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石阡用好困牛山红色资源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天眼新闻 2024-06-13 11:00:36

“啊,困牛山,血染的山,红军壮举震宇寰……”6月5日,石阡县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遗址,石阡县委党校的学员们唱着《壮士血染困牛山》,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山间。

1934年10月,红52团为掩护主力转移,主动把敌军引向困牛山绝境,红军战士誓死不当俘虏、誓死不伤百姓,毅然折断枪支,纵身扑向悬崖英勇就义。时隔90年,红军精神永存。

为讲好红色故事,赓续革命精神。2022年,为充分发挥“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壮举”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石阡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县委党校整体搬迁至困牛山村,让新时代党员干部沉浸式接受红色教育。

“这里现已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地方。”石阡县委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林雪介绍,2022年底党校搬迁后,该县把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一并归入使用,为党校的讲师提供更生动的讲解场所,学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两年来,石阡县委党校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结合不同类型学员,设置不同的课程,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把党性教育、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现场教学等纳入教学培训内容。

同时,组织培训班学员到“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困牛山烈士纪念碑”“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石阡县微腐败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开展党性教育、廉洁教育和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干部廉洁意识,锤炼党性修养。

“我们还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了微党课。”石阡县委党校科研科科长刘成彬介绍,这是一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新载体,特点是讲课主体方面注重大众化,时间安排上注重短平快,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多样等。

刘成彬说,在开展红色微党课时,县委党校专门组织人员精心汇编了6个发生在困牛山的红色故事,课堂紧扣时代与社会脉搏,贴近时代与社会现实,讲学员所听,引学员所思,不断提升红色微党课的层次与水平。

同时,还拓展红色微党课的内涵与外延,组织党校专家开展教学研讨,在内容安排、形式创新、实效巩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利用课题立项等方式和途径,不断推动红色微党课教学质量提升。

“我们还计划把印江木黄会师旧址、德江枫香溪会议旧址、沿河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红色资源纳入实践教学范围,把我们的学员带出去,把外部学员引进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刘成彬说。

石阡县委党校还坚持以困牛山红色文化教学为主、联合教学为辅,积极与贵州省委党校、铜仁市委党校联动,承接学员培训任务,并邀请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周边区县党校、省市高校等优秀师资到校讲学、授课,增强师资力量。

近两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困牛山红色文化阵地开展现场教学533批18000余人次,以生动的讲解和现场演绎,教育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先后承接了“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全国、全省2023年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全市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等培训班5期470余人。

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等基本培训班和“全县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培训班”“全县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党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县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次39期3621人。

“教学中,我们展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战斗故事,而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和一种精神伟力。”林雪说,今后该县将持续用好红色文化阵地,让困牛山精神成为引导党员干部成长成才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编辑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