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他们被迫造假,卖全球赚千万,中国梵高让人恨不起来

苏江敏 2024-06-27 03:01:38

“我不愿成为中国的梵高,我要成为世界的赵小勇。”

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凭借自己出众的仿造名画天赋,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千万财富。

梵高一生创作了864幅油画、1037幅素描和150幅水彩画,总共不过2000多幅。而赵小勇模仿梵高的作品,数量早已超过了10万幅。

他的画作如此逼真,以至于在欧洲广为流传,有人认为赵小勇若非今世梵高,必定能夺人眼球。

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穷小伙,究竟是如何跻身世界顶尖画家之列的?

中国梵高的诞生

当你想到梵高时,首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作品是什么?是那充满激情的《向日葵》,还是那神秘莫测的《星空》?

试想一下,如果只需付出极小的代价,你就能同时拥有这两幅传世之作,你会相信吗?

2016年,一部名为《中国梵高》的纪录片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首次亮相,不仅展示了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卓越绘画技艺,也引起了人们对农民画工赵小勇的浓厚兴趣。

赵小勇仅需28分钟便能完成梵高的呕心沥血之作《向日葵》。

自1997年以来,他专心致力于研究和临摹梵高的画作,多年的积累使他创作出高仿的梵高画作已超过十万幅。

绘画的越多,技术就会越精湛。赵小勇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的画作真假难分,连许多专业人士也难以辨别他的作品和梵高真迹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赵小勇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他之所以进入这一行,完全是因为当时这个行业赚钱快。

在大芬村,像他这样拥有天赋的人并不罕见。他们专注于仿制各种世界名画,作品质量优异,甚至远销欧洲。

赵小勇并非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具备绘画天赋。他出生于湖南衡阳的普通农村家庭,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绘画教育,甚至连初中都没有完成。

他因辍学后急需赚钱,便早早投身南下打工的队伍。年仅15岁,便深切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没有学历和专业技能,只能在各大工地和电子厂间流连,最困难的时候,身无分文,只能露宿桥洞。

谁能想到,未来中国的梵高竟然是在一家陶瓷厂里磨练了他的绘画基础。直到他来到这家陶瓷厂,从事在陶瓷上绘制图案的工作,才逐渐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

在赵小勇勤奋磨砺绘画技艺的同时,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也在蓬勃发展。

1996年底,赵小勇应朋友之邀前往大芬村游览,刚一踏入这片土地,他便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震撼。

尽管他在陶瓷厂从事绘画工作,但与真正的画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他的朋友叫他来这里并非毫无目的,坦率地说,正是看中了他的绘画技艺,希望他能留在这里从事高仿画的工作。

如果赵小勇没有到大芬村来,他或许不会听从朋友的劝告。毕竟,他在工厂里的工作相对来说是稳定的,每个月也能稳定领到薪水。

来到这里画画,他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被欣赏,以及是否能卖个好价钱。

然而,当赵小勇来到大芬村后,他立刻感受到这里与工厂截然不同的氛围,这使得他的内心开始动摇。

特别是在得知某些优质画作可以卖到几百元的高价时,他不再犹豫,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仿画的队伍。

没人能够预料到,他的这个决定,竟然催生了“中国的梵高”。

独一无二的天赋

赵小勇辞去工作后,在朋友的“怂恿”下投身于大芬村。然而,很快他就被现实狠狠地敲了一棒。

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画作都能找到买家,特别是像他这样既无经验又无名气的新手画家,想要得到买家的青睐无疑是痴心妄想。

当时他囊中羞涩,甚至无法租下一间合适的画室。于是,他和朋友合租了一间不大的屋子,在那里吃饭、睡觉、画画,全都在这间小屋里完成。

赵小勇来到这里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赚钱。他当时只知道梵高的画最好卖,所以他拼命地临摹梵高的作品。

虽然他并不了解梵高是谁,也不清楚梵高在世界绘画领域的地位,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梵高作品的热衷。

