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胤祥会被雍正封为铁帽子王?慈禧为何要废除胤祥后人的爵位?

丁姑娘说历史 2023-05-03 16:58:09

为啥胤祥会被雍正封为铁帽子王?慈禧为何要废除胤祥后人的爵位?

在清朝,贵族的爵位是按照世袭的方式传下来的,也就是说,每隔一代,贵族的爵位就会下降一个档次,但只有那些世袭的贵族,才不会受到这种影响,所以,那些世袭的贵族,一般都被称为“铁帽子王”。

一般情况下,大清王朝的铁帽子王,都是由大清王朝的皇室成员,或者是为大清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比如清世宗的十三哥,怡王胤祥,就是大清王朝的第九个铁帽子王,这也是大清王朝第一个没有任何功劳,只是因为皇帝的恩赐,才能成为大清王朝的铁帽子王,但是慈禧太后在位的时候,这位怡亲王的称号就被取消了。

为什么胤祥会被封为“铁帽子王”,为什么慈禧要剥夺他的爵位?

雍正的功劳,与胤祥不相上下。

胤祥,康熙皇十三皇子,其生母为敏妃章佳氏,因为章佳氏一家是镶黄旗的包衣,身份不高,所以康熙后宫里,章佳氏始终是个无名无姓的庶妃。

胤祥的母亲出身卑微,但他是个有上进心的人,从小就得到了康熙的宠爱,从十二岁开始,康熙就一直带着他。康熙38年(1699年),胤祥死了,那时候胤祥只有十三岁,因为他的表现,得到了康熙的宠爱,章佳氏死后,康熙又给章佳氏加了一个“敏妃”的称号。

但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一七零八年),康熙一废皇储,康熙对他的恩宠就突然结束了,因为当年康熙一废皇储,他也因此被卷入了这件事,最后失宠于康熙。

关于胤祥为什么会被牵扯进来,为什么会失了康熙的宠爱,历史上并没有具体的记载,唯一记载的就是康熙八子弘旺的《皇清通志纲要》,康熙曾经下令将胤祥软禁了一段时间。

康熙并没有下太多的命令,所以胤祥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但是自从他被释放之后,他就完全失去了康熙的欢心,而且他还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疾病,这种疾病和现在的骨结核很像,让胤祥失去了康熙的欢心,再加上他的身体状况,所以他一直没有得到任何的爵位,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官职,也就是说,到了康熙的晚年,他已经退出了政治舞台。

在雍正登基的时候,胤祥的病已经好了很多,再加上他死了母亲,又是雍正一手带大的,两个人的关系很好,所以雍正登基的时候,他就被册封为逸王,并且委以重任。

在雍正朝的时候,胤祥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首先是户部,刑部,科考,建筑,圆明园的守卫,然后是军机处,然后是吏部,水利,财政,政治,军事,水利,人事,都是胤祥一手遮天,权势之大,仅次于雍正朝的第二大实权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帝国的第二大掌控者。

雍正对他寄予厚望,就是因为他做事实在是太有诚意了,也太有责任心了,要知道,他可是最尽职尽责的一个皇帝,平日里兢兢业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比起雍正,胤祥更像是一个工作狂,他事必躬亲,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然后再让手下去做,所以他的工作时间,比雍正这个工作狂还要长。

胤祥也是个忠于职守的人,雍正皇帝经常给他送来数十万两白银,但是他都是断然拒绝,只有拒绝了,他才会收下。不过,胤祥在得到雍正陛下的赏赐后,却将这笔银子用在了枪械的研发上,并且将这笔银子捐给了军部,用来支援清朝在西北的战事。

所以,雍正皇帝对胤祥也是赞不绝口,根据历史记载,雍正皇帝对胤祥的赞不绝口,足足有十几万字,可以说是将胤祥的功劳,全部都用在了他的身上。

胤祥果然没有让雍正失望,对他忠心耿耿,忠心耿耿。即便是到了老年,他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还是带着病痛继续工作。胤祥被派去修建北边的河青龙湾大坝,为了修建这条大坝,胤祥甚至是带着一身的病痛,在这条大坝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考察,而且,为了不影响到平民们的日常生活,他甚至连一顿饭都没有吃过,历史上记载,他经常是“到了晚上才吃过一顿饭”。

