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吕正操随周恩来视察,请教毛主席诗句,周总理:昨晚被你考住

红色记忆录 2023-12-29 10:50:5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诗词就是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诗词不仅影响着全中国,也影响着世界,是中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因此,党内也对毛主席的诗词多有关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理解毛主席诗词的含义。

1958年吕正操跟随周恩来视察,途中向他请教毛主席诗句,一向聪明的周总理也一时被考住,后来经过查阅之后,才知道毛主席诗词的意思。

毛主席诗词的影响

毛主席的诗词在海外传播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中的结尾处,引用了毛主席《七律·长征》。这也表达了中国革命逆境中共产党人的精神。

毛主席的这首诗在国外引起了轰动性的影响,毛泽东也通过该书第一次被西方世界所知晓。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法国等国家也先后出版了毛泽东诗词。

在这之后,又出版了日文、法文。在这八十年的传播过程中,毛泽东诗词的翻译语种就有40多种,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英译本。

馆藏量最大的是陈志让和迈克尔1布洛克的《毛泽东和中国革命》,附录37首毛泽东诗词。这本书对于毛泽东的翻译理解较为全面深刻,因此该书影响最大。

毛泽东诗词获得世界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

正如日本著名汉学家竹内实在《毛泽东:他的诗与人生》这样评价毛泽东:

“毛泽东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发展相重叠,他吐露的诗情既是个人内心世界对于革命的崇敬,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在精神层面的反映。”

毛泽东的诗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摆脱列强侵略获得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各个历程的精神写照。因此,毛泽东的诗词,有着政治外交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意义。

最知名的就是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周总理主持的欢迎晚宴上致祝酒辞时,引用了毛主席一段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尼克松成为第一位在公开场合讲话中引用毛泽东诗词的外国首脑。第二天,尼克松游览八达岭长城时,又吟诵起了《沁园春·雪》。

通过毛泽东的诗词,尼克松传达了美国希望和中国建立良好国际关系的愿望。在这之后,《毛泽东诗词》赢得了不少国外领导人的关注和赞许,成为了来华政治家的谈资,成为了中国外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话题。

随着这些活动,毛主席诗词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毛主席诗词用词精准、对仗工整、意境高远,而他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准,除了他的天赋,还由于他对作品的勤于修改和打磨。

1957年1月,《诗刊》在北京创刊,创刊前主编臧克家致信毛泽东,希望毛主席审阅一下他的八首诗词。毛主席非常重视,逐一审阅,将作品里的错字全部改正。

毛泽东不仅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和创作完成后做大量的修改工作,甚至在作品发表和出版多年后,还做修改和润色。

吴旭君回忆,1963年3月起,毛泽东对自己所写诗词反复校阅过多遍,对每首诗词的标题、正文、及小注均做过多次修改,边改边由吴旭君记录下来。

等待修改稿敲定后,毛泽东再亲笔写在手稿上,然后叫她把修改记录烧掉。

1973年冬,毛泽东又叫吴旭君把全部的诗词重新抄写一遍,又注意修正润色。

毛主席对自己的诗词进行修改润色,能和诗友平等交流,切磋诗艺。

臧克家曾建议将《沁园春·雪》中的“原驰腊象”改成“蜡象”这样不仅贴切,还能和“山舞银蛇”的“银”字相映衬,也通俗易懂,且诗意更浓。

毛主席不仅吸收各家谏言,也非常重视一般读者的意见。山西大学一位历史系教授,发现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中和“金沙浪拍云崖暖”中的“浪”字重复。

因此在1952年元旦,他上书毛主席,建议把后一个“浪”字改为“水”字。毛主席也认为他的意见非常好,于是采纳了这个意见。

周恩来解读毛主席诗词

对于诗词艺术有着深厚修养的周恩来,也非常喜爱和推崇毛泽东诗词。他曾这样说道:“毛泽东诗词气魄雄伟,诗意盎然,每每看到都是很好的艺术享受。”

1957年1月25日,毛泽东的18首古诗词在《诗刊》创刊号上集中发表,人们争相吟诵。

1958年7月,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吕正操等人跟随周恩来在南方视察。

12日晚上,吕正操兴致勃勃地来到周恩来的住地,向其请教毛泽东《浣溪沙》词中的一个字如何解释。

原来吕正操和赵尔陆在开会的时候,研讨毛主席在1950年10月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词的传抄稿时,对首句“长夜难明赤悬天”中的“悬”字不知该如何解释。

当时的他们还没有读到正式发表的诗作。因此,吕正操向周恩来请教,“悬”字的意思,周恩来看后一时间也说不清楚。

第二天,周恩来又和自己的秘书等人研究毛主席的诗句。两个人研究半天,周恩来初步断定,只能把这个词解释为“赤日悬空”的意思,于是将此解释转告给吕正操。

但是,周恩来还是感觉不踏实,怀疑传抄稿有误,于是找来了毛主席正式发表的诗词,校对后,果然是将“县”字误写成了“悬”字。一字之差,引起众多猜测。

周恩来立即给吕正操打电话,感觉他正在午睡,于是写了一封短信,派人送去,将此事解释清楚。

他说道:“昨晚被你考住,赤县神州,大家懂得,自不费解,望你转告尔陆。”

看完信之后,吕正操激动不已,从中不仅能够看出周恩来对毛主席诗词的重视,也能感受到他做事的细致和周到,担心打扰吕正操午睡而改为写信。

其实,周恩来对毛主席的诗词看得很重,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将毛泽东的诗词视为精神支柱。

1975年,周总理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12月份,他经常处于昏睡状态。

1976年,从昏睡中醒来的周恩来,得知最新发表了毛主席在1965年作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首词,毛主席曾送给邓颖超。

十年后,身在病榻的周恩来再次听到这熟悉的词句,心中百转千回,无比欣慰。于是他立即让工作人员去买印有毛泽东这两首词的小薄本,并读给他听。

当工作人员读到“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时,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但很快,疼痛让他的笑容顿时消失,随之代替的是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他示意工作人员把诗词本放在枕头下。从那之后,每当他从昏迷中醒来,都会抚摸一下这本诗词,并读一遍。后来,当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在他的枕头下,依然安好地放着这本诗词本。

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周总理对毛主席的特殊情感,和心中对毛主席那深深的认同感。

0 阅读:63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