他虽然天资非凡,但要在短时间内完全领悟梵高画作的精髓却异常艰难。

因此,赵小勇常常整天坐在画布前,除了进食和上厕所外,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绘画中。他甚至将睡眠时间压缩到了最低限度。

感到困倦时便直接躺在地板上休息,醒来后便立刻拿起画笔作画。

许多人认为天赋是天生的,但赵小勇通过日复一日的临摹练习,逐渐感受到自己与梵高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到了无法分辨自己是赵小勇还是梵高的程度。

幸运的是,努力的人总会得到好运的眷顾。他在大芬村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买家,而他的作品也始终令人满意。

积攒了一些积蓄后,赵小勇也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尽管他从未出过国,但他的名声已经传遍欧美,许多买家千里迢迢地向他下订单。

赵小勇此时已迎来他人生的高光时刻,然而,他心中始终存有一丝遗憾。那就是,他从未亲眼见过梵高的真迹。

这颗渴望的种子在他心中早已生根发芽。模仿了梵高二十余年的他,迫切希望亲眼见识一下这些作品的真容。

最终,他收到了荷兰买家的邀请,前往荷兰游玩,这让他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虽然妻子最初并不同意,但在他的反复劝说下,妻子最终决定帮助丈夫实现他的梦想。

然而,谁能预料到,赵小勇在亲眼见到梵高真迹后,彻底完成了从“画工”到“画家”的蜕变。

艺术家的诞生

当赵小勇踏上飞机的那一瞬间,他内心既紧张又激动。

他想着,自己已经售出了这么多油画到欧洲,也许它们正静静地陈列在某个画展或画廊中,每天迎接无数油画爱好者的目光。

当他来到合作伙伴的店铺时,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失所望。原来,他的画作并未被视为艺术品,而是作为纪念品陈列在纪念品店出售,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从艺术品到纪念品的落差显而易见,赵小勇来到荷兰后的首次失落便由此而生。

然而,一想到能够亲眼目睹梵高的真迹,他的这点失落瞬间烟消云散。可是,梦想实现后,他却再度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赵小勇在看到梵高真迹的瞬间,原本波涛汹涌的心境立刻变得平静如水。

当他逐一欣赏这些自己不知临摹过多少次的画作时,才深刻意识到自己与梵高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梵高的每一幅画作,无论是笔触、层次还是情感,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呐喊,这是一个艺术家艰难心路历程的见证。

特别是当工作人员了解到赵小勇是一位专门临摹梵高作品的画家时,无意间的一句:“您还有其它作品吗?”彻底击溃了他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

“尽管临摹梵高作品已有20年,赵小勇仍无法与博物馆中的一幅真迹相比。”走出美术馆时,他再次感到失落。

然而,这一次,他似乎捕捉到了一丝希望——一种渴望挣脱“牢笼”的希望。

第二天,他来到梵高的墓前致祭,在这一瞬间,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实现了心灵的共鸣。

赵小勇心中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心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画工”,而是要转变为“画家”;不再仅仅是模仿他人,而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一刻,他终于迈出了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关键一步。

赵小勇拥有二十余年的临摹经验,早已练就了深厚的功力。他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创作中,正如他所言:“我的生活就是我的艺术。”

在赵小勇的影响下,大芬村许多以临摹他人作品为生的画家也开始了自己的原创之路。他们相信,赵小勇远渡重洋,视野更加开阔。

而作为仿造者,似乎注定永远只能在阴影中度日,这种感觉让人难以忍受。

从模仿到原创的转变,其艰辛可见一斑。尽管赵小勇已经超越了模仿者的角色,但他的作品中仍然可以隐约看到梵高的痕迹。

毕竟,二十多年的临摹已经深深植入他的骨髓,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许现在仍然有人对赵小勇的画作持否定态度,但他似乎已经不再在意了。一幅作品能卖到上万元,足以证明他的价值。

梵高生前穷困潦倒,绝不会想到自己去世一百多年后,自己的画作竟然在异国他乡养活了这么多画家。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也许正是艺术的真谛。

1 阅读:34

苏江敏

简介:好视频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