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孩28岁不工作、不结婚,自费1万,花150天把故宫“搬”回家

沐语纪文史 2024-06-06 09:22:45

文 | 瓜田李的猹

编辑 | 沐语纪史

28岁的浙江女孩,不工作,不结婚,跑进山里捣鼓木头。

父母着急,邻居唠叨,女孩压力很大,一头青丝也有不少变成了白发。

年纪轻轻的漂亮姑娘,大学毕业不好好工作,整天在家里呆着,也不找对象,实在有点不靠谱。

殊不知,女孩是在闷声做大事。

她从零开始,自学木工,用了150天的时间,在农家小院里造了一座“故宫亭”。

整个建筑一比一复刻,没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无论是结构还是色彩都无可挑剔。

为了造这个“故宫亭”,女孩花费150天的时间,自费1万块,终是把心中热爱搬回了家。

那么,一个柔弱的女孩,为何要学木工?

她又是如何将故宫的亭子“搬”回家的?

建故宫亭并不是开始

女孩叫苏青吾,普普通通,没有优渥的家境,也不是钻研木工几十年的高级人才。

在建造方面,她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小白,之所以能造出惊艳的“故宫亭”,她说是因为热爱。

不知何时起,苏青吾迷恋上了传统文化,尤其是游览一些传统古建筑时,她总是流连忘返。

时间久了,她脑中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还原出这些古建筑,把它们搬到自己的小院中。

想归想,动手时却又感觉无从下手,苏青吾一度觉得自己想的太多,非建筑出身,想要仿造古代建筑,有点异想天开。

但她又实在心痒,于是决定从简单的开始,那天,苏青吾对故宫的红墙下手了。

2019年,苏青吾闲来无事,在自家小院里,琢磨着做了一堵“故宫红墙”。

有段时间,红墙在网上很火,成了游客、情侣去北京必要打卡的地方,而且红墙庄严大气,确实很出片。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苏青吾当然也希望拍出好看的照片,

但红墙在北京,自己总不能天天去,她决定干脆自己动手,在院子里复原一堵“故宫红墙”。

第一次做这么大的“工程”,难免拿捏不准,做出来的也是差强人意。

墙根不直,墙面也不平整,好在端庄的故宫红,被她硬是还原了八九分,勉强让人满意吧。

红墙有了,苏青吾穿着传统的连衣裙在墙下拍照,真的好似穿梭了千年时光,朋友还说她就像是现实版的“李清照”。

后来她还陆陆续续在红墙前拍了一些视频,但时间久了,她总感觉一面墙太单调了,需要配一点其他东西。

巧的是,一天网上冲浪时,苏青吾看到一张故宫亭子的照片,亭子结构看起来简单,但却庄严大气,简直就是红墙的绝配。

“要不试一试吧”,抱着学习的态度,苏青吾硬是将亭子“搬”到了家。

从零学木工,还原故宫亭

古代建筑,通常都是雕梁画栋,看起来大气磅礴,故宫更是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

而它能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霜,依旧光彩照人,其蕴含的建筑技巧绝对是顶级的。

迷人的老祖宗,不论别的,建造技术绝对一流,看似简单的建造结构,还原起来却并不容易。

就说一个小亭子,其中有一项古老的技艺——榫卯。

信息来源:宁波晚报,链接已附文末

组成亭子的斗拱结构中,凸起的地方为“榫”,凹陷的地方为“卯”,凹凸结合,镶嵌在一起,是为榫卯结构。

这种结构将亭子完全拼接在一起,不需要钉子和胶水,就能牢牢咬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为了最大可能的一比一还原故宫亭,苏青吾开始自学斗拱与榫卯。

没有老师,她能依托的只有网络和书籍。可图片里根本无法完全看清亭子的结构和衔接细节,苏青吾还是感到无从下手。

她又抽时间特地去了一趟故宫,别人都忙着拍照,苏青吾却顶着太阳,仰着头观察亭子的支架、梁柱和交叉点。

万事俱备后,苏青吾买来刨刀、锯子、锤子,开始在木头上比划。

在翻飞的木屑中,她按照量好的尺寸,开始做斗拱。想着简单做着难,力道轻了,凿不开木头,力道重了,又会破坏形状。

苏青吾只能一点点比划,用刨刀不断尝试,为了能更好的掌握力度,她所幸摘了手套,一锤一锯地打磨着。

连续做了好几天,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终于做好了第一个,当两块木头严丝合缝地扣在一起时,苏青吾知道,榫卯结构成了。

