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为何被逼死?不是隆美尔有罪,而是希特勒再也容不得他

探史这些年 2024-05-29 08:01:2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44年10月14日,德国的一代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服用了氰化钾自杀身亡。而在他留给妻子的遗书中,隆美尔在末尾写上了“希特勒万岁”。希特勒自己也对隆美尔的死表示了哀悼,但是事实上逼死隆美尔的人就是希特勒。

隆美尔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得不去死。表面上,隆美尔死于720事件的余波,但是隆美尔对希特勒有多么忠诚,希特勒自己不会不清楚,他也很清楚隆美尔不可能谋反。那么希特勒到底为什么一定要杀死隆美尔呢?

(隆美尔)

一、忠于希特勒的猛将

1938年隆美尔来到希特勒的身边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军人超过20年的时间了。他和希特勒一样,都曾经参加过那场绞入数千万人血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片仿佛永远都不会有什么改变的阵地中,隆美尔曾经以14人的代价俘虏了8000名意大利军人。

这场战斗为隆美尔赢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隆美尔此后一生从未摘下过这枚勋章。隆美尔与麦克阿瑟很像,与其说是一个军人,他们倒是更像一位政客或者是媒体人。隆美尔对于荣誉的追求几近于痴迷,他有时候会命令人修改战史,以体现自己的英勇。

有些时候他会把别人的功劳按到自己的头上,而在他成为元帅之后,他相对也更喜欢去那些有相机和媒体的地方视察,他非常重视自己的曝光度,这一点和麦克阿瑟非常相似。二者唯一的区别在于,隆美尔是真的会打仗。

(战场)

而隆美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为了追求那些不可见的荣誉,隆美尔经常在战场上抗命。一个原本很简单的任务,一旦落到隆美尔的头上,他往往能够将任务执行到惊险异常,也是这个毛病最后害惨了隆美尔。

因为隆美尔的这个习惯,最后他当了整整十年的上尉,从未获得升迁的机会。直到隆美尔写的书《攻击中的步兵》一炮而红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隆美尔这才获得了一飞冲天的机会。与美军的“后勤天才”马歇尔一样,隆美尔也是在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的赏识之后。

被直接提升到领导身边,只不过马歇尔被罗斯福赏识的时候已经是少将了,而隆美尔则是以年为单位从少校提拔到了少将。隆美尔曾经担任过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因此也算是希特勒身边非常亲密的人了。

(战场)

1940年,希特勒在隆美尔的执意要求下,将其安排到了西线战场。但是希特勒虽然将隆美尔视为朋友,但是却并不相信隆美尔有指挥大部队作战的能力。因此仅仅只是将隆美尔安排到了装备最差的第七装甲师,但是隆美尔却直接把这支部队打成了德军精锐...

1940年的西线战役中,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推进速度最快,而推进距离又最远,以2000人的代价俘虏了97000名法军!第七装甲师从比利时的森林中出发,一路毫不停留的杀到了法国西海岸,这个过程仅用了6个星期。

隆美尔就好像是不知道害怕一样,他总是在最危险的战场上将自己的上半身探出坦克,然后用他的徕卡相机拍照。德军士兵就在他身前一米中弹,但是他却依然在镇定地指挥战斗。隆美尔因此成为了德军的英雄,但是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也使得他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

(面见希特勒)

二、最致命的抗命

1942年,隆美尔成为元帅,也是在这一年隆美尔迎来了人生中的“滑铁卢”——阿拉曼战役。这场战役成为了北非战场的拐点,隆美尔认为北非战场已经没有获胜的可能性了。而希特勒却拒绝向北非战场增加兵力,盟军又破译了德军的密码,地中海补给线不再安全。

在这个时候,隆美尔希望北非军团能够撤军,但是希特勒却命令隆美尔坚持下去。隆美尔终于爆发了,他和他敬爱的元首大吵了一架,他直接对着希特勒骂道:“你简直就是一个疯子!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撤出非洲!”希特勒在见到隆美尔爆发的那一刻,直接懵了。

而在之后,隆美尔相继和赫尔曼戈林以及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闹翻。前者是因为支援不及时,而后者则是因为坚持要继续在北非战场作战。最终,隆美尔为了挽救自己手下的生命,在绕过元首的情况下直接命令部队撤退数千公里。他说道:“一切责任由我本人承担!”

