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头才发现,李宁的科技已经走了这么远

懒熊体育 2024-05-31 10:02:56

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强烈渴望民族凝聚力的时代,中国体育的成功大大加强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在那个时代,李宁是中国运动员中叫得最响的名字,作为一名运动员,李宁堪称伟大。

1990年,离开赛场的李宁创办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品牌,用一种在那个时代罕见的形式,延续了自己的体育生涯和使命。从一开始,这个品牌就与运动强烈地绑定在了一起。

也是那一年,李宁开启了服务中国体育事业乃至全球顶级运动赛事及运动员的历程。

5月29日,李宁“以我为名 科技李宁”科技大秀在北京开场,这是李宁品牌历史上第一次集中性地,展示30多年来在运动科技创新方面的历程与成果。一回头才发现,李宁的科技已经走了这么远。

也正是借助这次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乃至回顾李宁这家公司的视角,从定位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品牌和企业,李宁自身的科技树,也在这个过程中日渐繁茂。

李宁的产品史,也是本土鞋服科技史

1998年,李宁成立佛山产品设计开发中心,这是中国运动品牌里第一个独立设计开发中心,开启了品牌此后一系列产品研发和创新之路。

不过,对于有鸿鹄之志的李宁来说还远不够。一棵科技树的根在于底层科技,李宁很早就注重底层技术研发,并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对研发的影响,开始了研发中心等一连串的基础建设,为专业化投入更多的筹码。

2004年成为了李宁底层科技快进的一年。8月,李宁开始与美国Exeter公司合作,进行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研发。同年,香港设计研发中心成立,集中负责设计李宁牌服装产品。那一年,李宁甚至还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对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脚型和运动分析数据库。

这次的科技加码效果立竿见影。2005年,李宁曾经赞助了一次“我为鞋狂”论坛的聚会。当Sneaker们用刀和锯把李宁主动提供的TOPGUN篮球鞋拆解开后,惊讶地发现这双鞋的技术含量、专业性和国际品牌相比已经不相上下,这也给了篮球鞋圈不小的震动。

尝到甜头的李宁继续加码底层科技:2008年11月“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配备了世界顶尖的测试设备,大至运动力学,小至鞋的抓地能力等,都能在这里得到研究;现在位于广西的东盟李宁中心正在建设中,其将履行的职能之一就是研发创新,未来李宁将再多出一个面积达到8000平米的运动科学中心。

因为对基础科技的高投入,如今回看,李宁的新技术几乎没有“断更”过:

1998年,当大众还在用“旅游鞋”满足所有需求的时候,李宁就推出了定位于专业,大底中足搭载了“双轴扭力科技”的V8跑鞋;2004年,李宁推出了第一款专业篮球鞋Free Jumper,运用了前掌Bounse技术+后掌Cushion技术,这种被称为“前B后C”的球鞋范式在当时颇具颠覆性,一直沿用至今。

2006年“李宁弓”诞生,这一以赵州桥拱桥和拉杆结构力学原理为灵感的专利减震技术此后哺育了“钟馗”等多双经典鞋款,此后李宁又先后推出结构减震科技“李宁弧”和材料减震科技“李宁云”。

得益于“硬核”运动科学研究积累,2019年起,李宁的科技创新又有一波密集爆发,构建了中底、大底、鞋面、结构等四大科技平台,成为近年来李宁产品力又一次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技术到产品,科技树如何开枝散叶

光有底层科技仍然不够,品牌毕竟不是研究所,如果科技无法落地,品牌就谈不上可持续性的增长,同时,科技的应用往往有无穷的可能,会为品牌打开一扇想不到的门。过去的近35年,李宁显然已经生长出了系统化、平台化实力。

这种能力细分下来,一是运动品类扩容能力,即将基础科技迁移到各垂类运动的能力,这对李宁这种坚持以单品牌为核心的公司来说尤为关键。

以跑步领域为例,近几年碳板跑鞋成为主流。2019年9月,李宁推出了第一双国产碳板跑鞋飞电Elite,此后李宁在碳板跑鞋领域进行了不间断的技术积累。那一年,李宁推出了䨻轻弹中底科技,成为了飞电系列成功的关键。2022年,这一技术又延展出了强韧耐磨的䨻丝技术,适用于鞋面。2023年,李宁把䨻丝鞋面、䨻中底等李宁在碳板跑鞋时代积累的跑鞋科技“跨界”运用在了越野跑鞋的卢系列上。不仅如此,䨻科技还被迁移到了闪击、驭帅等篮球鞋款上,让这些经典鞋款性能一举提升。2023年,䨻科技已经应用在超过60%的李宁鞋款中。

“基于运动科技的应用,使李宁在聚焦‘单品牌’核心策略下实现了多元化运动品类覆盖的同时,具备了横向品类的拓展能力。”在科技大秀现场,李宁集团执行董事兼联席行政总裁钱炜这样表示。

在横向品类拓展之下,对一个投入大量科技研发预算的品牌来说,对单一品类还需要强大的产品矩阵化能力。

将品类产品矩阵化,推出多款产品,能在各款产品中拉开区分度,区分出不同场景,全面触达从入门消费者到专业运动的消费群体,在多个场景和价格带上占住位置,从商业上来说无疑是品牌的最优解。

在这一点上李宁的能力已经相当成熟。以跑步为例,其是李宁最早发展的品类,到现在已经将场景分化为日常慢跑、进阶训练、竞速比赛、跑进山野四个大类,搭建起了全场景的专业跑鞋矩阵,全面覆盖从入门、进阶到专业竞速的跑者。

