基本的梳妆打扮都忘了做,就跟着接她的车子进入了中南海。事实证明她不仅没听错,还听少了,中南海那边对她的态度十分友善,甚至率先征求了她的意见。

张玉凤到了中南海之后,是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和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亲自接待了她,礼貌的征求了张玉凤的个人意见,问她愿不愿意到中南海给毛主席当服务员。

在那个年代,能给毛主席工作,几乎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张玉凤也不例外,她也是万千普通人中的一个,于是她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此刻,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27岁的张玉凤,即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段,承担起一份不寻常的重任。

张耀祠

首先让张玉凤没想到的一点就是她的工作范围,本来她以为自己只是众多毛主席服务员中的一个,却没想到她最后成了毛主席身边唯一的生活秘书,到后来几乎是全权接管毛主席生活方面的一切大小事宜。

在毛主席病情恶化到基本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对话时,许多重要文件毛主席也只放心交给张玉凤帮忙处理,并在之后将文件传达到各部门。而张玉凤也凭借专业素养和过硬的工作能力,成了毛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这也充分证明了毛主席对张玉凤的极大信任。

言传身教

张玉凤27岁时开始近距离接触毛主席,虽然此时毛主席已近暮年,但短短数年的言传身教还是深深的影响了张玉凤的人生,以及其为人处事方面的诸多做法和性格。

据说,张玉凤在退休之后,空闲时间大多都拿来学习书法,原因便是在中南海工作期间受到了毛主席的影响。

毛主席是我国的“中华草书四大家”之一,其余三人分别是唐朝的怀素和尚、“草圣”张旭以及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毛主席早年练字是跟贺子珍一起的,两人常常一同切磋书法艺术。

毛主席倡导写字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一昧的受一种字体的限制,勤加磨练是根本,得心应手是入门,兼学并用是积累,收放自如是大成。在形容毛主席书法作品的评语里有这么一句话:

“毛主席之书法,其有‘二王’之秀逸,孙过庭之俊美,张旭之狂韵,怀素之放肆,苏黄之雄厚。”

在这句话里,“二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出自“书圣”王羲之手。孙过庭是唐代著名草书书法家,“苏黄”则是将苏轼与黄庭坚并称,同样也是形容毛主席之书法大气磅礴、笔触浑厚。

张玉凤回想起主席的书法时曾经说过:“我刚开始其实什么也不懂,看毛主席的草书写的潇洒,自己就也想照着画,还美其名曰‘得其神’即可。结果被主席看见,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练字建议。”

张玉凤

“主席看到我练字其实很高兴,他专门告诫我练字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总想着一步登天,人连走路都没学会,怎么去跑、去跳呢?练字切记一句法则,要‘先齐整,再奇怪,再齐整’,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毛主席总结的这句练字法则颇有一些“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哲学意味,实在是发人深省,思之令人回味无穷。

张玉凤进入中南海不久,正巧赶上了毛主席患病,每到换季就容易生病,基本都是一些老年人容易染上的常见疾病。再加上毛主席总是不遵医嘱,不吃药、老抽烟、作息也不规律,结果就是恶化成了大叶性肺炎。

毛主席

此时的毛主席咳嗽不断以致于无法卧床休息,只能靠坐在沙发上打盹。一丁点护理技巧都没有的张玉凤只能赶鸭子上架重头学起医疗护理知识,边干边学。而在张玉凤的精心护理和督促下,毛主席的情况才有所好转,这也是毛主席日后十分信任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人的生活交互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张玉凤性子耿直,对毛主席不顾惜身体的做法十分头疼,为此常常在毛主席面前念叨,二人还曾数次因为这件事发生过激烈的争吵。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张玉凤丝毫没有因为对面是毛主席而让步,最严重的一次,毛主席说了气话,让张玉凤离开中南海,而耿直的张玉凤二话不说收拾行李便回了家,直到数天后,才在李银桥等人的劝阻下,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晚年的毛主席,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子女们都不在身边,而张玉凤等人恰恰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填补了这一缺憾,也正是他们的用心照顾,才能让毛主席的晚年生活变得没那么孤单,为此还曾说过,希望在他去世之后,让张玉凤他们多去他的墓前看看他。

对于张玉凤眼中的毛主席,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孟锦云:搀扶毛泽东走过最后岁月的年轻女子》——凤凰网

2. 《张玉凤眼中江青和毛泽东的关系:常人很难理解》——中国新闻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

地史故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