(隆美尔)

希特勒数次试图召见隆美尔,隆美尔的答复只有两个字“不见”。北非战场就在这样的一场闹剧中,彻底落入盟军的手中。而就在隆美尔等着希特勒处理自己的时候,希特勒却还是为他颁发了栋树叶钻石勋章。

但是隆美尔还是对他的儿子曼弗雷德说道:“我已经失去了任何价值,我以后不会被安排在任何岗位上了。”隆美尔之所以这么认为,并不是因为他的抗命,古德里安也抗命过,但是依然被委以重任。但是隆美尔的性质不同,他在政治上“犯了错误”。

在当时,很多德国的政治犯以及法国流亡者都跑到了非洲参加自由法国的部队。希特勒命令隆美尔俘虏这些人后就直接枪毙,但是隆美尔却直接拒绝了希特勒。这开始让希特勒怀疑隆美尔的忠诚,但是隆美尔对于元首和德国的忠诚毋庸置疑,他只是想要保持自己的操守。

(希特勒)

当曼弗雷德希望参加党卫军的时候,隆美尔怒不可遏:“你想要死吗?你想要被审判吗?希姆莱的集体屠杀正在葬送我们的祖国!”隆美尔为什么要这么说,是因为他在1943年回到德国之后,就认为德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已经是必然,应当在还有筹码的时候与敌人停战。

当时隆美尔是极少数敢于直接和希特勒争吵的德军高层,他数次劝诫希特勒这场战争他们打不赢。但是希特勒却对隆美尔说:“只要我还活着,那就不要想要媾和!”

三、意外的刺杀

隆美尔是忠于希特勒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勇敢的施陶芬贝格实施那场刺杀,隆美尔一定没有参与,这也是可以证伪的史实。虽然在诺曼底登陆之后,隆美尔一度想要单独与盟军和谈。而隆美尔的确有这个本钱,他和1945年的希姆莱不同,隆美尔手中有更多的筹码,而且他想要的也比希姆莱少得多。

(施陶芬贝格)

隆美尔是当时德军在西线的军事主官之一,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开放西线,来让这场战争尽快结束。而他的要求也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保证德国不要变成一片废墟,以及保证希特勒能够活着。哪怕是获得一个“拿破仑式的结局”,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

如果那场著名的狼穴刺杀没有发生的话,那么隆美尔极有可能将会把自己的计划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么这场战争将会提前一年结束。然而施陶芬贝格等人的刺杀行动,不仅打乱了隆美尔的计划,甚至将隆美尔本人牵连其中。

隆美尔在得知刺杀后说出的第一句话是:“他们简直疯了!他们竟然要刺杀元首!”隆美尔和这个密谋团体一直都有联系,事实上正是隆美尔一直在阻止他们刺杀希特勒,他希望能够通过他本人来说服希特勒,最差也是由他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然后将希特勒交给德国自己的法庭审判,这样至少能保证希特勒活着。

(施图尔纳格尔将军)

1944年7月,密谋团体的霍法克中校为了保住自己一命,透露隆美尔也是主谋之一。希姆莱将消息报告给了希特勒,希特勒只说:“这种小人绝对不能留下。”于是霍法克中校换来的只有一个痛快的死法。

刺杀主谋施图尔纳格尔将军在手术台上神智不清的时候,也说出了隆美尔的名字。隆美尔在和自己曾经的部下斯派达尔交流的时候也说到过:“希特勒这个病态的骗子已经完全疯了!他现在就像是一个虐待狂!他绝不会就此罢手的!”

种种证据都指向隆美尔,虽然这不足以证明隆美尔就是主谋,但是对于那些想要污蔑他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10月14日,希特勒给了隆美尔两个选择,国葬或者审判。第二天,隆美尔穿戴整齐出了门,最后他将自己的钥匙交给了儿子曼弗雷德。

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劫难逃了,就在今晚了...”当天,隆美尔服毒自尽。

(隆美尔国葬)

希特勒其实并未怀疑过隆美尔对他本人的忠诚,但是他同样无法容忍隆美尔对于战争的态度,他曾说过:“隆美尔的所作所为是作为一个军人在这种处境下可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他是因为聪明大胆的指挥官,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军人,很遗憾。”

在战争结束之后,隆美尔被塑造成一个反抗希特勒的“英雄”。那些真正参与实施刺杀的人,例如施陶芬贝格往往都死在了清算之中。但是那些摇摆者和组织者,例如斯派达尔,他们在侥幸活下来之后却极力的渲染隆美尔的英雄形象。

因为他们很清楚,在战后只有那些曾经参与过刺杀的人,才能够免于审判甚至获得权力。斯派达尔曾担任过西德陆军司令,后来更是成为了北约中欧部队总司令。而给予隆美尔致命一击的,正是斯派达尔的供词,只不过他在战后拒不承认那些供词。

斯派达尔直到晚年依然坚称:“我的良心是清白的。”

(斯派达尔)

参考资料

江姗.纳粹名将隆美尔的"铁骨柔情"[J].文史天地, 2011(7):4.

晓龙.隆美尔之死谜团[J].科学大观园, 2016(4):3.

任海平.隆美尔生命的最后一星期[J].百科知识, 1996(12):2.

毛剑杰."沙漠之狐"隆美尔之死[J].同舟共进, 2013(4):5.

1 阅读:131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