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国女贼至死不认罪,临终前却给子女留下遗言:努力报效祖国

观今品古 2024-06-18 22:22:30

前言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个叛国女贼被关押入狱,可即便身处囚牢,她的蛮横态度也丝毫不减。

若有谁直呼其名,她便会怒目圆睁,声音尖利地反驳:“你算个什么东西,‘陈壁君’这个名字也是你能叫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嚣张蛮横的女人,在1959年弥留之际,却给儿女留下遗言:“吾死别无他念,只盼诸儿努力工作,报答人民政府,报效祖国。”

那么这个叛国女贼究竟是谁呢?为什么在她自己选择叛国的前提下,却让自己的子女报效国家呢?

从富家小姐到汉奸之妻

陈壁君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华侨富商家庭。1905年,孙中山来到马来西亚建立了同盟会分会。

在这里创办报刊、宣传思想,吸引了大批的优秀进步青年,16岁的陈壁君从小就对政治十分关心。

同盟会的宣传和演讲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陈壁君加入了同盟会,在同盟会中成为了最年轻的一员。

她从《民报》上总的能看到一个笔名为“精卫”的人,她被他刊登的文章的犀利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所深深吸引。

汪精卫

1907年11月,那是陈壁君第一次见到汪精卫,他的一表人才、浓眉大眼、气质不凡,让她心跳瞬间加速,陈壁君对他一见倾心,春心萌动。

在之后的时间里,只要汪精卫有演讲,陈壁君必然跟随在他身后,每场不落,随着接触的增多,她的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人,只有那个名叫汪精卫的男子。

在陈壁君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为她许下了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但陈壁君的心早已被汪精卫所占据,她不愿被命运束缚,便提出解除婚约。

父亲当然不同意,认为陈壁君是个富家小姐,而汪精卫是个疲于革命的亡命之徒,嫁给他毫无幸福可言,只会跟着受罪,于是坚决反对。

但陈壁君克制不住自己的内心,给汪精卫写了一封求爱信,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汪精卫的拒绝。

早年间,汪精卫的家中也为他安排了一桩婚事,汪精卫极力反对,不过因参加革命,这件事情也就搁置了。

之后汪精卫奉孙中山之命,前往了日本,陈壁君也紧随其后。当时汪精卫他们要行刺清政要员,组建了一个暗杀团。

汪精卫极力劝说暗杀团不是儿戏,十分危险,但还是拗不过,只好同意陈壁君也加入到其中。

陈壁君也算得上是汪精卫的得力助手,做事十分认真,拜师学习各种武术、枪法等,并且慷慨解囊,为他们筹集经费。

怎料暗杀行动惨遭失败,汪精卫等人全部被捕。陈壁君不顾一切地东奔西走,筹集资金、传递信件,想方设法营救汪精卫。

同时还私底下买通狱卒,将藏匿的信封送到了汪精卫的手中。信中满满都是对他的关心和思念。

身处困境的汪精卫此时看到信后,大为感动。出狱后,两人也在1911年,结为了夫妻。

汪精卫这个人做事优柔寡断,一件事情上反反复复,始终下不了什么定论;相反陈壁君则是个有主见、拿主意、敢想敢做的人。

所以在后来汪精卫的投递叛变的过程中,陈壁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汪精卫虽表面上赞同抗日,实际上却常常发出一些“战必打败”等悲观观点,陈壁君在汪精卫身边常常煽风点火。

汪精卫一直秉持着所谓的“和平救国”的观念,与后面日本采取了政治诱降所改的“军事打击为辅、和平谈判为主”不谋而合。

最终,在陈壁君等人的积极支持下,汪精卫选择对日妥协,投敌叛变,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民国“第一夫人”

汪精卫早年追随孙中山,算得上是同盟会的元老级别的人物,而他也在孙中山逝世后,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陈壁君也就成为了民国“第一夫人”。

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加之从小娇生惯养,陈壁君自然也就变得开始趾高气昂,谁都不放在眼里。

一次,在与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交谈时,陈壁君的傲慢与无礼显露无遗。她突然感到喉咙不适,想要吐痰,却忘记了对面的何香凝是何等人物。

她竟然毫不客气地指使何香凝为她捧痰盂。要知道,何香凝不仅是年长陈壁君,更是早在1897年就加入了同盟会,深受孙中山的器重。

何香凝

面对陈壁君的无理要求,何香凝愤怒至极,她毫不留情地回击道:

“不论年龄还是资历,我都比你高。别人称你为‘第一夫人’,我可不会惯着你。捧痰?哼,我倒要看看,你何时需要我来捧痰!”

