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建立隋朝后,杀害7位开国功臣,你都知道吗?

甲子光年 2024-06-29 21:45:12

自古以来,诛杀功臣的事屡见不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但是一向以宽容给人印象的杨坚,其实在开国后整整杀了七名功臣。

王谊:他与杨坚自幼相识,关系亲密,从同学到同事,后来还成为亲家。杨坚称帝后,王谊被封为郧国公。但后来因“言论丑恶”被杨坚赐死,终年46岁。

宇文忻:他是北周的百战名将。杨坚取得天下后,对原来并非自己嫡系的军官不太信任,解除了宇文忻的兵权,将其在长安任闲官。宇文忻可能对此心怀不满。586年,他被人告发谋反,最终被隋文帝处死。

梁士彦:同样是北周的名将,其兵权被杨坚解除后,在长安任闲职。后来也被人告发谋反,遭隋文帝处死。

刘昉:杨坚在取得实际权力的过程中,刘昉发挥了重要作用。杨坚称帝后,刘昉权势熏天。但他骄横跋扈,贪财好乐,不理正事。后来被疏远,封“舒国公”,实则被边缘化。刘昉心怀不满,故意让小妾当街卖酒违抗杨坚的禁酒令。最终因谋反的罪名被处死。

元谐:他既是杨坚的同学,又是好友,还是功臣。但有人说他曾说自己头上有五彩祥云,杨坚听闻后很快将其杀害。

虞庆则:隋朝建立之初,他不仅击败过突厥军队,还在出使突厥时促成其分裂,立下功劳。然而,在597年南征归来后,被妻弟赵什柱诬告谋反,隋文帝将其处死。

王世积:599年,他被亲信诬告谋反,隋文帝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将其处死。

史万岁:600年,史万岁遭到杨素的诬陷,被隋文帝于朝堂上处死。当时史万岁在朝堂上替将士们争功,杨坚听信杨素的话,认为史万岁是支持废太子杨勇的。

杨坚之所以诛杀功臣,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杨坚的皇位来得并不那么名正言顺。他是以外戚身份篡夺了北周的政权,自己登上了皇位。这种情况下,他对那些有能力、有影响力的功臣自然会心生猜忌。他担心这些功臣会效仿他,也来个谋权篡位。

像梁士彦、宇文忻和刘昉这三位北周最重要的军政大佬,他们是杨坚篡位成功的重要支持者。杨坚称帝后,对他们明升暗降,解除了他们的权力。然而,这三人在北周时代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力,他们认为自己帮助杨坚上位,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不服。于是暗中联络大臣密谋造反,结果事情败露,被杨坚处死。

其次,杨坚性格内向,心思缜密,生性多疑,尤其是到了统治后期,这种多疑的性格更加严重。他深知自己皇位的来之不易,对功臣们的一举一动都格外敏感。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可能刺激到他的神经。哪怕只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他也会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绝不放过那些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人。

元谐,杨坚的同窗好友,就因为有人说他曾说自己头上有五彩祥云,便很快被杨坚杀害。虞庆则呢,他可是隋文帝时代的四贵之一,地位相当高。但却被小舅子诬告谋反,杨坚未经详查就将其处决,甚至还下旨给小舅子升官,这无疑是在鼓励大臣们告密。在这种氛围下,王世积也被人告密说曾找人看相,看相的人说他大富大贵,以后能当皇帝,结果也遭隋文帝杀害。

此外,从社会稳定和政治利益的角度来看,杨坚也有他的考虑。在天下初定之时,那些功臣可能会变成贪得无厌的蛀虫。如果皇帝不能把功臣清理出局,就意味着要和众多功臣共享天下,这必然会导致皇权的虚弱。老皇帝去世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稳定的局面,要么是众多功臣扶持傀儡皇帝,继续共享天下;要么就是为了争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导致生灵涂炭。

而且,杨坚在建立隋朝的过程中,对这些功臣虽有过封赏,但后来却削去了他们的职权,让他们担任一些有名无实的闲职,无法参与朝政。这使得功臣们心怀“怨望”,他们自认为在开国过程中立下大功,如今却失去了权力,难免会心生不满,时常聚在一起发发牢骚。而这些举动,在杨坚眼中,可能就是谋反的迹象。

当然,杨坚杀功臣的行为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个人的性格和政治考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皇帝被废被杀如同家常便饭,这让杨坚不得不对功臣们加以防范,以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和隋朝的长治久安。

0 阅读:49

甲子光年

简介:喜欢历史,喜欢分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