图片来源苏青吾账号

她趁热打铁,一连做了十几个,从最初的生涩到熟练,她似乎有得天独厚的天赋。

一个姑娘家,干这些粗活干净利落,还有些赏心悦目之感。

做好第一步后,苏青吾又开始考虑封屋顶,以及用“地仗”做防潮,还有最后的色彩还原。

这都不是容易的事,苏青吾砸木头,手青一块紫一块,在做屋顶时,还不小心摔了下来,钻心的疼痛席卷全身。

但看着快要完成的小亭子,一切都值了。

信息来源:央视网,链接已附文末

虽说是个小凉亭,但凭苏青吾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无法做成的。

建造过程中,她的帮手就是家人,虽然父母嘴上说着不理解女儿的所作所为,但行动上,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帮她搬木材,扶正柱子腿,一些小工作,父亲总会搭把手,但亭子的主要细节,还是由苏青吾把握。

坚持下来后,成果也是喜人的,150天,1万块钱的成本,苏青吾终于在自家院子中,复刻出了一座“故宫亭”。

整个建筑完全按照模板的结构和设计,没有用一点现代的钉子和胶水。

而当亭子建好后,苏青吾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亭子建成的那年,苏青吾已经28岁了,之前,没有一个人理解她。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苏青吾本有着大城市的工作,但却一声不响,回到了山村。

父母不理解,村里面各种流言蜚语也满天飞,“读了十几年书,最后还不是在山里”、“岁数那么大,不工作,也不找对象”这些恶言不断围绕着苏青吾。

那段时间,她其实也很迷茫,自己追求心中所爱,回到村里,但所有人都觉得她错了。

焦躁、忧愁困扰着她,头上也出现了不少白头发。可既然决定了,那就只能一往无前。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链接已附文末

而且自己也没有别人说的那样不务正业,自己有着一份兼职工作,是一个独立摄影师,工作虽然不稳定,但是也能养活自己。

想到这些,苏青吾努力将影响摒弃在外,住到了一个六七十平的老院子里,关起门来,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她喝山泉水,用柴火煮饭,就连煮饭的炉灶,也是自己用泥巴一点点烧出来的,她大多时间,都在做自己喜欢的手工。

她喜欢一切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书法、绘画、岩彩她都有了解过。

越来越知道传统文化之美,她又迫不及待想将这些分享出去,于是建立了自己的账号,开始拍摄一些自己的手工作品。

此前的作品不温不火,直到她将故宫亭复刻在了农家院里,一切都得到了回应。

视频有超过三百万点赞,苏青吾也成了网友口中的“神仙手艺人”,就连人民日报也给她点了赞。

以前不理解的父母,也会将亲朋好友请来,指着亭子骄傲的说一句:“好看吧,我姑娘亲手做的!”

苏青吾也很开心,又在亭子里做了古色古香的木头、椅子。

她说自己做故宫亭,一开始是想要和古人一样,能有个和三两好友乘凉、聊天、看星星的地方。

但受到这么多人喜欢,她觉得自己是可以分享传统文化的,她决定继续出发,多做一些古老的建筑。

传承传统文化,吾辈义不容辞

苏青吾是江南女子,性格温婉,在父母的保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

上大学之前,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随便选了个广告专业就读。

虽然对专业知识不是太感兴趣,但专业衍生出来的摄影、拍微电影等技术,苏青吾却学的乐此不疲。

毕业后,她按部就班,进入了一家地产公司做策划,加班是常有的事。

一段时间后,苏青吾实在受不了了,她始终无法适应嘈杂的大城市,不想重复上班、下班,熬一天算一天的枯燥生活。

2016年,只工作了半年,她毅然辞职,洒脱写下了四个大字:志不在此。

大城市装载身体,故乡承载灵魂,回到家乡后,苏青吾总算找到了自己的爱好,那就是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女孩,苏青吾最先开始是自己尝试做一些中国的传统服饰,穿上后,颇有几分古代才女的味道。

为了搭配服饰,她又上山砍木头和主子,做一个古人用的“鱼灯”。

随着技艺的熟练,她开始打一些大件的主意,红墙、故宫亭就是她交出来的满意答卷。

故宫亭成功,也让苏青吾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去尝试建造更多的传统建筑。

在院子里,她又建了一座唐风亭,面积是故宫亭的两倍,花了7个月的时间,耗资3万元,看起来也十分端庄大气。

除了这些建筑,她还复刻了“清粉荷花吸杯”、“多彩的琉璃瓦”。

而在谈起自己为什么要做传统文化时,苏青吾表示她想让大家知道:

传统文化、传统建筑并不是高远小众的,只要有心,它也能被复刻出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与参考:

1.宁波晚报:《43秒视频,300万点击量!宁波这个女孩把故宫里的亭子“搬”回了家》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51209855017288195/?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央视网:《苏清吾:我在家里造古亭 不爱红妆爱木桩 手作女匠人筑造更高梦想》

https://tv.cctv.com/2024/03/19/VIDEwC0haGaOND3E7TMQ3W7W240319.shtml

3.人民日报:《大写的佩服!90后女孩家中建了座“故宫亭”》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56212711516701221/?channel=&source=search_tab

4.中国青年网:《大写的佩服!90后女孩家中建了座“故宫亭”》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8235755349003073&wfr=spider&for=pc

0 阅读:0

沐语纪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