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能改变大命运

开扯吧 2023-07-02 19:14:57

今天我们聊一个很多人不熟悉的历史人物,石勒。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东汉之后三国纷争,魏蜀吴三国鼎立,总共是60年。

之后司马懿捡了个大便宜,就篡了曹魏江山,到他孙子司马炎灭了吴国和蜀国,统一全国,建立了西晋。西晋这段历史非常好记,你记住他是公元265年建的国,之后干了35年,凑了个整数这到了公元300年。然后司马家的诸侯王搞了一个八王之乱,相互之间一通乱战,打了整整16年,把西晋折腾没了。之后就是我们熟知的五胡乱华。

今天要讲的石勒就是生活在这段时间,石勒(公元274年-公元333年),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后赵开国皇帝。所谓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五胡之一,现在都是我中华儿女了。

在历史教材里,往往把这段写成中原王朝,对汉人来说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胡人少数民族蛮族,对大汉族入侵嘛,烧杀掳掠,血腥残暴,毫无人性嘛。而且在这段132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十六国,平均下来一个国还不到十年,皇帝换的走马灯一样。就和现在的英国,日本首相一样快,所以对于汉族大一统习惯的人来说,大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了解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你看现在的历史教材,对这段历史的描写其实也是一笔带过,只有四个字就概括了,五胡乱华。

现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五胡乱华好像是在西晋这一个时间段,突然冒出来一群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入侵,之后有消灭然后有回到,汉人大一统的中原王朝。

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北方蛮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最古就有,比如说秦朝,战略防御重心就是匈奴。汉朝和匈奴也打了好多年,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打匈奴,如果你熟悉历史汉武帝还和西域作战,这里有一个少数民族,西羌。

之后到了三国,我们都学过一首曹操写的诗,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很多人大概中学都背诵过,这首诗写在什么时候呢、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一时兴起,即兴而作。乌桓也是当时的一个北方的蛮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

你可能会问了,今天不是要讲石勒吗,为什么讲了这么久,还没讲到石勒的故事呢?这是有原因的,你不了解这个背景,你就不能理解石勒的崛起。从匈奴,到西羌,到乌桓,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之所以战斗力强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点,都是游牧民族。

说白了,他们有优良的马匹,通常都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骑兵,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这是以农耕为主的中原王朝,是个巨大的战略优势。很多人讲骑兵战斗力的崛起,一般都是说蒙元帝国,蒙古人的骑兵为代表。其实不然,骑兵作战的优势在元朝之前一千多年前,就 已经在史书当中记载了。

比如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历史名词,赵武灵王 学习胡服骑射。中原王朝已经开始学习胡人骑兵作战方法,穿胡人的服装,骑在马上射箭。 可见当时胡人骑兵的战斗力之厉害,赵国已经见识到了。

你看后来秦王一统六国,一共用了十年时间,其中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赵国,打赵国就用了八年。虽然赵国地盘不大,但是因为赵国靠近匈奴,经常要和北方匈奴作战,战斗力非常强悍。一个词大家都熟悉,秦国战神白起,在赵国长平坑杀赵国40万的军队,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很多人以为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就完蛋了,灭国了。

事实上并没有,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又和秦国死磕了38年,你可能会疑惑赵国怎么做到呢!这就要说到。李牧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七雄,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人,秦国虎狼之师,不用说了。而赵国也能占两人,足见赵国战斗力之强悍,在长平之战后,李牧率军抵抗秦国的大军,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李牧我们多说几句,很多人知道这个人很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名将,但是他为什么强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李牧战斗力强悍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李牧骑兵军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成建制的骑兵军团部队。

而这支部队才是赵国的杀手锏,精英中的精英。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赵国在被秦国坑杀了四十万军队之后,还能重创秦军的重要原因。  给你看看这支军队来历,和战绩,起源于赵武灵王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效仿胡人建立的一支军队,后面在李牧指挥下,杀匈奴过十万,占领了大片的草原土地,骑兵队伍更加强大。

我们看秦朝的历史,感觉秦始皇一统六国,秦军弓弩何等的先进,秦军战斗力如何的强悍。其实是秦国的胜利,一统六国,秦军战斗力的光芒,掩盖了同样战斗力强悍的赵国骑兵。

你看秦朝一统六国之后,派了三十万的精锐在北方防御匈奴,主要就是精锐铁骑。用赵国人的思路,拿骑兵打骑兵。

骑兵在之后的战争当中,重要性不断的提升。三国时期,当时有战斗力最强的几支队伍,第一支董卓手下的西凉骑兵,战斗力爆表,名将有华雄,李榷,郭汜,吕布,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一起上都打不赢。

第二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这是汉朝末年的一支精锐轻骑兵,公孙瓒组建这支队伍的最初是对付匈奴人,而因为这支精锐骑兵,公孙瓒借此长期威震塞外。这支队伍可能你比较陌生,给你介绍一个人,五虎上将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就出自这个队伍。这是刘备从公孙瓒这里借来的,后来赵云为了救阿斗,在曹军之中骑马冲锋,七进七出骑兵将军。