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胤祥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他病倒在床上,水坝还没有完工,他依然惦记着水坝的建设,时常把自己的属下叫到他的身边,询问水坝的建设进度,并且再三叮嘱属下一定要仔细的勘察和施工,直到他去世,他还在为水坝的建设担忧,他对自己的属下说:“我以我的图谋,治理河流,其盈亏在我的掌握之中,岂能一病而废,已是无话可说。”

雍正八年(一七三○年)五月四日,四十四岁时,胤祥因劳累过度,病逝。雍正知道胤祥的死讯,伤心欲绝,临终前还特意下令,让胤祥不要再用自己的名字,改成允字,这样胤祥就可以用允字来代替自己的姓氏,这也是大清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需要用到自己名字的人。

同时,雍正皇帝还特地下令,将怡王爵位传给胤祥的七子弘晓,将怡王爵位传给他的四儿子弘晈,将宁郡王和怡亲王的爵位传给他,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一次就给了胤祥两个爵位,这在满清的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因此,从这胤祥做事的态度便可看出,他为雍正可谓是一心一意,为雍正立下的大功,少说也有一大半,甚至连雍正本人都说,这是他最大的辅佐,“吾实赖王翼之助,使太平无事,王实之助吾安邦。咸谓圣王贤臣千年难得一见,今日却是在我这一脉的皇族之中。”

雍正陛下对胤祥陛下的信任,胤祥陛下对他的忠心耿耿,这份赤子之心,在古往今来,也是难得一见,故而后人常说雍正陛下与胤祥陛下之间的情谊,乃是“棠棣情深”。

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而胤祥又为雍正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上承康熙,下启乾隆,都有他的一份功绩在里面。

不过胤祥也是为了报答雍正的恩情,才会尽心尽力的帮助雍正,乾隆之所以能在雍正的统治下,建立起乾隆朝,也是因为他的父亲,他的舅舅,胤祥的关系。所以,胤祥虽然没有什么出色的战功,但是他的战功,却是当之无愧的“铁帽子王”。

胤祥世子因为冒犯慈禧,一度被贬为义王

胤祥的长子弘暾原本是怡亲王妃,可是弘暾十九岁就死了,后来胤祥的兆佳氏为他生下了四子弘晈、七子弘晓,按理说,弘晈是怡亲王妃,可是弘晈、弘晓二子中,胤祥更偏爱沉稳、才华横溢的弘晓,所以雍正皇帝按照自己对弘晓的宠爱,将怡亲王妃的爵位传给了弘晓,作为对他的报答,雍正皇帝特意将他的爵位传给了他。

在乾隆年间,弘毅参与了废除弘晳逆政,乾隆陛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且取消了他的爵位,于是,胤祥一脉就失去了两个“铁帽子王”中的一个。

弘晓见兄长弘晈在乾隆手中吃了亏,便越发小心,为免被乾隆怀疑,便每日以看书种花取乐,极少过问政事,深得乾隆喜爱。

弘晓酷爱书法,和曹雪芹是一位很好的朋友,曾经帮曹雪芹抄写过一本《红楼梦》,但因为乾隆皇帝对《红楼梦》的查禁非常严格,弘晓怕自己的藏书会被烧成灰烬,所以将那本书烧成了灰烬。

在乾隆年间,弘晓一直都是比较低调的,而弘晓也对逸王的继承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说,逸王的继承人都是庸碌之辈,他们大多都是养尊处优,不问政事。

直到胤祥五世孙载垣的横空出世,怡亲王一族才从沉默寡言变成了沉默寡言,但也是载垣的功劳,让慈禧废掉了怡亲王一族的爵位。

载垣继承宜王之位的时候,正是大清日落西山的时候,经历了嘉道中期的衰败,大清的夕阳已经所剩无几,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魄力,得到了清文宗咸丰帝的认可,咸丰帝对他寄予厚望。

在满清的文臣当中,他是一个比较强硬的人,哪怕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满清也是一个失败的国家,他对于欧洲各国的态度也是非常坚决,坚决不会向他们屈服。

咸丰年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再次被英法联合击败,因此,清政府派出代表,与英法联合,在通州举行了和平会议,史称通州和平谈判。清廷派来的和事佬是个硬汉,但在和谈过程中,他不肯接受英、法的不合理条件,也不肯在自己的利益上做出妥协,导致和谈失败。

