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工作的干部为什么当官的想法越来越少?

歪小适 2023-12-10 09:55:2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年能够报考的职位表中乡镇岗位占最多,但实话实说,很多的乡镇干部已经没有在乡镇努力晋级,当书记、镇长、副镇长等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心思了。

一、对于自身而言,希望不大

众所周知,乡镇的人事变动一般1-2年就会有一次,在5年的换届年的时候力度就更大。好一点的乡镇,每次能有几个得到重用,差一点可能一个都没有。通常一般的乡镇都有七八十号人,领导的职数10来个,而有条件竞争的大有人在,人多座位少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之一。曾经有人这么说道:“干部晋升这事,就跟水稻生长一样,要熟了才有大米”,不难看出,提拔讲究的是论资排辈,按着轮子来。但是怕的就是有变异的水稻,它长的比别人更快,迅速的就抢占了原有的格局,给本来有信心的干部当头一棒。

二、过分的督导问责,丧失信心

工作中严肃的督导问责本身是件好事,能够推动工作干的更实、干的更好,但是随着每项工作都写上严格问责,杯弓蛇影,成为了基层干部难以释怀的心病。一项事务,问起责来,一般干部级别不够,党委书记又略高了,夹在中间的副科级干部就首当其中。比如:人居环境整治排名全县最后三名、秸秆禁烧天天都有烧的老百姓......这些时候,打板子最重的就是副科级干部。常常有人戏谑到“不提拔是咸鱼,提拔了锤成肉松”,别奋斗几十载,一锤锤到入职前。

三、倘若提拔,面临的挑战很大

提拔后几乎只有工作,生活的存在感会很低,一天到晚都是各种各样的会议,手机得保持24小时的开机状态,得在每一个微信群、QQ群随时关注有没有通知,立马回复“收到”,回复晚了搞不好又得被通报。同时,没有节假日,上班是正常上班,下班就是上班,各种通报考核极度的考验人的心里承受能力。

四、信息化社会,年轻人的选择更多

很多年轻人从来不会选择在体制内晋升这一条路,进入体制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许,文笔好的会选择做自媒体、写小说等赚取稿费,思想灵活的会将心思放在炒股上面,事业编、老师等都有自己的副业,基本上不会将太多的心思放在晋升这条前途并不是很光明的路上。

0 阅读:4

歪小适

简介:江湖赶路人 自由的风里 你歪吗 只不过想小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