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之案,宋太宗赵匡义如何得到皇位

历史乱谈 2024-03-10 22:04:23

历史上的皇位继承一般都是“父死子承”,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获得皇位的例子却很少。宋太宗赵匡义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登基方式相比他人而言比较特殊,后世才对他如何获得皇位充满了猜测。

宋太宗赵匡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同母弟弟。赵匡胤称帝后,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最终统一了十国。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倒有“烛影斧声”的传说,即太祖赵匡胤是因其弟篡夺帝位,而被弟弟无情地加害。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到底“烛影斧声”这桩千古谜案是怎么一回事呢?目前史学界对这桩迷案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根本相反的看法,但有一点是诸家都认可的,即宋太宗并没有宋太祖的传位遗诏。最早明确地指出这一点的是清代史学家毕沅。他在研究宋初的历史时发现,无论是《宋史》中的《太祖本纪》还是《太宗本纪》,都没有只言片字涉及宋太祖的遗诏之事,而且在《太祖本纪》中有“太宗遂立”等字眼,既然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赞同了宋太宗并不是手持太祖遗诏顺理成章地登上帝位的,那么他真的是篡权谋逆,“烛影斧声”真的确有其事么?

《湘山野录》也有这样的记载:深夜,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匡义入宫。赵匡义入宫后,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匡义酌酒对饮。这很明显存在着种种疑点:为什么宋太祖要在深夜突然召赵匡义入宫?难道是兄弟之间有非常重要的秘事非要这时候谈,而且还得屏退左右侍从?文章接下来的描述更令人疑惑难解:

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的斧声清晰可闻。什么是“柱斧”?“桂斧”倒不是用来欲人的斧头,而是一种形似如意的可以拿在手中把玩的文具类用品。然而,按常理说,要拿着“柱斧”戳地,宋太祖必然就要蹲下身,毕竟他不是长臂猿。可这就更怪异了:兄弟俩人喝着酒,怎么会突然拿“柱斧”戳地,还发出清晰的“嚓嚓”声?一边戳还一边喊“好为之,好为之”。关于这句话,有的解释是“好做”,有的解释是“好好干”。

学者们通过研究史料后发现,说赵匡义毒死太祖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大多数是一些稗官野史捕风捉影的说法。但是太祖应该是非正常死亡的,因为依照当时皇宫的医疗条件,一般的疾病不会也绝不可能使太祖突然丧命。即使是一些疑难杂症,也有高明的御医诊治,有灵丹妙药吊着命,太祖绝不至于一夜赴黄泉。

有些认为赵匡义是正统之君的人则摆出了“金匮之盟”的证据进行证明。所谓的“金匮之盟”,是指太祖之母杜太后临死前召集了太祖、太宗,以及赵普入宫,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荫。杜太后说:“你错了,若非周世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汲取教训,他日帝位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听完这番话,哭泣叩拜。杜太后便让赵普将自己的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这便是赵匡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抛出来的证据。

后世很多历史学者认为“金匮之盟”很有可能是赵匡义的杜撰。因为太祖如果想要传位给他,直接书写遗诏便可,何必弄个“金匮之盟”那么麻烦呢?再加上赵匡义即位后不久就把弟弟们罢官流放,一一死去。而且,赵匡义在哥哥宋太祖死了不到一年就改元,嫂嫂死之后没按皇后之礼发丧,种种行为都让后人无法理解,这让他帝位的合法性深受后人怀疑。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4-03-11 12:00

    天道轮回,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又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 赵眘

  • 2024-03-12 00:49

    所以他的后代继位皇帝不育的居多,第二任皇帝篡位后 ,整个国家都在走下坡路,赵二算是宋朝历史罪人之一。 而且感觉明朝再学北宋老路,不过朱棣比赵二厉害多了去,可惜到朱祁镇后 明朝国运差点断送。

历史乱谈

简介:想到哪说到哪,觉得有意思的历史就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