第三支,马超马腾父子收下的西凉铁骑,马超也是刘备手下五虎上将之一,和曹操贴身保镖许褚打平手的人。最的曹操脱袍割须的主,可以说是让曹操这辈子遭遇最狼狈的一次。

这三路,都是骑兵,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骑兵在那个时代,是重要的战斗力。所以围绕骑兵产生的相关人才,是当时的不可获缺的人才,当时的香饽饽。

比如驯马的,相马的,养马的,打造马鞍的,训练骑兵的,都是高级技术性人才。到这里胡人少数民族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的,从一出生恨不得天天和马匹接触,自然对马的了解,使用是农耕民族的汉人没法比的。

对吧,农耕汉人一般用牛啊,骡子,驴,用到马匹的其实不多。因为马虽然跑的快,但是耕地耐力是比不过牛和骡子的。而且作战用的战马都是万里挑一,普通的马是不行,所以你看现在好的赛马,跑快,持久力强,宝马良驹都出自草原,或者是中亚。古代的中原是不生产好的战马的,你不生产这种东西,那相应的配套技术,人才就比较稀少。

这就像是行业壁垒,别人生活环境中经常发生遇见的事情,你半辈子都没见过,你怎么和别人竞争。

本期的主人公石勒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他是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父亲石周曷朱,是匈奴旁枝羌渠部落中的小头目。石勒在青少年时健壮雄武,胆量过人,爱好骑射。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常让石勒代替自己监督、治理胡人,各部胡人都喜爱、信任石勒。

所以说一个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重要,兴趣和环境往往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重要因素。 石勒在这样的条件下,对骑兵的训练战斗,驯马,相马有着深刻的了解。而这成为他日后起家的重要条件。

你可能问了,骑兵在军队中的战斗力如此之强,那这些能胡人骑兵当时社会地位应该不错吧。 当时可不是这样的,因为西晋是汉人建立起来的王朝,北方这些游牧民族都被打服了。对于儒家意识形态下的大汉族,你们这些人都叫胡人,意思是不懂礼教、粗俗野蛮之人。

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卑贱的奴隶,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偶尔遇上灾荒之年,流浪的胡人,往往被抓之后就当奴隶给卖掉。  胡人的命不值钱,又没人在意,这就是当时的胡人社会地位。

公元302年-公元304年。并州(今山西省永济市)遭遇饥荒、战乱。石勒和众胡人一起逃亡。石勒运气不好,在逃亡的路上,被西晋将领张隆劫掠。你以为是拉壮丁,弄去当兵的吗,不是的。虽然当时石勒二十多岁,年轻力壮正当年,但是这时候西晋的将领看不上,地位低贱的胡人,当兵你们不配。你们和我们不一样,万一打仗当了汉奸怎么办呢,对胡人不放心,提防着。

当时也不能留着吃粮食吧,这些将领有的是办法,抓你不是目的,目的是搞钱。就把石勒,从山西卖到了茌平(今山东省聊城市)人,名字叫师欢,做奴隶。

奴隶主师欢和牧场的头目汲桑是好朋友,来往非常密切。两人经常一起喝酒聊天,有一次石勒就主动了向汲桑自荐,说我会相马养马。我家里原来是个匈奴骑兵队长,从小对马匹比较熟悉,什么样的马跑的快,什么样的马持久力好,包括怎么驯马。

牧场头目汲桑一听,这哥们不得了,这是一个人才啊,这个年月这样的人难找,我得弄到我那里去上班。 然后就找奴隶主师欢谈,这哥们我想要,你给开个价。师欢说,不就一奴隶嘛,你需要你带走算了,咱俩也用不着客气,就当你欠我一人情,带走吧。

唉,石勒就从一奴隶,靠着相马,驯马的技术,让自己解了套,去了汲桑的牧场成为了一名技术骨干。

而从后来的故事中发现,石勒可不只是简单去了牧场做技术骨干,实际上基本是成为了汲桑的牧场合伙人。

因为在那个年月,西晋搞的是分封制,到处都是诸侯王。每个诸侯王手下都有军队,养的好的马匹,要直接供应给诸侯王的,或者是朝廷的。这个部门的重要性你可想而知,当时八王之乱已经开始了,社会失序,到处都在打仗。

这个汲桑和石勒两人商量之后,就训练出来了一支18人的精锐骑兵。一人出技术,一人出资金马匹,这不就是合伙人么。你别以为他们是要为国尽忠,匡扶正义什么的,没那事。

他们这伙人,昼伏夜出偷盗抢劫,当时兵荒马乱也没谁去维护秩序。原来的那些地主老财,有钱的商人,就成了他们劫掠的对象。不长的时间,他们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算是完成第一步的团队建设,赚到了第一桶金。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在黎亭(今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北三里黎岭村)称汉王,原先跟随司马颖的阳平人公师藩等人自称将军,在赵魏起兵,人马多达数万,石勒与汲桑率领牧人投奔了公师藩。   正式的开始从军起家,第一轮的融资成功,加入了刘渊的阵营。

