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西湖区有座古风小镇,遍布亭台楼阁,随便一拍是大片

喵星人日记 2024-06-05 07:44:54

小镇和城市是两种生活状态,经年累月,居住其中,会发现不期而遇的美好,像在武汉东西湖区东柏路沿线,就有一座古风小镇茅庙集。从城区过去打卡,来到小镇中心区域的步行街,复古风格建造的旅游目的地,规模不是很大,但布局非常开阔。在南北纵横的街面上,遍布亭台楼阁,商铺与院子,民房和行道树,每一帧画面都是大片观感,游览之中,十分惬意。

与多数建在城市郊区的小镇不同,茅庙集给人的印象,依旧是僻静的小地方。若是自驾走过,走城市的绕城高速,在柏泉收费站下,往北走柏泉路,到与东柏路的交汇处就可以看到小镇步行街的口子。沿途的市政主干道修建得十分宽阔,改造后的民居与现代化的小区相互毗邻,还有修缮一新的辅道、宣传牌,最近的东柏路柏泉办事处公交站台,经停h100/h108和h90车子。偶尔还能看到骑着电瓶车路过的居民,从前面的巷子口出来,绕行一圈马路,又消失在行道树的绿荫之中。

进到茅庙集步行街的口子,是一条很寻常的主干道,可以走机动车,斑马线和行车道的实线与虚线都有。路面向北拓展去,东西两边的建筑,修建得不高,是普通的三四层小高楼,被密集的行道树遮掩,时隐时现。从建筑的成色判断,至少步行街入口处的这一排房子成型的时间不算早,每家每户都是一栋栋楼,然后在路面行道树的中间开拓出一间敞开的大门,修建了前院,布局非常紧密。实际上,这条街面的车子很少,工作日过来,游览的人寥寥无几。

继续向北走,顺着弯曲的路线,慢慢看到前面有几栋古典风格的建筑,分立东西两个方向,高度有五六层,从样式看,并非居民生活小区。建筑外墙喷涂了红色,有原木框架和元素,猜测是游览的地标,差不多相当于“信号塔”的作用。果不其然,走到近前一看,建筑下围着护栏,还有宣传牌简介,茅庙集的入口,在此相互交错在一起,还有一大排的夹竹桃,烘托出茂盛的氛围。这边同时还有停车场,有小路,都被植被掩映着,十分幽静。

在入口处,同时建了一座非常大的门牌坊,古色古香的样式,原木框架,刷了厚厚的油漆。门牌坊分几个出入口,还有石墩与指示牌,东边是一排民房,西边有围墙,顺着主轴路面进去,旁边就是绵延的厂牌步行街商铺门面。不过,严格来说,那些商铺门面根本不像门面,或者最初其定位不是纯粹的门面,毕竟其规模大,占地广,还是步行街的核心,装饰效果大于商业作用。

走到第一家商铺门前,看到第一层的建筑布局,并不复杂。一样的单间门面,几十平米的面积,门窗都是原木材质,成色很新。门面有招牌、门楼,也有对应的储物柜,它们摆放有序,毫无违和感。这一间门面主营区域特产,有鱼类、果蔬等,分门别类放着,咸鱼的味道很明显。老板介绍说,这些咸鱼都是手工腌制,加入了独特的佐料,香味突出。老年人估计很喜欢,腊鱼腊肉都是过年的必备礼物,现在,茅庙集这边步行街人气逐年提升,游客们来此,必然会带上几件走。

走到茅庙集步行街里面,看到其商铺的规模还不小,因为是统一建筑的古典建筑,所以看着非常有秩序感,门面装修统一,间距统一,楼层高度统一,连节日里的宣传装饰都是统一的。游客来此,从入口走进来,慢悠悠游逛,一个铺子一个铺子走动,也要大半天时间。站在任意店铺前,目之所及,南北区域的商铺类别,一览无余。街面上的游客并不多,远没有城区商业街的氛围,但每一间商铺里,人还是不少。

在茅庙集步行街,游逛的过程像是漫步。一来,里面的商业氛围很强,但游客有限,所以沉浸其中,可以随意自拍,也不担心其他人抢镜。二来,衣食住行的氛围也不如景点,多的是区域特产商铺,布局稀疏,和很多小镇上的农贸市场气氛接近。(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

0 阅读:55

喵星人日记

简介:专注旅游随笔文字,记录美好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