在篮球鞋领域,由于用户在场上的位置不同,技术动作有差异,李宁基于篮球运动核心功能打法,围绕均衡、跑动、启动、冲击建立篮球鞋矩阵,在产品层面做了细致区分,满足不同类型球员的功能需求。

可以说,品类横向扩容能力和品类内矩阵化能力撑起了李宁如今的体量。

李宁以“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为核心策略,聚焦主品牌让李宁“增大压强”,集中资源保持品牌在大众市场的影响力,让矩阵化的“多品类”得以借势。不过,品牌和消费者的直接触点始终还是单品,只有产品深入人心,才能抢占消费者心智。而这就回到了李宁进行前瞻性地尝试且已经跑出了不少成功案例的产品IP。

在多数品牌都围绕减震做设计的时候,李宁发掘了“轻量化”这一需求,2005年以鸟羽为灵感的超轻系列跑鞋就此诞生,此后系列不断迭代,2021年超轻18代第一次融入李宁䨻科技,在性能上又实现一次大飞跃,经过近20年时间的洗礼,迭代21次的超轻系列几乎成为李宁品牌的时间胶囊。

2006年前后,李宁开始进军以NBA为代表的国际篮球市场,经典的驭帅系列就是李宁为国际市场开发的首批篮球鞋产品。驭帅以专业与性能为立身之本,同时辅以文化元素。这一系列中以“昭陵六骏”中“白蹄乌”为灵感的1代,借鉴半坡文化陶器艺术,帮助李宁拿回德国iF设计大奖的驭帅3代特殊版本“半坡”,都成为了中国篮球鞋历史上的经典。

从产品到IP的系统方法论

这些常青系列的秘密是什么?李宁为什么能批量打造出有生命力的产品IP?

科技大秀上李宁集团跑步品类高级总监薛新刚对龙雀系列跑鞋诞生和迭代过程的分享也许有所启示。

▲李宁龙雀系列跑鞋。

薛新刚介绍,龙雀系列始于对人类马拉松极致速度的想象,运动鞋服也应该有匹配未来成绩的极致想象力。

不过薛新刚认为:“除了有大胆的想象力之外,还是要通过极致研发和科学研究,将想象力落地。”

2019年前后,李宁团队来到世界长跑之乡肯尼亚伊藤小镇,在那里通过高速摄像机观察跑者穿着的飞电跑鞋,团队发现跑鞋前脚掌沾满了伊藤特色的红土,但是后掌处却没有太多红土,这给了团队了关于前掌着地的思考和灵感。

团队从肯尼亚回国后,就成立了龙雀项目组,决定做一双极致的跑鞋。根据科学研究,鞋子的重量每减轻100克,跑步的经济性可提升约1%,继而带来0.7%的运动成绩提升。因此,虽然当时的主流跑鞋单只重量已经降到了170-180克,但团队仍然大胆地决定以减重100克为目标。

在研发的过程当中,团队试验时发现,虽然顶级运动员多是前脚掌着地,但是在极慢速的跑步过程分析中,中足处也有下压的过程。这给了团队巨大的启发:“既然有下压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力用起来回馈给运动员,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前脚掌发力?”

在经过不断的思考和迭代之后,2022年,李宁在愚人节发布了龙雀的实物照片,这款无后跟的跑鞋未来感十足,一出现就震动行业。过去几年,龙雀成为了一种李宁跑步的“精神符号”,在李宁内部经历了多次迭代。这次科技大秀上,李宁终于正式对外介绍龙雀,定位是:为前掌跑法的极致竞速运动员而生顶级竞速跑鞋。

李宁能连续打造成功产品IP,有赖于龙雀研发过程体现出的用科技落地想象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坚持不懈为产品融入文化元素的努力。早在融入了铠甲、夔龙纹的传奇鞋款“飞甲”上,李宁运用文化符号的能力就已经得到了凸显。

这次科技大秀,曾经用独特视觉符号让人耳目一新的绝影系列再次更新,这双由超级碳板和超级弜结构加持的绝影3代跑鞋在设计上融入了新的前卫风格,李宁跑鞋首席设计师孙京颐介绍,在设计上,团队为其加入了复古未来主义设计元素,这一出现在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前卫风格运用在跑鞋上并不多见,文化味十足。

▲绝影系列跑鞋的设计是一个李宁善用文化符号的案例。

在系统的产品IP方法论的指导下,近年来李宁的IP打造驾轻就熟,甚至开始围绕场景打造产品IP,如深度挖掘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日进斗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运动鞋服中的头部年货IP。

可以说,从本质上成就李宁一个又一个产品IP的是其对科技的应用能力。在商业世界,这种能力是一流品牌区别于平庸品牌的标志。用李宁集团鞋研发创新系统总经理徐剑光在科技大秀上的话来说:“基于材料科技的研发创新是有天花板的,而基于运动科学研究成果应用的创新是没有上限的,这必然是运动品牌未来产品研发升级的必经之路。”

李宁以创始人命名,满足运动需求一直是李宁发展的指针,这就决定了李宁必然要走专业化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科技创新这件事情做起来很辛苦,也不一定能马上得到回报,但李宁‘敢于想象、不懈追求、赢得突破’的品牌精神告诉我们,要相信时间带来的力量。”钱炜为他的发言做了这样一个有力的结尾。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1

懒熊体育

简介:从商业角度解读体育,跟随懒熊读懂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