石勒的故事,估计要分三期才能讲完,今天算第一期。

讲到这里,这期石勒的故事,我们要讲一个什么事。最近张雪峰填报志愿的新闻很火,很多家长都觉定,孩子学习很多书本知识很重要,掌握很多学问,报考一个好的专业决定孩子的未来。

这个想法是不错,但是这玩意压力太大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真的很悲催。就拿浙江来说,考生39万人,今年二段上线人数156885人。 还有20多万的学生,上不了什么好大学,或者上不了大学。这还只是浙江,全国你想想还有多少孩子会被刷下去,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

一个家庭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培养出来的孩子,最后被刷掉。虽然这是公平的竞技,实力的比拼,没什么可说的。可是落到个人身上,很沉重啊。

那有没有别的思路,让一个孩子的未来希望多一点,机会大一点呢。回看历史还真有,那就是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或许命运会有转机。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个大奸臣叫高俅,这哥们没什么学问,居然可以高居北宋太尉之职。原因就是因为他球踢的好,被皇帝欣赏重用。

现在我们讲科技改变生活,人家高俅,靠科技改变命运。

宋朝还有一个牛人,贾似道,他从一个地痞无赖逐渐混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得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哥们的绝技就是斗蛐蛐,贾似道的《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官居军中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一个玩虫的,能混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是人生之大成了。

所以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个词,一技之长。现在很多人对这个词的理解,就是掌握一项技能,用来工作或者是吃饭。实际上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呢?

一技之长,重要的不是一技,而是在于长。 你这项技能一定要超越常人,能别人之所不能。这玩意才叫一技之长。

这种一技之长,往往不是靠常规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因为需要人的天赋,爱好,以及生活环境,还有专业的训练培养。普通的日常的教育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所以就有那句话,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比如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中医世家,艺术世家,相声世家等等。第一,家里环境熏陶,第二孩子喜欢这个行业,对这个东西有兴趣学,不讨厌。

第三,家里从事这行业,有行业大师专业指导。

这三点之下,你说能不出人才。

普通的教育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你喜欢不喜欢都得学。第二 很多农村家庭,父母都没什么文化,教育不了,也没有学习氛围。

第三,家里穷,也请不起大师,更没有最好的方法培训你。

最后只能靠孩子自己来了,基本来说就是赌运气,看孩子能力。

现在我们换个思路,让孩子学习一个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干好,或许未来会不一样。

比如张雪峰讲过一个例子,一个成绩很普通女孩,被一个大银行给录取了。他很吃惊,说你这成绩不可能啊,是走了关系了吗?

后来一问,发下女孩家庭很普通,没有钱,也没关系。

他就更奇怪了,你是不是拿过什么奖项,什么奖牌。

女孩说,她乒乓球赛拿过省冠军。

这一下谜题就解开了,原来这个银行之间每年都要搞一个乒乓球比赛,这个银行每年都TM输给建设银行。 他们领导就决定特没面子,然后为了这个赢球,专门找了这个女孩。

招了这儿人,今年总不会再输了吧。  不可思议吧,乒乓球打的好有可以改变命运。

但是你想想,其实这个很好理解。高考是全国所有孩子在文化课上的竞技,选的都是拔尖的人。

而其他的技能不是,比如乒乓球,按全国有1亿人打球,你就是在和1亿人竞争。这比和14亿人竞争,难度小一点吧。这里面有分性别,获胜概率又增加一倍。

比如你家孩子从小喜欢讲段子,明天成为一个脱口秀演员,这种概率比高考成功率又高一点。

喜欢化妆的,喜欢养马的,你只要让他再这一行里面突出,有一技之长超越别人就是成功者。

所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发现他喜欢的爱好,一步步的培养起来,不要打击孩子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很多家长都是,不去发下孩子爱好,什么流行,什么火爆,什么实用逼着孩子学什么。最后什么也没学成,最后孩子也厌学,废掉。 有多少家长在祸害孩子,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为什么巴西容易出足球天才,很多都是天生喜欢,后天坚持,最后被球队看中专业培养。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一个犹太人被抓起来了,但是这个人画画非常好,就给军官画像,最后军官把他放了。然后他用自己的画画天赋,帮助德国人制造假钞,拯救了很多人。

还有一个电影,一个德国战俘被抓了,他足球踢的非常好,最后还被一家英国俱乐部邀请加入,成为了一名为英国效力的球员。战争把他推向了死亡边缘,踢球的一技之长,让他重获新生。

还有今天的主人公,石勒,相马,养马的技术改变自己的奴隶命运,最后成为皇帝。

所以说,从小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做一件有价值,自己喜欢的事,变成一技之长。是很重要的。

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不输于高考,不输于985,211.

5 阅读:560
评论列表
  • 2023-07-04 03:49

    什么小技能?哪个孩子没有自己优秀的一面?会相马的人多着,踢球打球都很溜的人也多着呢…时也命也,像张雪峰那样计较来计较去,也没见一把年纪出什么惊人的成绩,最后还要靠做网红嘴喷出名……小孩子还在上学就应该按着上学的节奏,该干嘛干嘛去,网红的一句话就被带偏到沟里,考虑着考虑那,还做什么少年?

  • 2023-07-04 08:15

    果然是开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