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佛系家长出现,不再关心下一代学习成绩,是对是错?

人文之光 2024-06-16 15:58:40

很多事情其实都讲究一个物极必反,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如此。比如近年来,教培行业的发展到了如火如荼的状态,鸡娃家长也处于精神癫狂的状态。而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佛系家长。

这些佛系家长的特点就是:对于下一代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大关心了。那么,这个态度到底是对是错?

1、当前教育情况

其实不可否认,当代的教育内卷已经处于一种病态状态。长达十二年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唯一训练就是做题。而且,做题赛道里,真正的赢家其实也不过是头部考生。

小编在别的作品里认为当代二本毕业生处于夹缝状态,很多二本家长不服,认为即便是二本,即便是做题模式,毕竟学生也精通了做题。其实很多二本家长的悲剧就在于没有自知之明——因为对于二本及以下群体来说,即便是做题赛道,他们也没有做到精通,因为二本本质上就是全省排名中等偏下的群体,中等偏下就意味着平庸和不优秀,所以何谈精通做题?

还有的家长更搞笑,认为自己的子女在12年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考上了二本,这个过程锻炼了意志力,所以相信自己的二本子女必然会出人头地,成为独当一面的人——可话说,如果二本都能出人头地、独当一面,那双非一本呢?不得白日飞升、位列仙班?985和211呢?不得能改造宇宙?甚至开天辟地?

前几年相信自己能够“土猪拱白菜”的衡水中学少年的心路变化就是例子:这个少年学业水平不差,考上了浙江大学(属于优质985院校了),但是随着毕业季,他迷茫了——或者说没了当年的心气。他发现,即便是985毕业,如果打算单靠现有的条件+熬时间,那么,想拱城里的大白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985的高材生对于前途尚且有了焦虑,真不知道当代二本家长又哪来的信心,认为自己家的下一代就能出人头地?

2、健康第一

其实很多事情需要考虑性价比。对于多数鸡娃来说,因为天赋的局限问题,即便是拼尽全力,顶多也就是考个二本——事实上很多天赋太差的人,开足马力鸡娃,最终虽然考上了二本,但代价就是烧坏了脑子,或者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终因为一张不值钱的文凭,收获了一辈子的悲剧。

其实个人觉得,和健康相比,即便是清华大学的文凭,也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很多家长压根不懂这个道理。

而一些先知先觉的家长倒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自己的子女就是普通人,那么,即便是开足马力鸡娃,结局也是一地鸡毛——毕竟,双非一本和民办本科,目前其实也差不多。如果出5分力能考个民办本科,出15分力只能考一个双非一本甚至二本,那么,出于健康成长视角考虑,出5分力考民办本科,性价比要比以牺牲身心健康的情况下,糊弄一张二本文凭合适很多。

所以,佛系家长的决策,大体是没错的。

0 阅读:104
评论列表

人文之光

简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座象牙塔