在谈判失败后,纪元一怒之下,将英法使节巴夏礼和三十九个使节关了起来,最后纪元还亲自命令英法使节杀死了二十一个使节,其中有七个是英国的《泰晤士报》记者。

载垣的蛮横行径激怒了英、法两国,咸丰十年(一八六○年),英、法两国攻打京城,咸丰皇帝立即逃到承德避难,英、法两国在京城大肆破坏,圆明园被夷为平地。

咸丰陛下藏身于避暑山庄,不久后因惧怕英法联军而暴毙,咸丰陛下临死之前,吩咐载垣、郑亲王王端华等八人做他的顾命宰相,协助年轻的同治帝登上皇位。

但咸丰陛下临终前,命令皇后慈安陛下与慈禧陛下,与顾命八大臣一起治理朝堂,顾命八大臣的任何决策都要经过太后陛下的批准,所以咸丰陛下其实是希望慈安陛下与慈禧陛下能够制衡。

不过,顾命八大臣的出现,对慈禧的权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慈禧才会秘密地与慈安、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联手,在押解咸丰皇帝的灵柩回京的时候,将顾命八大臣全部铲除。

到了最后,所有顾命八大臣都被慈禧处死,有的被处死,有的被处死,有的被处死,其中载垣就是其中一位,后来慈禧以谈判失败,杀害了其他国家的使节,让英法联合攻打京城,焚烧圆明园为借口,赐下一条三尺长的白色绸缎,让他上吊,于是,这位晚清强硬派的代表,就这么被处死了。

直到载垣自杀,慈禧的怒火还没有平息,慈禧根本不理会雍正皇帝的旨意:“我皇兄弘晓,袭封怡王爷,世世代代,永不退位。“陛下对我兄长的恩惠,我的子孙后代,都不能轻易剥夺。”她以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剥夺了怡亲王一家的世袭爵位。

因为慈禧违抗了雍正皇帝加恩胤祥一家的旨意,所以被剥夺了怡亲王的爵位,这让很多皇亲国戚都对此耿耿于怀,在同治朝三年(一八六四年),慈禧以弘历四世孙载台在平定太平天国中的功劳,下了一道诏书,将怡亲王的爵位重新封给了他,让他继承怡亲王的爵位。

就这样,逸王的爵位从弘晓的后代传给了弘晈的后代,因为慈禧把他捧上了天,所以他对慈禧十分尊敬,逸王死后,逸王的儿子溥静继任。

溥静是清廷的鹰派,他认为应该对欧洲国家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在1900年义和团暴动后,溥静与端王载漪向慈禧提议,让欧洲收编义和团,以抵抗欧洲国家,并且向欧洲国家宣战,这才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入侵。

八国联军攻破京城后,慈禧与慈禧太后等皇亲国戚逃到了西安,因为普金是战争的支持者,又支持义和团剿灭洋人,八国联军对他深恶痛绝,在攻破京城的时候,就将怡亲王的府邸给洗劫一空,最终将这座存在了数百年的府邸给夷为平地。

最终,慈禧向欧洲各国妥协,但欧洲各国都要求慈禧对溥静和端王载漪等人进行严厉的惩罚,于是,慈禧剥夺了溥静的怡亲王爵位,并将溥静关进了大牢,溥静被关进了大牢,没过多久,她就看到了欧洲各国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在大牢里郁郁而终。

慈禧剥夺了溥静的爵位后,让他的一个侄儿毓麒继承了他的爵位,他只有两岁,从那以后,他就一直陪伴着他,直到大清灭亡,所以他是最后一任的怡王。大约一九四八年,郁奇病逝,年仅五十。

从胤祥到郁琪,一共传了八代,九代,可以说,胤祥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才让他的后人继承了他的皇位,而他的家族,也随着清朝的覆灭而覆灭。

结束语

所以,胤祥之所以能够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被封为皇子,完全是因为他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和赏识。因为他和雍正的关系很好,又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的皇子之位也是世袭的。

胤祥的后代载垣因为对慈禧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被慈禧下令处死,怡亲王的爵位也被慈禧废掉,好在雍正皇帝恩封胤祥,慈禧在众怒之下,重新封了他的爵位,这才让他与大清王朝同归于尽。

0 阅读:7

丁姑娘说历史

简介:挖掘史料背后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