陈壁君听后,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在家中陈壁君更是强势到了极点。

陈壁君无论来访者是谁,都必须经过她的审视才能见到汪精卫。而且,她对交谈时间也有着严格的把控。

一旦看到交谈时间过长,她就会怒气冲冲地冲进会客厅,将客人赶出去。

方君瑛

这种行为让所有人都对她敬而远之,大家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忍气吞声。汪精卫则是已经习惯了陈壁君的强势。

早年间,汪精卫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了一个名为方君瑛的女子,然而,随着陈壁君的介入,这段感情最终无疾而终。

陈壁君与汪精卫结婚后,有了孩子,方君瑛出于好意,怕她一个人忙不过来,便主动提出帮忙照看孩子,减少她的负担。

结果有一次陈壁君回家时,正巧撞上汪精卫和方君瑛一同在家,看起来十分亲密的样子。

她顿时火冒三丈,对着方君瑛破口大骂,一系列侮辱性词汇尽数用在她身上,不仅如此,还在她的朋友面前当中给她难堪,趁机羞辱她。

这让方君瑛百口莫辩,难以接受这种当众指责,一时间想不开上吊自杀了。死去的白月光更加难以释怀,方君瑛也成为了汪精卫心中的痛。

之后汪精卫遇到了施旦,她与方君瑛容貌非常相似。后来施旦离婚后,便将她明目张胆地安排在自己身边,做了个明面上的秘书。

汪精卫将对方君瑛的愧疚与思念全部注加在了施旦身上,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

这一切并没有逃过陈壁君的眼睛,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暗骂施旦,匆匆赶来质问汪精卫。

汪精卫却一反常态,面对陈壁君的严声斥责竟然很是强硬。陈壁君很意外,又不想与丈夫撕破脸皮,遂便对施旦的事情不再搭理。

因为她的飞扬跋扈的性格,许多人背地里都叫她“老太婆”。

即使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陈壁君被关押入狱,身处囚牢,她的蛮横态度也丝毫不减。

狱中关押的大大小小的汉奸,她依然要求所有人对她毕恭毕敬,都不准直呼其名,若谁没有对她尊称,她便会怒目圆睁,声音尖利地反驳:

“你算个什么东西,‘陈壁君’这个名字也是你能叫的?”

她的言辞之刻薄,态度之嚣张,就连看守所所长见到她也要恭敬地称她为“汪夫人”。

一次,徐远来到关押陈壁君的监狱,他也想见识见识这位“汪夫人”。而他的一口一个“陈壁君”彻底惹恼了她。站在门口就大声说道:

“我就是陈壁君,你有事吗?蒋先生看到我都会称我为‘汪夫人’ ,你又是什么身份?凭什么直接喊我的名字,你配喊吗?简直无礼至极!”

说罢转身回到了牢房,不再理睬徐远。之后在法庭上,陈壁君仍不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声称这些都是罪名都是无稽之谈。

在法庭上陈壁君更是嚣张跋扈她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声称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她高声叫嚣着:“我有被枪毙的勇气,没有坐牢的耐心!”

囚徒生涯:最后的反思

上海解放后,陈壁君从南京监狱转移到了上海提篮桥监狱。陈壁君在国民党监狱时,敢摆“第一夫人”的架子。

但在共产党这边,她却不敢那样做,在她的心底始终认为共产党是六亲不认的,这次将她调过来指不定对她怎样呢,估计没什么好果子吃。

从转移到核对档案再到安排牢房,这一切的一切,却都没有想象中共产党的那种蛮横不讲理。

监狱的领导处于人道主义,为她安排了个通风好的牢房,因她案件特殊且多种疾病缠身。陈壁君一时间有些拿不准,心中想着估计共产党这是想软化她。

面对管教干部找她谈话时,她也拒不承认,声称自己全是为了革命,自己的一生就是一部革命史。

而后洋洋洒洒写下了两万字的《自白书》,里面尽是吹嘘自己如何参加革命的,全篇毫无悔过之心,没写一点过错,当然她也不认为自己有错。

与管教干部谈话时,也十分狡猾地开启了自己的一套诡辩,她认为大家都是反蒋的,那都是同一战线的,都是同志,为何要抓她?

她避重就轻地狡辩,概念混淆,还在为自己脱责。

1949年9月,宋庆龄和何香凝一同去见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因之前曾与陈壁君共事过,所以也想拉她一把。

主席了解陈壁君的生平后,知道她之前参加了同盟会,是一个革命者,也就是走错了路,便选择尊重两人的建议,只要写了认罪声明,便可以特赦。

面对宋庆龄和何香凝两人的善意,陈壁君并不领情,仍旧顽固不化。由于她身体不好,多种病症缠身,在服刑期间曾多次住院。

各种照顾、护理无微不至。这里,他们是将她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阶下囚,这种人道主义的方针,让陈壁君打心眼里佩服共产党。

之后在阅读了一些政治书籍和接触的马克思主席思想下,陈壁君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逐渐反思,并且羞愧难当。

1959年,陈壁君再次被送往了医院,眼中失去了往日的锐利与嚣张,只剩下深深的疲惫和无尽的悔恨。

在弥留之际,给儿女留下遗言:“吾死别无他念,只盼诸儿早日回归祖国,努力工作,报答人民政府,报效祖国。”

结语

1959年6月17日,陈壁君因病重离世,享年68岁。这位曾经的叛国女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她的罪行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陈璧君的监狱生活:热爱阅读努力改造,但对蒋介石恨之入骨.中华网文化频道

大汉奸陈壁君其人.《党史纵览》

0 阅读:13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